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騰訊董事會主席兼CEO馬化騰在參加清華大學經管學院2016清華管理全球論壇上,與清華經管學院院長錢穎一進行對話,分享了自己和騰訊發展背后的故事。
對天文感興趣,并非學霸
馬化騰透露,自己對天文和科幻感興趣,“喜歡天文,會覺得自己很渺小,可能我們在宇宙當中從來就是一個偶然。所以什么事情仔細想一想,都沒有什么大不了的,這對自己遇到挫折時能夠穩定心態,想得更開,我覺得還是挺有幫助的。”
而科幻小說有前瞻性,提供科技發展的想象力。
馬化騰坦承自己在學校里不是學霸,30人的班上,排第10名。
大學畢業后,當時深圳是改革開放的窗口,創業氛圍也比較濃厚,想做一個組裝電腦再銷售的電腦公司,雖然自己是計算機專業,但市場經驗沒有別人豐富,所以還是到企業去鍛煉一下,再想創業的事情。
于是離畢業還有三個多月,馬化騰機緣巧合進了做尋呼臺的潤迅實習了,一干就是5、6年。
談創業:專注解決一個痛點
創業者如何脫穎而出,馬化騰給出了兩點建議。
第一,要專注解決一個痛點問題。比如,能不能用手機解決停車的問題,找停車位的問題;或者其它一些小問題,比如考勤、學校的作業安排等等。總有一些小的痛點讓你覺得平時不方便的,想想能不能用互聯網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
第二,留意跨界。現在說互聯網+,更多談的是各行各業的創業企業如何和互聯網結合跨界。在兩個領域之間——比如IT和醫療等等這些跨界的東西是不是有機會,因為那是一片藍海。
騰訊遇到的三道坎
馬化騰透露,在創業發展過程中,騰訊遇到了三道坎。
第一,開發出來產品后,最早是想賣給別的運營商,但是投標失敗,后來用戶瘋漲沒錢買服務器,融資又很難。
第二道坎就是MSN的競爭,那時候MSN很強勢,基本上大家認為QQ是死定的,只是什么時候死而已。
第三道坎,微博的出現。當時也是3Q大戰之后,更大的危機就是“新浪微博”崛起,它開始從社交媒體轉向,網絡往下殺了,對于騰訊來說危機很大。
微信最初就是一個郵箱,“名字是我想的”
為了解決PC到移動的問題,有3個團隊報名,最后微信勝出。微信最初就是一個郵箱。“微信其實是郵件,是個快速的短郵件,只是它快到讓你以為不是郵件。”
微信剛出來最主要的問題是用戶數據起不來,大家覺得這就是一個簡單的QQ。語音功能出來后,迅速就火爆了。它把很多不習慣手機打字的高管變成了微信用戶。
而微信的名字是馬化騰起的。“當時覺得肯定應該叫什么信,那時微博很火了,我天天在想,后來就在群里說就叫微信吧,就這么隨便定的。”
馬化騰透露,立項的時候,三個團隊在同時做,廣州的QQ郵箱團隊在做,無線事業群他們也在做,名字都叫微信,但是他們互相不告訴對方研發進度。郵箱團隊做出來,無線事業群團隊很郁悶,他們的產品后來改名叫Q信。
文章編輯:Micronet微網 最好的微商城系統盡在Micronet微網
如需了解更多微商城資訊 可報名申請或撥打全國免費電話400-830-8248
聲明:本網部份文章為轉載文章,在每篇文章底部有說明,文章的觀點和立場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不代表微網立場,若是文章轉載中有侵范您的權益,請發郵件到 [email protected]或致電13922854199通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