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即將結束了,縱觀今年的互聯網界,可謂亮點頻出,眼球不斷地被鎖定,注意力也在不斷被轉移,今年最火的一個詞:O2O。提起來這個詞大家都知道它意味著什么。無論是資本的流動還是資源的整合,都出現了顛覆性的創新。
那么對于2015年的本地生活服務類的O2O你又有什么想法呢?
長遠分析來看,O2O分三個階段在發展:第一個階段需要回歸到2013年稱作O2O元年;第二階段是2014年,為井噴式爆發階段,各行業都在躁動,都在跟進,都在思考。第三階段是2015年之后,可能是生存之戰了,也就是融資都花完了之后,看誰的產品能得到市場的認可,誰就能活下來,也可以說是O2O營銷模式之爭。
不得不說的今年的O2O發展的如火如荼,幾個表現:第一,傳統多元化行業轉型創新。在受O2O沖擊下,在不斷地尋求轉型之道,應該來說是以餐飲為起點,進而衍生出很多O2O項目,比如說,零售、旅游、社區、汽車、金融、母嬰、包括家政、甚至說婚嫁O2O,燒錢很厲害的打車項目,充滿血腥的外賣項目,可能最近的也有很多的項目類似于洗車,便利店,回收等等在不斷的被催生著,這些項目都在企業中探索著。第二,互聯網大背景下,網民的消費習慣,智能設備的推進。O2O催生的APP越來越多,手機屏幕越來越豐富。
其實這中間有兩個層面的轉型,一方面體現在互聯網企業在競爭如此激烈的環境下尋找更適合時代的商業模式,另一方面就是非常直觀的傳統企業在不斷地尋求線上轉型之道,來讓自己互聯網化,讓自己的商務電子化,其實電子商務化跟商務電子化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電子商務化是將產品放在線上來銷售,這個概念的依托點還停留在產品層面,商務電子化則不一樣,它把這個概念擴大化了,未來商務中間的交流溝通都將信息化,無紙化,這個應該來說在不斷的被實現的路上。
2014年O2O項目衍生速度如此之快,其實總結一句話就是本地生活服務類平臺,這也是當下最火的字眼,因為互聯網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深入人心,這也導致了今年的資本市場過熱,認真觀察肯定能證明今年的資本市場明顯比往年更火爆,只要不是太差的項目然后打著O2O的名義都可以融資幾千萬甚至上億美金,比如說,養車點點剛剛融資3000萬美金,泰笛洗衣、愛回收網等等都融資千萬美金,今年融資金額過千萬的可以說數不勝數,幾年前投資方壓根都不會看一眼的項目如今都成了香餑餑,不管這是不是暫時的,投資泡沫肯定是存在的,“跟風”一向在這個大國度里都是一種風氣,只不過現在還沒有到項目洗牌階段,暫時還不能篩選誰能活下來,因為關于項目還沒有成熟運營模式及盈利的可復制,大家都在摸著石頭過河,至于誰的模式能成事,誰有能力賺錢,估計需要等到2015年來見分曉,不過當傳統企業看到資本市場如此火熱的場景,也加速轉型,加入到O2O項目的隊伍當中,都來湊熱鬧,說不定還能撈點錢花。
O2O模式之爭
提到模式的問題,這是一個讓很多創業者頭疼的問題,一旦玩不好,就出局了。所以模式很重要。有關于本地生活服務類o2o項目的模式其實也無非三種:
第一種 平臺化輕模式
舉個例子,輕模式下的家政O2O,很多阿姨或者家政公司只需要在平臺上發布信息,而用戶發布需求,通過平臺作為媒介來進行服務,信息對稱即可促成交易,家政公司直接對接用戶,滿足其需求,線下做交易。這種模式的優勢是減輕平臺的壓力,無需平臺投入太多人力物力財力來進行資源配置,但是運營難度非常高,因為家政服務的核心是人,且服務產品標準化極其困難,再加上沒有平臺機制及獎懲政策的約束,很可能造成用戶體驗非常差,運營過程失控,對平臺的發展肯定會有負面影響,進而導致平臺失去競爭力。輕模式的運用適合于創業型公司,用戶及流量積累階段,嚴格把握運營成本的初期用輕模式也會很大程度上減小經營風險,深入運營的話,還有很多東西需要優化才能不斷發展。
第二種 平臺化重模式
顧名思義,輕模式的對立面。還以家政為例,58到家就是重模式,重模式的運營方式是需要每個阿姨與平臺直接簽約,某種意義上講,就是這個平臺的員工,既然是員工,就要接受平臺的規范化管理以及分配,平臺會給予員工一套完善的培訓體系,把看起來無法標準化的東西盡量做到標準化,細化到服務時間,服務標準,顧客滿意度等等,全面打造升級用戶體驗,一系列規范化管理都顯得這個平臺非常有秩序,可控性很強,而且會隨著平臺的擴大,越來越規范和標準。這種模式的應用適合于有大平臺依托且有強大的流量基礎以及用戶積累,能迅速提高平臺知名度。這種模式也有自己的弊端,在盈利模式尚未清晰的背景下,這種模式如果想快速復制推廣需要有強大的資金支持,而且運營成本極高,耗費大量的人力,增大平臺的運營成本。
第三種 傳統企業自有平臺化
傳統企業的自有平臺化也可作為一種模式來運營,比如“XX洗衣”這個企業想做O2O項目,將自身企業互聯網化,需要企業本身來投入一部分成本來搭建平臺,然后還需要用互聯網思維的團隊去做推廣,而且自己制定一系列的運營規范標準,將線下用戶導流到線上用戶,培養用戶習慣,也讓平臺運營起來更加簡單高效。這種模式的運用僅僅是用于本地化連鎖企業且規模相當,有很大的弊端,比如說,平臺流量的不充足,知名度低,互聯網運營經驗缺乏,運營的上游(平臺搭建)及下游(用戶積累)全部都是企業自營,運營成本高但是見效慢,后期發展資金鏈容易斷,造成項目難以進展。還有一點,開發出的模式換到其他城市適應性非常差,很多很多的問題都需要去思考。
平臺類型知多少?
