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三年,大量線下零售店宣告關門,難以計數的企業因此而破產。僅2017年一年美國就有7000多家實體店關門,更有許多以線下零售店為主的大牌申請破產,如Toys R US、Gymboree、Payless等,然而就在許多專家預計2018年將是零售業水深火熱的一年時,情況似乎出現了轉機。
在這一年里,因倒閉而關門的實體店數量僅為上一年的二分之一,隨著創業公司大力發掘、升級線下體驗店及大型房地產公司重新構思購物中心的設計理念,很榮幸,我們最終看到了實體零售業復興的跡象。由此可見,過去之所以衰敗的問題也許并不在于人們愿不愿意出來走走,而更在于品牌商是否讓實體購物承載了其應有的價值體驗。
過去的一年,品牌商們試圖將傳統意義上的零售概念拋之腦后,想看看能玩出什么花樣來。但隨著2019年的到來,我們預計消費者和品牌商對線下零售店的態度將步入一個新常態,營銷中一些花里胡哨的手段將減少,產品與購物的對接將更加流暢。
當然這只是其諸多端倪中的一個,我們專門為這些即將到來的趨勢作了整理,以下便是我們真正的硬核預測。
零售店
2018年許多初創企業發現:零售店可能是一項巨大的資產,因為它們能深化客戶與品牌的關系,提高其認知價值。比如牛仔靴初創公司Tecovas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保羅·赫德里克(Paul Hedrick)在其奧斯汀總部推出的品牌營銷中就看到了這一點,并就此表示:“我們發現人們仍然非常喜歡在購物街上散步,順便看看這些商品上手體驗如何”,甚至表示:“我們發現,與店內品牌的互動會使顧客對這家公司更忠誠。”
奧斯汀快閃店的成功直接推動了赫德里克在得克薩斯州又開了5家分店。當然并非Tecovas這一家公司有如此“先見之明”,許多大公司都在迅速擴展其零售渠道,如Allbirds(舊金山羊毛平底鞋品牌)、Everlane(北美女裝商家品牌)、Naadam(紐約互聯網奢華羊絨品牌)等此類大牌在前幾個月都紛紛開起了零售店,就算沒有立馬實施,也對外宣布了開店的計劃。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美國床墊制造商“黑馬”Casper,該公司甚至揚言要開200家線下店。
當然,如果你把這些商店想象成大商場里的傳統店面那就錯了,相反,二者之間最大的不同就是這些新興的零售店“革命性地”增加了數字化體驗。就拿北美女裝商家品牌Everlane來說吧,線下體驗店可以在征詢消費者同意的前提下為其連接入線上資料庫,所以他們可以用檔案中注冊的信用卡直接消費,顯得方便多了(當然這是美國的情況,中國有支付寶)。
Everlane線下沙龍
不過這些線下店面積不會太大,也不會有太多庫存,因為品牌商更希望將其做成一個體驗店,顧客們來體驗店驗貨,覺得合適了再去網上商城里購買,這樣也能為線下店的運營減少壓力。另一方面,許多品牌商還把這種體驗店做成了一個溫馨的小社區,通過定期舉辦交流會、聚餐、沙龍活動等行為,培養顧客們對品牌社區的歸屬感。Everlane的舊金山專賣店就舉辦了很多類似的活動,現在看來也是比較成功的。除了上述說到的兩個功能,在其余時間,線下店就成了疲憊的逛街男女們歇腳的地方,說不定還能借此培養出潛在消費者。
值得慶幸的是,目前我們似乎已經看到如無人結賬技術(self-checkout technology)這樣的自動化趨勢悄然席卷了線下零售商鋪。無人結賬技術是亞馬遜公司開發的一種免費結賬系統,該系統使用面部識別進行身份驗證,會跟蹤購物者從貨架上拿取貨品,并在他們離開商店時自動扣費。現在,亞馬遜無人結賬系統在7家Amazon Go便利店中使用,這7家便利店分布于美國的西雅圖、芝加哥和舊金山。一位知情人士還表示,亞馬遜計劃建造更多的這種小商店,一般來說每家店的面積小于2500平方英尺(232平方米),主要銷售一系列飲料、快餐和蔬果。當然,過不了多久這項技術就會在其他品牌的線下店中應用。
亞馬遜倉庫
實際上有很多人對亞馬遜公司表示不滿,正如我的同事卡萊·韋斯曼(Cale Weissman)說的那樣:人們對亞馬遜非人性化的商業模式越來越失望。
