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在傳統零售轉型互聯網上具備豐富的經驗,蘇寧離開的高管很多被挖去了線下零售企業。曾在家樂福工作15年的原蘇寧超市總經理萬明治,就在離開蘇寧后于2015年10月30日開始正式擔任武漢中百集團總經理,籌劃中百的線下、線上轉型方案。
據億邦動力網了解,中百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中西部地區連鎖規模最大、商業網點最多的商業上市公司,旗下有中百倉儲、中百超市、中百百貨、中百電器四家連鎖公司,共有連鎖網點900余個,覆蓋湖北省及重慶市。此外還有自己的配送體系和生鮮物流園等。
在互聯網化的嘗試上,雖然自2000年起,中百集團就開設了系列網上購物平臺,并于2013年推出網上商城“中百網商”和APP“掌上中百”,但前期收效不大,并且業績一路下滑。
萬明治指出,“零售行業遇到的問題,歸根到底是供應鏈的問題。”
生病要怪“天變冷”?
萬明治介紹稱,超市是在賣方市場最高時期成長起來的行業,進貨方式是一種“二房東”模式:供應商將貨品送到商超,雙方討價還價后,商超把商品陳列于貨柜,就不愁銷路;并且,商超一直的盈利方式則是“渠道為王”,即以經營供應商為主。
2014年中百和永輝合作,雙方捆綁與上游供應商談判來擴大規模——這本質上并未改變需要被淘汰的傳統進貨模式。
按照萬明治的話說,可想,這種“二房東”的上游供應鏈狀態,會帶來以下幾種問題:
第一,供應商體系一致,商品同質化。
第二,新品無法進入,商品結構老化、質量下降。
第三,無自有品牌支撐商品結構。
資料顯示,目前國外大型綜合超市靠自有品牌來支撐商品結構的差異化,發達國家零售商主動采購的商品的比例可以達80%以上,自有品牌達20%。而在“二房東”進貨方式下,國內企業并沒貫徹自有品牌的商品政策。
隨著經濟發展,中國近年逐漸走向買方市場,或許企業最需要的,是將一直以來的自助服務,轉變為注重待客的服務。
中百作為患病群體之一,路在何方?
對癥下藥:整理供應鏈
日前,中百集團宣布,計劃和武商聯集團、東湖創投等公司發起設立產品基金,來孵化和并購便利店、中央大廚房、B2B電商。目前已落實資金8.98億,計劃規模30億。
萬明治對此解釋道,中百未來線下的前端將是便利店等零售網店,后端是為便利店提供生鮮食品的“中央大廚房”,線上是B2B平臺。
從前端看,中百的戰略是將門店進行“由大到小”、“由小到多”、“由多到專”的變革。除了關閉虧損門店,中百會壓縮面積龐大的倉儲超市(占中百業務的70%),使大部分單店面積由10000平米,縮減至3000到5000平米。
同時,中百將把生鮮類目作為發力點,加大已有便民超市的布點范圍,增設更加“專業”的高端超市、生鮮超市、食品超市等主題特色店。
萬明治預計,以上新業態將半年內陸續面世,5年內發展的門店超過1000家;并且在高端便利店系統布局方面,有可能與國際便利店品牌合作。
從后端看,萬明治選擇掀翻傳統的供應商談判制,引入“買手制”,通過中百買手團隊拋掉中間層的自采,完成供應鏈的扁平化。據悉,在發達國家,零售商主動采購的商品比例可達80%以上,自有品牌達20%。
萬明表示,2013年起在各個行業均開始推行“買手制”,但目前為止,中國還沒有完全見到,大家都屬于試水階段;全世界在買手上做得好的主要有三家:美國的沃爾瑪、美國的好事多(Costco)、德國的阿爾迪(Aldi)。
“真正專業的買手是要到原廠地對商品的源頭,對原材料、包材、運輸成本、人工成本都有一個極龐大的核算方法,包括廠商的資質調查,這方面我都需要專業的買手來進行調查。”萬明治說,未來買手制的核心商品是生鮮和干貨。
目前,中百集團已設立集團商品統采中心,在采購方面會使用包銷定制的方式,并增加海外直采比例。另外,中百集團也將設立自有品牌的產品。
他們說“B2C根本沒戲”
除了買手直采,另一個支持中百B2B的供應鏈上端改革是中央大廚房。
中央大廚房是中百集團江夏生鮮物流園的重要部分,于2013年投入運營,總投資超過5億元,生產集團的自有品牌產品。
日后,中百的大廚房將改
變這種模式,引進更多品牌產品供應。并且,大廚房除了給中百商超系統供貨外,也將開始給非中百的店面或超市服務,為業務做增量,實現“2B”。
“我們要做的是結合B2C整合供應鏈,也就是B2B,這樣可以讓更多店融入到中百的供應鏈體系中,哪怕他不是中百的店。”萬明治透露,在運營管理生鮮業務上,中百計劃階段性引入老伙伴永輝的管理團隊。
中百為什么要做B2B?
