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隨著“中國包裝裝潢第一案”加多寶、王老吉紅罐官司的宣判,涼茶之爭再次成為輿論焦點。先是加多寶“做涼茶世界第一,打官司倒數第一”的驚艷亮相,再是王老吉喊出了“紅罐裝潢只屬于王老吉”的“力挺正義”之聲,以及隨之而來的各種評論、各種娛樂……
看熱鬧之余,業內人士更關注紅罐歸屬對涼茶市場格局的影響:輸了紅罐,加多寶會有什么營銷舉措?如果終審再告負,加多寶還能走多遠?“打官司第一”的王老吉能不能抓住機會、成為涼茶老大?
在筆者看來,即便加多寶終審敗訴、輸了紅罐,涼茶的市場格局也不會改變,加多寶甚至有可能擴大領先優勢。先拋開營銷和渠道不說,單說每次官司之后,很多人都會有同感——為什么加多寶老輸官司但感覺卻總是贏?雙方公關的段位就可見高下了。
而真正讓筆者敢下斷言的是,2012年,加多寶丟了品牌,在很多分析人士都不看好的形勢下換頭重生、重回涼茶老大的位置,這不得不說是營銷戰的經典案例。兩個企業激烈交戰的背后,折射的是雙方在品牌營銷、渠道整合、團隊執行以及智囊顧問等等全方位的較量。
《商業評論》副主編柯恩發表于2014年3月的專題文章《再定位:加多寶重生記》,深入剖析了加多寶的重生始末,節選部分內容來印證上述觀點:
因為不能使用“王老吉”這一品牌,加多寶曾面臨巨大危機。為此,加多寶在不同時期采取了不同的策略。
綜合各媒體對加多寶當下成功的分析,主流意見大概有三種。
一是認為渠道為王,得渠道者得天下。無論是當年國美、蘇寧攜渠道威力令家電企業俯首稱臣,還是如今的支付寶、微信在手機支付端的大戰,無一不是渠道為王的例證。尤其是在中國消費者市場割裂嚴重、各區域市場情況復雜的背景下,加多寶之所以勝出,是因為它的渠道能力勝過對手。
第二種主流觀點認為,誰有錢做廣告,誰的嗓門大,誰就能脫穎而出。中國的消費者容易受到廣告的影響,而加多寶的廣告預算遠遠超過對手。“我要是有幾十億砸廣告,我也能成功”。
第三種主流意見則認為,企業的成功是綜合實力較量的結果,各種因素綜合在一起,決定了商戰成敗。加多寶深耕多年,人才、資金、渠道、供應鏈各方面都遠勝過對手,最后的勝利也就不足為奇了。
這些觀點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這些觀點背后,都隱含著一個有馬后炮嫌疑的想法:加多寶如今的勝出是“注定”的,早該如此,理當如此,勢必如此。可是,別忘了,回到2012年上半年,加多寶被禁止使用王老吉品牌之后,絕大多數管理學者、企業家對加多寶未來的評估,都是相當悲觀的。
那么,加多寶重新塑造一個涼茶品牌的“天方夜譚”,究竟是如何成功的呢?本文將根據加多寶案例當事人的親口敘述,從戰略定位的角度進行回顧和分析。
雙方力量對比
2012年5月,加多寶品牌大地震。
從當時的情況來看,加多寶和廣藥各有優劣勢。
加多寶的劣勢是:手里只有一個不為人知的新品牌,而且還要面對一個強大的老品牌對手。
加多寶的優勢是:資金、人才、產能、渠道、供應鏈、管理經驗;民營企業,體制靈活;經營聚焦:只做一個品牌、一個產品。
廣藥的劣勢是,資金、人才、產能、渠道等遜于對手;己方優勢在醫藥而非快速消費品;廣藥是上市公司,每年需實現一定利潤,難以大幅增加投入;戰略搖擺,一度想要多元化進入大健康產業,試圖推出王老吉綠豆爽、王老吉固元粥、王老吉龜苓膏等產品,稀釋品牌價值;等等。
然而,廣藥最大的優勢是,廣藥擁有“王老吉”品牌。畢竟“怕上火喝王老吉”的廣告詞紅遍天下,紅罐涼茶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這是一筆巨大的財富。有強大的品牌在手,可以號令群雄,吸引人才、資金、渠道,彌補其他各項劣勢。
心智不可改變
加多寶在經營王老吉品牌的十幾年里,一直遵循特勞特戰略定位理論。2012年品牌地震之后,特勞特戰略定位咨詢公司應邀為加多寶立即重啟了定位研究,對消費者、經銷商、促銷員進行了大量訪談。定性研究的結果不容樂觀,消費者很難接受新的品牌。當然,這也符合特勞特戰略定位理論的一貫觀點。