首先,在亞馬遜倉庫工作的工人經常抱怨待遇差、工資低。其次,許多人對亞馬遜要求各城市分店相互競爭、力爭成為亞馬遜第二總部的方式感到厭惡,有人認為在這種商業競爭中難免會泄露、利用消費者的隱私數據。最終亞馬遜把這個第二總部的機會“賜予”了紐約市和弗吉尼亞州北部,這反而惹得當地的居民不大高興,因為他們認為這些地區的租金可能又要漲價了。
從谷歌的趨勢數據來看,越來越多的消費者似乎正在取消他們的亞馬遜Prime訂閱服務,這些數據顯示:去年“取消亞馬遜Prime”的搜索量激增。目前考慮到亞馬遜在電子商務領域的強大地位,這種現象可能影響還不大。但韋斯曼指出,這種支付意愿的衰退是真實的,而且會一直持續到2019年。
長久以來,像Facebook和Instagram這樣的社交媒體平臺一直試圖讓人們更頻繁、便捷地從自家網站購物。雖說品牌現在可以讓用戶直接從網站的帖子、鏈接中買單,但這種付費趨勢在消費者群體中卻流行得很慢。大部分的人還是和從前一樣,就算在Instagram上看到了某個產品,還是會離開平臺跑去普通的互聯網瀏覽器上下單。
但Facebook市場副總裁劉德伯(Deb Liu)對此卻很樂觀,她認為,2019年將成為社交媒體購物的一年:“因為我們看到消費者行為開始發生變化了”。
這意味著在Facebook和Instagram這類社交媒體平臺上活躍的品牌商們不再僅僅發布公關文案讓大家沉浸在設計的美學和認同感上,而是實實在在地開始推動消費者在此站點中購物了。他們可能會使用Instagram Stories將消費者們帶到產品拍攝的幕后,顧客可以立即購買視頻中的所有內容。
塑料制品
2019年零售業要共同面對的主題之一就是應對氣候變化。2018年下半年,聯合國和美國政府發布了科學家委托的報告,稱氣候變化的速度比以前預測的要快得多。 這個壞消息又恰逢美國遭遇一場又一場自然災害的一年,從加利福尼亞州的森林大火到颶風襲擊卡羅萊納州,又使人們的警惕多了一層。
雖然零售業一直在提可持續發展這個觀念,但2019年必須要更加重視這個關鍵詞,因為我們可以發現,消費者對這個事情越來越重視了。當美國新聞追蹤報道塑料吸管對環境的影響時,對可重復使用的金屬吸管的搜索量在Etsy(網絡商店平臺)上升了205%。 Facebook的統計也發現,在2018年期間,關于生物塑料、二氧化碳排放和塑料吸管的討論有所增加,此外用戶們還在社交媒體中發布了關于購買更耐用的產品和可持續時尚品的大量信息。因此據我們預測,2019年將更突出這種對環境的顯性保護。
多年來,消費者和生產商之間的關系是相互配合的,消費者的購買力越來越旺盛,買自己喜歡的產品也越來越多,生產商們便配合需求喜洋洋地生產越來越多的產品,但在2019年,隨著消費者更注重保護環境,隨之而來的需求也許也更注重環保商品,甚至會變得越來越少。因此可持續性購物不僅僅是一種事后補救的舉措,更將成為一種道德要求,注重這一層責任的企業將更易獲得市場的青睞。
有一種事物即將消失:Instagrammable商店。
在2018年大批商店關停之后,許多品牌認為他們需要創造性地吸引顧客進入商店。 其中一種策略是打造那種在自拍中看起來很精美的網紅店。 “商店希望讓每個人都有機會感受到Instagram的美麗,”影響力營銷平臺Activate的副總裁勞倫·麥克格拉斯(Lauren McGrath)表示。
這一類Instagrammable商店包括眼鏡品牌Prive Revaux創造的一系列為Instagram優化的背景,甚至還有像冰淇淋博物館和“糖果烏托邦”(Candytopia)這樣的網紅店,然而這些店鋪除了為Instagram提供照片背景墻外別無其他目的。
雖然這類網紅店很有趣,但是所有這些Instagrammable商店都有些雷同,使得消費者對這個概念慢慢有些厭倦了。因此在2019年品牌商就需要考慮用其他方式吸引消費者進來坐坐,比如開發優質產品或提供優質的客戶服務。“我想我們已經越過了表面‘花瓶’這一步”,麥克格拉斯說。
當然他的這個觀點我還是挺認同的。
文章編輯:Micronet微網 最好的微商城盡在Micronet微網
如需了解更多微商城資訊 可報名申請或撥打全國免費電話400-830-8248
聲明:本網部份文章為轉載文章,在每篇文章底部有說明,文章的觀點和立場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不代表微網立場,若是文章轉載中有侵范您的權益,請發郵件到 493149@qq.com或致電13922854199通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