交易額破紀錄的同時,阿里巴巴和京東股價雙雙下跌,為何?也許我們對雙11的看法應該有所改變了——放棄過去對交易額的一味崇拜——因為目前中國電商已經從之前的用戶驅動、交易額驅動,進入了3.0階段,即產業鏈能力和價值鏈經營驅動。
交易額破紀錄的同時,阿里巴巴和京東股價雙雙下跌,為何?也許我們對雙11的看法應該有所改變了——放棄過去對交易額的一味崇拜——因為目前中國電商已經從之前的用戶驅動、交易額驅動,進入了3.0階段,即產業鏈能力和價值鏈經營驅動。
美國主要電商的估值和市值水平經歷了一個變化過程,比如在1995~2000年,亞馬遜一直獲得較高的估值,其市值也是電商中最高的,但到了2001~2007年,eBay則取代了它的位置。
亞馬遜的價值鏈經營
在金融危機的2008年,兩家公司的市值不相伯仲,但權力的轉移已經在暗地里發生:從2009年到現在,亞馬遜再次領先,現在它已經遙遙領先,市值已經是eBay的四倍左右,剛剛超過了3000億美元。
這種變化背后反映的既有不同公司業績的變化趨勢,也有投資人對不同階段不同公司長遠發展潛力的看法:比如1995~2000年互聯網剛剛起步,亞馬遜采取的直營方式便于培養早期的用戶,但到2001~2007年電商快速發展,交易額是最重要的,eBay這樣的輕資產模式很快就能實現變現,所以它也是最先盈利的電商之一。
但是,2008年的金融危機之后,電商行業又經歷了新的變化,交易額高速增長的時代告一段落,公司價值的競爭由過去的單純交易額和用戶驅動變成了價值鏈經營驅動,而實現了價值鏈經營的亞馬遜的市值又實現了反超,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電商,是阿里巴巴的1.5倍。
雖然亞馬遜的交易額可能不到阿里巴巴的一半,且一直在盈虧平衡線附近猶豫,但它強大價值鏈經營能力已經爆發出威力。
以第二季度為例,它的服務收入已經超過60億美元,其中三分之一來自云服務,其他的來源還包括平臺服務、物流服務等,而同期阿里的全部收入才32億美元。而其服務收入和阿里巴巴一樣,具有高毛利的特點,這部分業務可能會成為亞馬遜未來盈利能力的主要來源。
換句話說,也許從一開始就不要指望從單純的商品買賣差價中尋找盈利——實際上亞馬遜一直在刻意控制其自營業務的毛利,這有助于為其產業鏈經營能力施加持續的動力,并使其在市場上對競爭對手持續施壓,而這些將為價值鏈經營提供基礎。
中國電商也進入了3.0階段
從這個角度看,也許我們對雙11的看法也應改變了,即放棄過去對交易額的一味崇拜,轉而關注不同公司的綜合產業鏈能力和價值鏈經營能力:
既考慮交易額,也考慮產品豐富程度、交付時間、交貨體驗,以及缺貨率與用戶滿意度,還要考慮網站的穩定性等技術指標;
既考慮大城市的交易額和交付,也要考慮農村和跨境購物的交易額和交付;
既考慮一次性的用戶增加,也考慮長期活躍用戶的增加;
既考慮一次性交易額,也考慮長期交易額增長的可持續性。
否則,不但透支消費力,還會因為缺乏足夠的盈利方式,而使貨幣化率受損,進而壓制甚至拖累公司未來一段時間的盈利。而更糟糕的情況莫過于傷害用戶體驗,使長期口碑受損,以及改變用戶的價值/價格比預期——這對產業鏈長期發展都是隱患。
這是因為,目前中國電商也進入了3.0階段,也就是2009年亞馬遜經歷的階段——目前電商行業的增長已經從高速時期進入中速時期——即從過去主要依靠用戶驅動(1.0)和交易額驅動(2.0)轉向全產業鏈能力和價值鏈的經營驅動,比如阿里巴巴和蘇寧云商的整合,也是為了做大整體的產業鏈能力。
未來一家中國電商價值,將越來越取決于其未來產業鏈的綜合能力,以及在這個能力之上,能在未來中國電商這個大餅中占得多大的比重,并通過價值鏈經營將這種基礎轉化為公司的價值,即綜合的貨幣化能力。
也許接下來幾個季度甚至幾年將變得非常重要,可以預期,接下來的幾個季度對阿里巴巴和京東而言,都將變得至關重要,阿里系的蘇寧是紙老虎還是真老虎,阿里整合全部力量打系統戰的能力和戰斗力,都將面臨考驗,同樣,京東也可能會遭受上市以來最大的挑戰,最終的結果可能會決定兩家公司的未來運勢,而在這之前,兩家公司的盈利可能都會承受壓力。(文/虎嗅網,尹生價值線)
文章編輯:Micronet微網 最好的微商城系統盡在Micronet微網
聲明:本網部份文章為轉載文章,在每篇文章底部有說明,文章的觀點和立場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不代表微網立場,若是文章轉載中有侵范您的權益,請發郵件到 493149@qq.com或致電13922854199通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