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由大S徐熙媛代言的“浪莎絲襪”你肯定不會陌生。作為鐵公雞中的戰斗雞,已經連續19年都不曾分紅的浪莎股份,近日終于宣布首次進行現金分紅,不過卻因為每10股只分紅6毛錢而被不少網友吐槽。 其實,浪莎股份之所以長期不分紅,主要是歷史虧損欠賬較多,2007年公司重組前,公司遺留虧損4.47億元。如今能夠結束19年連續虧損,補上債務、實現盈利,浪莎近幾年的表現還是可圈可點的。那浪莎是如何在運營上實現逆襲的呢?下面跟著微網一起看下浪莎集團成長記。 說到浪莎,就不得不提到義烏!義烏作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是許多知名企業“夢開始的地方”,浪莎就是其中之一。與義烏不少企業一樣,浪莎也是由家庭小作坊起步。 1986年,當時正值改革開放,翁氏老二翁金剛在投奔新疆親戚時,無意間聽說當地人工飾品非常暢銷,于是翁氏三兄弟經過商議,決定帶著價值幾萬塊的飾品來到烏魯木齊做起了“小商販”。 但由于當地飾品市場飽和,激烈的市場競爭讓翁氏三兄不但沒有賺到一毛錢,反而虧損1萬多塊錢,失敗讓翁氏三兄弟明白了“存異”的重要性。接下來的幾年翁氏三兄弟做起了走南闖北“小貨郎”,在倒騰過玩具、相冊、襪子等多種小商品后,三兄弟發現賣襪子是最賺錢的。 1995年,在計劃經濟轉到市場經濟進程中,商品緊缺給中國企業帶來了發展機遇。三兄弟審時度勢與港商合資創辦了義烏浪莎針織有限公司。得知品牌重要性的三兄弟還專門到北京注冊了“浪莎”品牌,并且將42大類商標全都注冊上。公司成立當年,就獲得了“浙江省名牌產品”稱號。第二年,“幾塊錢一雙的襪子”的廣告“竟然”登上了中央電視臺。 2001年底,浪莎開始從單一產品向多元化產業布局,相繼開辦了多家公司。2004年,浪莎集團成立,翁氏三兄弟對“主業相關多元化模式”的嘗試正式落地。 2007年,浪莎集團用7000萬收購四川浪莎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權,完成了借殼上市。復牌之后曾創下中國A股市場單日最大漲幅紀錄,成為義烏第一家在國內A股市場上市的企業。“小商品+資本”帶來的巨大反差和創富效應,也讓翁榮弟成為2007年風云浙商得主。 2008年初開始,浪莎開始在天貓、京東商城、一號店、唯品會、團購網等渠道組建了數百人的專業電子商務運營團隊進行線上銷售。 隨著社交電商的崛起,2015年浪莎開始啟動微商項目,借助類似微網的微商城系統,浪莎找到了公眾號變現的最快途徑,消費者一旦關注公眾號,看到營銷活動推文,即可在微商城參與活動直接下單,無需跳轉到其他平臺,第一時間讓消費者找到購物入口。 同時,浪莎也很懂得社交電商的玩法,要知道,如果沒有辦法帶動粉絲用戶分享轉發進行二次傳播,那所謂的社交電商就只會是一句口號罷了。為此,浪莎祭出了一招——“消費開店”! 消費者只要購買商城中指定的一款產品,即可申請在商城中開店代理浪莎微商城中的所有產品,一旦推廣帶來訂單,即可獲得商城提供的傭金,最高可獲得三級,業績優秀的店主還可不斷晉升,再額外拿到團隊分紅。 這就像是玩游戲打怪。為什么很多人會沉迷游戲?無非是成績越好,等級越高,能拿到的利益也就越豐厚,同時在心理上也獲得了成就感! 浪莎這種模式與微網為不少零售企業提供的分傭微商城頗為相似。不同的是,微網微商城系統不存在開店模式,而是打造“買家即賣家”的代理理念,消費者只要注冊成功即可申請成為商家微商城的“微推客”,成為產品代理,分享帶有識別身份ID的二維碼即可獲得相應的傭金(總訂單額的一定比例或單件商品的一定比例),而業績最佳者亦可額外獲得高級傭金!借助這種模式,讓品牌商家不斷去激發消費者分享的欲望,從而帶來持續的客流量。 而在去年,微信推出小程序后,浪莎又再次緊緊抓住了新的風口,同時上線了2個小程序商城,從各個社交渠道去觸達消費者,實現了在社交電商方面的強勢布局。也是由于近幾年浪莎在每個關鍵點都能很好的審時度勢,抓住機遇,才促使浪莎結束了長達19年的虧損,并在今年開始有能力發放分紅。 文章編輯:Micronet微網 最好的微商城盡在Micronet微網 如需了解更多微商城資訊 可報名申請或撥打全國免費電話400-830-8248
文章轉載于:http://www.chinaz.com/biz/weishang/2016/0523/533679.shtml
聲明:本網部份文章為轉載文章,在每篇文章底部有說明,文章的觀點和立場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不代表微網立場,若是文章轉載中有侵范您的權益,請發郵件到 493149@qq.com或致電13922854199通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