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的出現曾一度搞得實體業者們哇哇叫,沒想到近兩年卻突遭變天。線上流量搶奪日趨白熱化,商家為求生存而持續的“彈藥補給”卻總是敗給沒有盡頭的流量之爭。久而久之,因彈藥不足產生的危機感席卷整個行業,實體零售和電商竟然開始出現“角色互換”的現象。 業內人士表示,從表面上看近幾年國民消費力的提升讓商家的產品更好賣,實則越來越貴的推廣成本正在蠶食商家的利潤,迫使商家們不得不開始重新思考新的出路。反而,以往被“棄之如敝履”的實體門店重新回到了人們的視線,通過與電商資源整合,帶來了一種新的商業模式——新零售。 在以往不缺乏流量的時期,競爭小,客戶選擇少,有了流量簡單粗暴的做法也能賺到錢。但現在不同,消費者最不缺少的就是選擇,加之絕大多數行業已經由“賣家市場”進入“買家市場”,商家顯得十分被動。 從前商家雖然嘴上說“顧客就是上帝”,但在我看來,大多數企業只能做到一半,因為不缺流量,意味著商家根本不怕商品銷售不出去。但現在就真的要完完全全的把消費者“捧上天”,否則一個花費幾十、甚至上百成本換取來的顧客最終沒有變成實在的訂單,商家的成本其實無形中都在一點點增加,導致企業負擔加重。 所以,現階段是線上線下的流量都來之不易,并且消費者粘性不強,商家的思維反而應該從尋找“流量”轉變為提升“留量”,用有限的流量創造更多的價值,新零售剛好提供了一種新的商業思維和解決方案。 的確,新零售模式本身就頗具“留量”基因,搭建以“門店為中心”的電商模式已是新零售的主要雛形。以微網“新零售O2O”商城系統來舉例,企業可以從兩方面入手多維度提升用戶產品體驗,留住顧客,增強轉化率。 1.解決“只逛不買”,增強門店吸引力 在實體店的日常經營中,“只逛不買”最常見,這看似稀松平常,其實問題很大。主要原因除了品牌知名度不高、產品設計吸引力不足這些商家急需反思的硬傷,更多是商家難以帶給消費者舒適、有趣、全方位的購物體驗。但商家也難做啊,太熱情顧客嫌你煩,太冷淡顧客感覺受到冷落。 如果是在新零售的場景下,那將是另一番景象。商家可以通過購置虛擬試衣等設備,或規劃產品體驗區(類似小米之家),解決傳統電商因尺寸不合、貨不對版等問題導致客流流失問題。再者,參與體驗的顧客就相當于免費的模特,體驗的過程被路過的顧客看到,可以起到引流的作用,同時也營造門店氛圍。氛圍這種東西“傳染性”極強,既對吸引新顧客進店起到暗示作用,也確保顧客的停留時間,增加銷售的機率。 2.打造 “店倉一體 ”的實體店,取貨方式個性化 從物流方面來說,門店系統一旦和微網新零售O2O商城對接,將直接打通線上線下雙渠道,訂單流、數據流和會員實現共享。一個顧客進店,導購員引導其掃碼關注領取優惠券,接著在門店體驗,再在微商城直接自助下單或掃描貨架上的商品二維碼下單,這些線上數據都會在線下系統同步顯示。與此同時,收銀員通過店中收銀系統接收訂單后,可立刻快速打包交于顧客。甚至,顧客可以繼續先去其他商店逛街,之后再回來取貨,免除等待的時間。 如果是多門店連鎖企業,與微網新零售O2O模式的契合度則更高。消費者線上下單,商城根據消費者填寫的地址推送最近門店,消費者自主選擇要到推薦的門店自提,亦或者選擇快遞配送。前者采用智能推薦,免去商家配送成本,給門店帶去了客流;后者總商家把訂單分配給就近門店去發貨,降低了成本,也提升了效率,實體店實現“店倉一體 ”,個性化的取貨方式,讓消費者的粘性和停店率大大增加。 對現階段的實體店商家來說,純粹的等流量上門只能使自己越來越被動,拋棄流量思維,掌握“留量”技巧,才是讓經營之路越走越寬、視野越來越廣闊的正路。 文章編輯:Micronet微網 最好的微商城盡在Micronet微網 如需了解更多微商城資訊 可報名申請或撥打全國免費電話400-830-8248
聲明:本網部份文章為轉載文章,在每篇文章底部有說明,文章的觀點和立場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不代表微網立場,若是文章轉載中有侵范您的權益,請發郵件到 [email protected]或致電13922854199通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