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而言,任何企業在考慮利用某種工具作為營銷渠道時,都要考慮三個問題:它有什么用?你想要什么(預期理想)?當前實際該做什么?弄明白這3個問題,基本上成功了一半。筆者總結一下有五步:明確營銷訴求(目標方向)、賬號的布局(構建蓄水池塘)、吸引粉絲(建立連接)、留住粉絲(建立信任)、轉化粉絲(挖掘價值)。
一、明確營銷需求:目標方向
通常考慮一個渠道的營銷價值時,企業都會從銷售、品牌傳播、客戶服務、公關等角度來思考,其實這樣也沒錯。只是當我們從營銷對生意本身的影響角度來考慮時會更簡單。只有3種,增加新用戶,維護好老用戶,能否降低營銷成本。任何一種營銷工具的應用和價值最終都逃離不了這三個方面,區別在于每種工具更適合在哪一方面產生價值。
先說增加新用戶,圍繞這一營銷需求,更深層思考,其實要通過這個渠道(工具)擴大曝光、接觸新用戶或者提高用戶轉化率。怎么去理解呢?擴大曝光和接觸到新的潛在用戶效果是一樣的,而微營銷(微信或微博)就是借助社交關系能夠實現信息的二次傳播,讓每個看信息的人成為傳播節點。這一點路牌廣告、雜志、電視、互聯網廣告是不具備自發的二次傳播基礎。所以它能夠接觸到新的用戶群體。
第二,提高用戶轉化率很重要,在報紙上打廣告曝光了1000次,只有10人購買,在微信朋友圈曝光了1000次可能有100人購買。為什么?報紙是一個死的媒介,跟讀者沒有半毛錢關系,而微信背后都是人,每一次轉發都有一個真實人的背書,那個真實人一定跟我有關系,是朋友同事或者其他,所以同樣有需求的人,通過微信看到就會對這個產品的信任度更高,而生意本質就是信任的交換,這就是社交關系中信任價值。
再說維護老用戶,企業都知道維護一個老用戶的成本是開發一個新用戶的十分之一,所以降低老用戶的流失率是一項非常重要的營銷工作。但如何才是維護老用戶呢?真實訴求是:增加與老用戶的觸達頻率(保持連接)、提升觸達(營銷)體驗不招致反感,從而保持活躍度降低流失率。
如何增加觸達頻率,以往主要靠短信、郵件、旺旺、QQ、電話、線下沙龍等,現在智能手機都有手機安全系統,直接屏蔽垃圾短信和電話,而郵件、旺旺使用頻率已經很低,線下沙龍時間組織成本太高。所以這些都在阻礙與用戶的連接溝通。而社交媒體卻是當前用戶使用率和打開頻率非常高的應用,營銷就是要到消費者最聚集的地方去,并且用他們最習慣的工具來對話。
除了增加觸達頻率外,觸達體驗(營銷體驗)也很關鍵,以往的短信、郵件內容形式單一乏味,缺乏互動。比如以前生日都會收到某銀行的祝福短信:
XX先生,你好,你是我行X星級用戶,祝你生日快樂……,我行最近推出XX理財產品。
這種純粹廣告式的觸達就是騷擾,但是去年我關注他們微信后,收到微信祝福(一條圖文信息):
XX先生,您好,今天是你的生日,你是雙魚座的,您今年的事業運是….,感情運勢是……,末尾還告訴我可以用積分兌換禮品。
你看,先不管他說的是否準確,至少讓我覺得很有趣,好玩,她也利用了用戶的數據,個性化推送了這樣的祝福,這不就是大數據應用嗎?所以企業要思考在維護老客戶這個訴求下,結合企業怎樣利用微營銷產生價值。
第三,能否降低營銷成本,這也是企業思考利用新工具價值的一個點,省下的成本即是利潤。如@招商銀行信用卡,將消費額度低于200塊錢的提醒只通過微信通知,以往都是需要手機短信通知,這樣每年可以節省百萬乃至千萬成本。比如電商企業微信擁有幾十萬粉絲,以前推送一次促銷信息手機短信或郵件都需要成本,現在一條圖文信息就可以解決,還能產生二次傳播。這些都降低了營銷成本。
最關鍵的還有營銷信息的觸達率、及時性,一次促銷活動短信發給了用戶,也許三天后他才會看到,但那個時候促銷已經結束,對企業而言這次觸達是沒有價值的。但是微信微博他每天使用頻率很高,信息被看到和打開概率會提升,從而提升了營銷的效率。
所以對任何一個企業,無論大小、有無品牌第一步都是非常清晰的認識到自己的營銷需求是什么,如何實現,考量。把這一點搞清楚在進行下一步工作。
二、微賬號的布局:構建蓄水池