加多寶2012年上半年品牌地震之后,臨時啟用的應急廣告詞是“怕上火喝正宗涼茶,正宗涼茶加多寶”,對消費者發起正面進攻,按照定位理論看來,這就屬于企圖改變顧客的心智。原先顧客心智中的印象是“怕上火喝王老吉”,現在有一個新的品牌進來,想大聲告訴顧客說,現在,怕上火不要再喝王老吉了,應該改喝名為加多寶的正宗涼茶。
然而,此一時、彼一時。當初做王老吉的時候,中國消費者心中的涼茶市場是白紙一張,誰第一個站出來,誰就成了消費者心智中涼茶的代表。經過十幾年的深耕細作,王老吉已經深深植入到消費者心智中。消費者在此時已經心如鐵石,無論你花多少錢砸廣告,也難以穿透消費者心中的銅墻鐵壁。對消費者、經銷商的調研也說明了這一點,終端消費者對“正宗涼茶”的廣告感到困惑不解,廣告投入雖然不少,但是效果并不如人意。
重新定位
經過定位研究,特勞特戰略定位咨詢公司和加多寶意識到,消費者的心智堅如磐石,不可改變,不過,這一點反倒為加多寶提供了一條重新定位、打開消費者心智的不二法門。過去十幾年里,加多寶公司堅持只生產310毫升的紅罐一種產品、只用同一條廣告語(“怕上火”)、甚至只用相似的廣告創意(藍色冰雪中有一個大大的紅罐和“怕上火”廣告字樣),已經在消費者心里打下了深刻的烙印。既然消費者就認準了它(紅罐、涼茶、“怕上火”三位一體),那就告訴消費者,加多寶就是它,而不是一個新的品牌。
于是,重新定位的廣告語出爐了:“怕上火,現在喝加多寶。全國銷量領先的紅罐涼茶改名加多寶,還是原來的配方,還是熟悉的味道。怕上火,喝加多寶。”
新廣告語在一夜之間出現在各種媒體、商超、小賣部、餐飲渠道上,在飲料銷量最旺的夏季狂轟亂炸了幾個月。等到冬季到來,加多寶被禁止使用這條更名廣告時,商業上的實質意義已經不大了,因為全國消費者基本上已經被洗禮了一遍,都知道涼茶領導者改名為加多寶了。
更名廣告在2012年底被禁之后,加多寶一方面在法律上爭取更多的時間,一方面推出了下一條主廣告語:“怕上火,更多人喝加多寶。中國每賣10罐涼茶,7罐加多寶。配方正宗,當然更多人喝。怕上火,喝加多寶。”
經過這兩條重新定位的廣告反復轟炸之后,涼茶市場的秩序基本大局已定,消費者心智中已經潛移默化地接受了各個品牌的地位和排序。此后雙方的一些戰術動作,對全局的影響已經不大了。
把握戰略節奏
在特勞特戰略定位咨詢公司中國區總經理鄧德隆看來,定位非常重要,但是在加多寶重新定位這個重大案例上,戰略節奏同樣重要。
2012年,廣藥也發動了較大的廣告攻勢,但是產能和渠道沒能跟上。我們能看到鋪天蓋地的廣藥王老吉廣告,但是在超市、餐飲渠道里遲遲看不到紅罐王老吉。這給加多寶贏來了寶貴的幾個月時間差,在這個空檔期,加多寶傾盡全力,集中所有資源,以排山倒海的勢頭廣泛宣傳“全國銷量領先的紅罐涼茶改名加多寶,還是原來的配方,還是熟悉的味道”,一下子占領了消費者的心智。用加多寶高管的話說,這是在和時間賽跑、和對手賽跑、和記者賽跑。
舉例來說,2012年倫敦奧運會、2012年浙江衛視“中國好聲音”第一季播出,加多寶都投入了重金。尤其是“中國好聲音”第一季意外地取得了超高收視率,主持人超快語速紅遍中國,不少營銷人士艷羨加多寶押寶押對了,佩服加多寶營銷人員看準了電視節目的收視率。
實際上,加多寶當時根本沒有押寶,事先也沒有料想到“中國好聲音”會如此受歡迎,加多寶真實的決策背景就是拿出驚人的戰略魄力。在這一點上,鄧德隆指出,每一筆廣告投放的背后都應該有戰略依據,加多寶冠名中國好聲音對企業幫助很大,而匯源果汁隨后冠名央視的星光大道則沒有什么戰略意義,純粹是成本,僅僅是降低了企業利潤而已。
正確的重新定位,加上把握住了戰略節奏,使得加多寶打贏了這驚險的一戰。
關注微網動態,可掃描二維碼或查找微信號micronetshop
文章轉載于:http://www.ebrun.com/20160201/164571.shtml
聲明:本網部份文章為轉載文章,在每篇文章底部有說明,文章的觀點和立場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不代表微網立場,若是文章轉載中有侵范您的權益,請發郵件到 493149@qq.com或致電13922854199通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