萬明治表示,B2C是一個巨大的燒錢游戲,而傳統企業燒不起,所以中百會下手投入少的B2B。“B2B需要強大的產品供應鏈,網狀的物流,規模化的店面,這樣才能通過電商做級數增長,中百在一個省的銷售規模等于家樂福全國的1/2強,所以我們才更有可能利用規模效應成功。”
據悉,中百將首先利用新基金孵化和并購便利店、B2B電商。另一方面,中百也會通過孵化大廚房,來引入新技術和專業生產商。
“戰術是對了,戰略上還……”
2015年12月25日,中百在武漢的第一家生鮮加強型社區超市開張,生鮮經營面積擴大至55%,干貨品種由原來的6000余個精選至1860個,并且在過去便民服務的基礎上,增加了無線網絡、現金提款、熱飲等項目。
從中百對便利店的改造方向,以及經營理念來看,可以發現其未來模式類似日本的7-Eleven等外國便利店。而如果從7-Eleven的經驗來看,中百可能需要注意幾點坑。
首先,其要找的“專業買手”是誰?7-Eleven創始人鈴木敏文認為,“只有讓最清楚消費者動向的一線員工決定采購怎樣的商品,采購多少數量,并實行自主訂貨,才能實現可觀的利潤。”
另外,中百向生產工廠和設備投資金后,無法和工廠維持獨立關系,可能無法讓生產方保持緊張感,真正自覺以嚴格的眼光審視產品的研發情況。
從行業來看,全國家樂福旗下有“easy家樂福”,主打現購自運概念的麥德龍也在上海試運營旗下的便利店,此外,國內的零售巨頭包括華潤萬家、物美、步步高等把便利店作為發力點。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按業態分連鎖零售企業門店總數》,2011年到2014年間,全國便利店門店增長率23.68%;;專業店門店增長率13.72%;廠家直銷中心門店增長率317.57%。
與此相反,2011年到2014年間,全國折扣店門店增長率-151.46%;倉儲會員店門店(中百的倉儲超市屬于其列)增長率-59.25%。2012年,大型超市門店總數雖然暴增,但到2014年增長率下滑至-26.00%。
對于便利店、專業店的火熱,有業內人士指出,“小而精業態將成為未來三四線市場的主業態,這將是未來商超企業轉型的突破方向。既能迅速覆蓋城區主要網點,又能真正滿足社區的品類精準需求,這將是未來真正的社區商業。”
億邦動力網咨詢幾位零售資深人士后,其對中百轉型的方向表達認可,其中嘰嘰科技邢科春評論,“現在中百目前在戰術層面是對的,可以看出這個團隊深思熟慮。不過下面就要看戰略層級,具體實施還有很多難點待突破。”
他有指出,包括梅西百貨、沃爾瑪,傳統百貨的困局都是被自己疏忽死了:
通過賣地理空間給商戶做生意,雖然有客群,但沒有“客人”,因為不經營自己的會員。
“二房東模式”,沒有自己的商品。
粗放管理,沒有數據支撐,全軍覆沒。
因此他認為,如果中百集團沒做好產品研發、單品管理、通過CRM系統的會員管理,無論什么業態轉型,無論怎么賣貨也是死路一條。
“還有一個很大的挑戰,就是集團的組織架構、人才架構。這個新團隊是否有足夠的空間,和試錯機會?”邢科春說。
(本文轉自億邦動力。微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文章編輯:微網網絡 最好的微信商城系統盡在Micronet微網
如需了解預售系統,可報名申請或撥打全國免費電話400-830-8248
文章轉載于:http://www.yixieshi.com/75615.html
聲明:本網部份文章為轉載文章,在每篇文章底部有說明,文章的觀點和立場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不代表微網立場,若是文章轉載中有侵范您的權益,請發郵件到 493149@qq.com或致電13922854199通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