明確營銷需求之后,企業要建立微賬號,構建蓄水池,目的就是要盡可能與用戶產生連接,連接才會生產無窮價值。那么連接點是什么?微信,微博,APP還是其它?這就涉及到企業要分析布局自己的渠道。
這里我們只講微信,那么究竟該用公眾號還是個人號(朋友圈),是選服務號還是訂閱號?搞不明白的企業總以為多多益善,結果一塌糊涂,有沒有效率,浪費資源。賬號布局很重要,也相對比較簡單,給到企業的建議是:
以下情況可開設公眾號:
具備一定品牌或用戶規模的企業,需要有一個移動官網作為宣傳展示;
需要為用戶提供長期固定的自助服務,比如物流查詢、產品查詢、預定、在線購買、實時工咨詢、資訊訂閱;
需要用戶登錄、填寫信息,記錄身份與識別,有會員中心
需要有一個信息承載、編輯、查看的地方,如會員權益,產品介紹等(不需要日常運營)
所以公眾號的優勢在于強大的應用功能、自助化的服務和信息,圖文信息編輯承載利于傳播,使用自定義菜單成為移動化的官網。
以下情況可開設個人微信號:
電商(淘寶)個體店或小賣家,以銷售和互動服務為目的,便于與客戶溝通,交流
微商從業者,經營自己朋友圈來銷售產品
有一定品牌的中小企業、品牌連鎖店,可以開個人微信,以人格化品牌、導購/店長/銷售人員個人身份建立微信
中大型品牌企業,希望通過微信更方便解決用戶售前售后服務
從微信官方數據來看,當前圖文信息80%流量來源于朋友圈,所以有運營團隊的企業將企業公眾號和個人微信配合使用,營銷效果會更好。
關于企業是選擇訂閱號還是服務號,因為有消息稱二者可能會合并,這里就暫不討論了,坐等消息。
企業明確營銷需求,構建好賬號之后,接下來大部分企業的工作就是粉絲運營了,并且這也才是微營銷真正的核心和持久工作,吸引粉絲、留住粉絲和轉化粉絲。
三、吸引粉絲:構建連接
讓用戶關注首先要解決關注的動力何在?為什么關注你,關注賬號之后我有什么價值。第二步才是增加粉絲的渠道和方法。
挖掘粉絲關注動力根本還是要從用戶角度出發,可分為內容信息和服務需求。那么粉絲的需求可能是,內容信息包括學習知識、新聞(如自媒體號)、活動/促銷/優惠(如良品鋪子推送折扣優惠)、新品推薦(如聚美優品、小米手機等微信);服務需求包括預約預定(餐飲、酒店預定)、查詢(如1號店微信實時訂單狀態更新)、在線購買(微信商城的購買)、售后服務(維修服務、中國移動在線咨詢)等。每個行業、企業情況都不一樣,但是思維的出發點一定是這樣,滿足用戶需求,解決痛點,提供便利。它一定隱藏在用戶與企業發生關系的各個環節之中,找出來,告訴給粉絲。
解決關注動力后,就要把這個關注點推送到用戶跟前,讓他們自己關注,所以渠道曝光+需求痛點,粉絲才會關注。簡單羅列下包括:
線上渠道:企業官網(店鋪)、微博、QQ群、郵件推送、旺旺客服推薦、大號廣告投放、專業性網站軟文。
線下渠道:門店宣傳、產品包裝、產品、線下活動、宣傳冊等
這里只是羅列不能深入分析每個渠道的價值。加粉渠道每個企業都有不同資源,有些擁有幾百家門店,大量客流,可以通過線下加粉;有些每天有幾百筆訂單,可以在訂單提醒信息中告知關注;有些在包裹或產品上印制二維碼,總之有資源用資源,有錢花錢,沒有資源又不愿意花錢就沒辦法。
吸引用戶關注,不僅要解決關注動力,曝光渠道,還有關注場景和形式設計,這個也很關鍵。赤裸裸的沒有技巧的吆喝式關注可能效果不好,但是開箱體驗掃二維碼獲得返現,進店消費結賬關注有折扣,微信預約送大禮等設計,這樣吸引粉絲才可以做到最有效。
四、留住粉絲:構建信任
獲得關注只是建立了連接,萬里長征第一步,能不能留下堅持到產生價值才最關鍵。有關注就必然有流失,所以流失是正常的,但流失率必須控制在一定比例就好。另外,留住粉絲其實就是源源不斷的輸送價值,讓他產生價值認同,建立情感信任的過程。同時保證不錯的體驗,不要過度商業化,形成騷擾,否則就會失去關注(連接)。
留住粉絲主要要做好內容/(服務)運營、活動策劃和互動三個工作。
