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篇高屋建瓴的電商觀察,從發展結構上剖析電商模式未來趨勢和存在的想象空間:
(1)未來電商的空間還有很大,當前電商年營收額只是房地產業的1/8;
(2)支撐電商發展的物流業占據整個GDP比重過高,改善物流將促使巨量資金流入其他領域,創業空間廣闊;
(3)資源、流通、金融依然是現在商業最具殺傷力的力量;
(4)工業4.0使得去中心化和個性化的需求在未來得到充分發揮。
2013年的天貓雙十一,阿里巴巴創造了350億的日銷量歷史記錄。在眾人一邊倒的贊嘆欽羨之時,任志強在微博上很不以為意的說沒啥驚艷的。
事實上放在房地產視角來看,每年房地產營收在8萬億,而電子商務的營收僅僅1萬億,也就是說平均每天房地產營收大概在200多億左右。人家房地產是每天兩百億啊,想想什么概念。所以馬云才說未來電商市場,單馬云一家就要達到每天350億的高度,這是可能而且必須的。因為房地產面對的只是中產階級低頻次、高決策的市場需求,而電子商務涵蓋了整個零售業,如今農村電商和跨境電商又成長為了新的增長極。
再從物流來看,中國經濟的四大支柱之一就有物流,物流占的經濟比重,大概在17%左右,幾乎是發達國家(8%-10%)的一倍,這是一個很大的成本,也不夠健康。未來互聯網技術、互聯網組織對物流業的改造,比如菜鳥、高德、快的、京東,都是沖著減少物流占據GDP比重去的,減少一個百分點,就意味著,幾萬億的資金流入到其他領域。是什么支撐了物流領域的蓬勃發展?流通。而電商尤其是B2C這種體驗式的電商模式,又是物流業創新和質變最重要的倒逼力量。未來物流業的發展,又將正向推動電商以及O2O的發展。
商業在沒有技術革新之前,漫長的商業史中,最容易形成絕對優勢的是資源、流通和金融。古代的鹽鐵專營、關稅政策、票兌行業都充分體現了這一點。事實上,到現在資源、流通、金融依然是最具殺傷力的商業力量,而阿里巴巴占據了其中的兩項——流通和金融。
既然如今有了新一輪的技術革新,未來電商的前景又會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這涉及到一個詞——工業4.0,涉及到一個商業模式叫C2M(顧客對制造商)。目前所有天貓、京東上的B2C模式的電商公司,背后都會是一個制造企業的支撐,電商實際只是一個展示的平臺,屬于中介的位置。為何電商能夠蓬勃發展? 是因為電商可以幫助傳統零售行業在流通上進行帕累托改進(品途網注:經濟學的一個概念,即一種制度的改變中沒有輸家,而至少有一部分人能贏。帕累托改進是基于人們的既得利益而言,而不是人們正在試圖取得的東西,因為后者是沒有止境的。)。
但工業4.0的到來,對零售業、制造業銷售模式的沖擊會比當年電商的勁頭更加凌厲生猛。目前傳統制造業只能大批量小批次的生產標準化產品,而未來工業4.0的目標則是小批量多批次,這個小批量可以小到1。現在的制造業,即使再柔性生產,也不可能實現如此小的個性化生產。未來個性化商品的制造將由工業4.0實現,同時無數的孤品將大量涌入市場。十年前因為阿里巴巴而起的廉價商品時代,十年后也將再次由工業革命而終結。
C2M(M為制造企業)的模式將直接消滅掉中間平臺的環節,電商平臺式、流量販子式的銷售模式就更加顯得多此一舉。去中心化和個性化的需求會在那時達到高潮,同時工業4.0使得類似菜鳥模式的物流體系得以完善,更有效地實現物流配送,資源調節。電商只是階段性的幫助零售業進行了帕累托改進,但尚未達到帕累托最優。
至于未來網購市場的分析,我也無法給出具體可實操的答案。但我所羅列的三個現象:電商邊界外延、智能物流、工業4.0,就已經給出了未來的三個設想。現在的電商平臺仍有很大的想象空間,至于平臺的選擇,那要看你的眼光。如果你想參與到未來5-10年的大勢,那就提出你的物流解決方案,參與到物流系統改造的行列來,因為還有7%-10%的可改善空間,簡直是巨大的市場。如果你想成為下一個萬億級企業的founder,那就朝著智能制造的方向大步向前。
如需了解微信商城,可撥打全國免費電話400-830-8248
聲明:本網部份文章為轉載文章,在每篇文章底部有說明,文章的觀點和立場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不代表微網立場,若是文章轉載中有侵范您的權益,請發郵件到 493149@qq.com或致電13922854199通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