一提起平臺這個詞,都會想到淘寶,天貓,京東這些平臺,其實近一兩年有更多吸引人眼球的平臺,本地生活服務類平臺的我大致分為四大類:
第一類 大平臺
比如最典型的是58同城和趕集網,這是兩家用戶量及流量排名很靠前很大的平臺,他們兩家之前都打著本地生活信息服務入口平臺,其實都是不稱職的,都在做招聘,包括他們的廣告,自從本地生活服務很火熱之后,他們兩家似乎都找到了新的方向,發展勢頭異常強勁,潛力瞬間爆發,特別說58同城上市,騰訊入股等等都證明了本地生活服務的潛力。趕集網也不示弱,8月份超過2億美金融資更是加快了趕集網上市的步伐,也讓其瞬間變成高大上了,開始在垂直化領域探索。這兩個大平臺在本地生活服務有先天的優勢,首先平臺本身都在做這一塊,有流量及客戶基礎,但是說句實話,58到家的成立明顯可以體現姚勁波的商業嗅覺是快于趕集網的,而且可以迅速復制到其他一二線城市。但是兩家平臺都有相當可觀的用戶數據,而且O2O還處于不斷爆發期。未來平臺還將不斷地拆分與裂變,機會多得是,好戲在后面。
第二類 垂直化平臺
垂直化這個詞其實來源于專營化,只不過包裝了一下而已,這類平臺的出現很大程度上都是因為背后有很強大的資本在推動。比如說洗衣服的e袋洗,順豐的嘿客,外賣平臺,洗車,家政等等。這類屬于發展勢頭比較好的而且資金充裕的平臺。商業模式很可能復制到全國的一些平臺,現在來看,外賣的復制速度是最快的,也是最血腥和暴力的,而家政的復制速度是相對較慢的。因為模式尚未成熟,有待探索及優化。
第三類 本地化的一些新興創業平臺
這些平臺大都是市場的跟隨者,處于天使輪或者是未融資階段,由于缺乏資金的支持,用戶積累和平臺流量較少導致競爭力的缺乏,再加上受大平臺的擠壓,擴張難度非常大,發展速度較緩慢,且發展方向不聚焦,團隊leader眼光的滯后,團隊缺乏高精尖技術人才做依托,團隊氣氛缺乏激勵,要想真正做大做強,還需要儲備很多東西,找準核心優勢,或者是積極尋求合作,掌握本地一手資源來提高平臺競爭力,這樣縱然大平臺下沉到本地,也不會造成活不下去的尷尬局面。
第四類 本地傳統企業互聯網化,自身搭建網絡平臺
關于傳統自我革命尋找突破的發展方向的優勢及劣勢都不再一一贅述。補充一句,沒有什么好與不好的模式,關鍵在于企業自身的運營能力,重新考量機會成本,是找平臺合作還是自營平臺,相信會有答案。
以上四類平臺及三種不同的運營模式都在不斷地推動O2O這個大趨勢向前邁進,每個平臺的都有自己存在的價值,每個商業模式成與否都有待時代的驗證,現在都還是未知數,預測尚早。不容置疑的是,本地生活服務類平臺會出現未來不可標準化的產品(服務)都將標準化到極致,大平臺的優勢逐漸被小平臺分割。站在更高的角度看更遠的未來,無論O2O發展到什么階段,無論是洗牌還是繼續井噴,無論線上線下再怎么融合,所有的競爭都是在搶客戶,往下延伸,2015年是搶占線下資源的一年,也可以說全行業都將O2O化,誰能整合線下資源,誰就能贏。
數據是O2O的核心,數據的積累是深度挖掘需求的出發點,進而發展成定制化需求的階段,這樣才能打造出平臺的立體競爭力,這也是回歸商業的本質。下一個千億萬億公司一定是數據上先有優勢才能顛覆商業的平臺,成就一個有逼格的未來。
2015年,O2O,垂直化,資源,用戶,數據,還有更多精彩。
如需了解微信商城,可撥打全國免費電話400-830-8248
聲明:本網部份文章為轉載文章,在每篇文章底部有說明,文章的觀點和立場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不代表微網立場,若是文章轉載中有侵范您的權益,請發郵件到 493149@qq.com或致電13922854199通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