推送的信息是內容,服務也是內容。所以服務和內容必須從用戶的角度來思考,但又要兼顧企業營銷的目的,所以微信內容原則就是要做到用戶相關性、產品相關性和品牌相關性,比如化妝品的企業微信,可以發女人美容養身、穿衣搭配、產品促銷、職場女性知識等跟用戶相關的內容,只是要控制好比例,如企業相關內容占40%,用戶或行業相關占60%,這樣發出去的信息才能讓用戶產生行業、品牌相關聯想,必須強化企業品牌在用戶的記憶。
功能服務也一定是從商業環節找出用戶的剛需痛點,比如餐飲企業的微信訂餐、微信叫號排隊,物流查詢等功能,我就會關注。
營銷活動是非常好的黏度劑和催化劑。設計有趣好玩的活動能夠吸引用戶參與,保持活躍度,形成持續的品牌曝光,同時可以將潛在用戶轉化為用戶。比如發放一次優惠券,對老用戶是福利,對潛在客戶就是一次低成本體驗購買企業產品的機會。但是活動需要做到有規律有規劃主題化,每月有產品促銷活動,也有粉絲福利活動,在活動中讓用戶獲利,構建情感信任,形成參與感,連接就會變強。
粉絲互動可以進一步深化粉絲信任,公眾號的互動可以是解答用戶的問題,從響應時間和解答滿意度來考量互動效果。個人微信運營中互動方式有點贊、評論或者私聊。對于主動互動的用戶要及時相應,同時要創造互動場景和機會,比如與活動結合,因為每次互動都是一次銷售機會,建立信任的機會。有過互動和沒有互動的粉絲對企業的情感信任和忠誠度完全不一樣,對于品牌的擁護也不一樣。
留住粉絲其實就是一個不斷構建信任,影響他們的過程,最終的目的就是實現價值轉化,比如他們參與傳播企業信息,潛在用戶終于購買了,老用戶又來消費了。如果只是與粉絲產生連接,而不產生任何行為動作,這個連接沒有任何價值,營銷價值也沒有。但是如何實現粉絲的無痛營銷,不令他們討厭,反感,讓他們心甘情愿成為持續關注企業的客戶,這就是最后一步,粉絲商業轉化。
五、轉化粉絲:挖掘價值
這里的轉化就是讓粉絲產生傳播或購買行為,而不是一直的潛水關注。轉化是一個綜合的行為與過程,比如內容、活動、互動三個環節設計好都可以引導轉化。
比如微信內容跟用戶或品牌相關,或實用或有趣或有價值,總之得到了用戶的轉發傳播,那就是形成了品牌傳播和曝光,就是營銷價值釋放的一種,比如文章閱讀率、轉發數等等指標就是一種轉化。
如果要植入產品吸引用戶購買,直接產生銷售,這也是營銷帶來銷售價值,這就需要場景設計、軟硬結合。關鍵點是讓廣告主題化、規律化、趣味化。
再如,有淘寶店微信就固定每周二、四產品上新,慢慢所有粉絲都知道那兩天他們家會推出新產品,反而不討厭了,還有期待,喜歡的就去看看,不喜歡的大不了不看。前者通過活動軟性植入,后者直接賣產品,兩種方式各有利弊,關鍵是度與時機的把控。
還有人設計有獎投票,限時秒殺,猜圖等各種方式植入產品,都是為了用合適場景設計,用有趣好玩的方式表達出來,給用戶一個營銷體驗。
不論怎樣,最好的粉絲其實就是用戶,關注你的粉絲自然有他的原因,抓住機會把內容、活動、互動設計成為轉化入口或場景,關鍵是盡力做到用戶不反感,真實而有價值,愿意參與,這里也確實需要企業運營團隊去學習更多的一些實戰技巧。
總結
微營銷已經不再是一個新鮮的事物,這篇文章從教企業如何分析營銷需求,如何布局構建微賬號,如何吸引粉絲,留住粉絲和實現粉絲的價值轉化,這五步其實對于所有想做社會化媒體營銷,經營自己粉絲用戶的企業來說都是值得借鑒,對比思考,進而優化。無論是微營銷還是社會化營銷根本都是在與粉絲的連接、經營從而構件信任,實現商業轉化,品牌傳播。它從來都不是一個點的工作,而是一個系統鏈式的工作。
文章編輯:微網網絡 最好的微信商城系統盡在Micronet微網
如需了解微信商城,可報名申請或撥打全國免費電話400-830-8248
文章轉載于:http://www.ebrun.com/20160621/180387.shtml
聲明:本網部份文章為轉載文章,在每篇文章底部有說明,文章的觀點和立場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不代表微網立場,若是文章轉載中有侵范您的權益,請發郵件到 493149@qq.com或致電13922854199通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