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雙12,網上流量疲軟,而3000萬大媽狂掃便利店。
看上去又有錢又任性,而其本質,是支付寶O2O落地,是阿里體系立體大數據的開始。
傳統連鎖零售要么學會與“狼”共舞,善用支付寶,要么,被玩死。
先看“二維”和“三維”:
1.傳統實體零售是二維平面的;
2.傳統電商(淘寶天貓)也是二維平面的;
3.傳統的信用卡支付是二維平面的,主要是銀聯卡;
4.傳統的線上支付也是二維平面的,換言之,早期的支付寶也是二維的。
所以,即使雙11全網成交額達到571億、線上消費占5%以上,但阿里巴巴的數據是線上二維的,與現實中的人是割裂的,落不了地。
但O2O是三維的,貫穿三維有幾個核心要素:1聯接、2會員、3金融,尤其是支付。
再看支付寶,三億實名用戶信息,以網上交易為主,擁有絕大多數網上交易數據,這是寶藏。這三億人其實都是銀行卡用戶,換言之,銀聯的用戶。這三億人也都是網購人群,年輕人為主,社會消費的主力軍。但不可否認的是,95%的消費在線下,而線下交易是銀聯的地盤。
反觀支付寶的手機客戶端,擁有上億裝機總量,每天的點擊量(Daily Active User),不亞于手淘。但是,它只專注于支付。其擴展的“服務窗”(類似微信公眾賬號),也是媒介,可以等同理解為廣告窗口,直接跳轉到支付環節的簡潔步驟,不啰嗦,沒廢話。
再看團隊基因,阿里系里只有支付寶團隊具有服務意識。至于阿里小二,我們“呵呵”一聲(此處省去一萬字)。
2013年雙11,阿里巴巴O2O最有效的積累,是和銀泰百貨的支付寶合作。盡管聲波支付實際效果欠佳,但留給支付寶的是空軍落地的寶貴經驗。
2014年,京東和阿里搶奪便利店O2O,京東搶的是物流,阿里搶的是支付,個人認為支付寶技高一籌。
京東金融,太弱小,還無法發力。微信支付,還在尋找和豐富其線下的應用場景,姑且不論。
重新評估O2O的幾個要素:“支付”作為第四個維度,just follow the money,把“人、貨、場、時間”都穿插在一起……
我認為,支付寶真正的意圖是:與連鎖便利店合作,用低價高頻的SKU進行補貼,撬開地面網絡,獲取地面二維網絡的用戶和交易數據。
在這種情況下,銀聯由于其機制原因,已經潰不成軍,其反擊還需要相當的時間。
所以,支付寶進入線下的第一波,動的是銀聯的奶酪,但還不是動銀行的奶酪。
總結起來,支付寶在雙12的收獲如下:
1.從空中進入地面零售網絡,形成三維。
2.獲取地網的用戶,綁定支付寶,交易信息。
3.最核心是讓用戶形成支付習慣,這是最可怕的力量。
相比之下,微信只有聯接,沒有交易,沒有實名會員,微信支付還要跑步前進才行啊。
有個比喻,大象打架,菜園子毀了。有一類公司,會徹底被拍死:拉卡拉式第三方支付。跟不上移動互聯網,拉卡拉基本上武功全廢。因為商家透過便利店支付寶,會馬上知道:原來網上的用戶,就住在全家附近啊?原來網上買衣服的用戶,線下買85度C的某個面包啊?這種大數據,線上線下交融的大數據,其威力巨大無比……
再回到4個身份:1肉身,2網絡匿名身份,3權益身份,4支付身份。支付寶至少得到3個身份。大媽,不太在意權益身份,為了省錢,管它呢。這樣支付寶4個身份就都有了。
當然,支付寶沒有社交屬性,這是微信比它牛的地方,但是支付寶里的社交屬性,是強關聯。“老子錢都為你花了,人還不是我的嗎?”
支付寶,阿里O2O的真正使者。無論喜歡與否,O2O的真正風暴已經來臨。
如需了解更多O2O解決方案,可撥打全國免費電話400-830-8248
關注微網動態,可掃描二維碼或查找微信號micronetshop
聲明:本網部份文章為轉載文章,在每篇文章底部有說明,文章的觀點和立場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不代表微網立場,若是文章轉載中有侵范您的權益,請發郵件到 493149@qq.com或致電13922854199通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