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智能手機和移動互聯網普及而來的,不僅是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O2O大潮,還有BAT巨頭各自部署的以日常生活為中心的智能生態圈,但凡在某一領域取得領先地位的企業或多或少都站在了BAT陣營里。和沒有抱上大腿的中小企業相比,BAT在資源、技術、團隊、資金上無不占盡優勢,想法再好也難以逃脫巨頭橫掃天下大規模復制的洗禮,沒有BAT背景拿什么拼市場?
2014年興起的O2O自帶光環,一經面世便萬眾矚目吸金無數,引得萬千豪情萬丈的VC們紛沓而至,轟轟烈烈的資金注入催生一批類似滴滴、餓了么的垂直O2O項目,公司估值也水漲船高一再攀升。
可時隔1年,越來越長的O2O死亡名單又無情揭開資本遇冷和O2O倒閉潮的殘酷現實,曾經以燎原之勢席卷全國的水果營行帝國也轟然坍塌,中小O2O企業更是如履薄冰不敢有絲毫懈怠。
原本各自為政的BAT相互間也因搶奪巨額市場奮力廝殺,或進一步發揮固有優勢助力新領域擴張,或以入股戰略合作等手段彌補自身不足,放眼望去但凡在某一領域取得領先地位的企業或多或少都站在了BAT陣營里。
和沒有抱上大腿的中小企業相比,BAT在資源、技術、團隊、資金上無不占盡優勢,想法再好也難以逃脫巨頭橫掃天下大規模復制的洗禮,沒有BAT背景能否立足于世?
沒有BAT背景能否立足于世?
移動互聯網看似無處不在,深入食、宿、行、游、娛、購各個行業,卻遠沒有達到徹底改變人們生活方式的地步。O2O存在的基礎是人們需求的滿足途徑唯一存在于線下,比如住宿,不管通過何種渠道獲取信息,最終還是實實在在住進了酒店才算完成,攜程的酒店再多也只能是入口。
反過來,正是這些需求迎來O2O的可能,那些尚未通過互聯網連接的線下需求就是O2O的機遇。在眾多的機遇面前,BAT三足鼎立的格局恰巧證明市場的可觀性和入局的可能性。究竟沒有BAT背景要如何尋求發展?
一、明確目標市場,與BAT異域而戰
誠如所見,BAT已經遍及日常各個領域。然而BAT現階段的首要任務是劃分邊界,搶奪用戶數量、市場規模、合作商戶、入駐城市等市場份額,營銷、補貼也是為了進一步提高市場占有率,如果不知所謂偏要以卵擊石與巨頭們來個正面搏擊,結局自然不言而喻。
中小企業應提早確定目標市場,摒棄一口吃成胖子的不切幻想,在BAT火拼市場的時候將注意力放在某個細分領域進行深耕細作。以餐飲為例,美味不用等以在線排隊功能搶占餐飲預約市場,嘩啦啦用saas餐飲管理軟件占據餐飲支持軟件市場,餐百匯以急速送占據本地高端商務外賣市場。
二、做足品牌宣傳推廣,持續強化營銷
產品經濟的時候我們總是說酒香不怕巷子深,意思是產品是經得住市場考驗的。可到了市場經濟階段,產品仍然是重要因素,但是不做宣傳推廣能不能等到市場考驗的那個時刻就很難說了。且不說58同城、趕集網這樣的生活信息服務類網站每年都有巨額廣告預算,洗腦廣告不斷推陳出新,阿里旗下的口碑、百度旗下的糯米、外賣都在持續投入宣傳費用。
另一個很正面的佐證就是以互聯網營銷為核心商業模式的黃太吉、伏牛堂等企業的涌現,雖然大神們出身各異,使出的招數不盡相同,但優于同行的知名度和現階段成就也有目共睹:黃太吉早前受盡VC青睞,用十米不到的店鋪贏得估值4000萬元,伏牛堂一度被認為世界上最值錢的湖南米粉店,估值過億。類似的還有雕爺牛腩、西少爺等等互聯網思維的餐廳。
世界在變時代在變,停滯不前的思維無疑相當于慢性自殺。行業翹楚尚且明白營銷工作的重要性,中小企業更應做足準備,持續營銷宣傳工作,強化用戶對品牌的感知,促成用戶對產品的體驗,努力實現用戶規模的拓展。
三、深悟便捷性的重要,滿足挑剔用戶
具備媒體屬性的平臺越來越多,將評論納為衡量標準的工具越來越多,工具和平臺選擇的多樣性將用戶推向更高的尊貴地位,用戶越來越挑剔。前幾年360還能用免費手段賺取大量用戶,到O2O階段免費已經不能滿足人們高漲的需求,打車、外賣平臺都要用高昂的補貼手段才能換來市場用戶,且不具用戶粘性。
研究證明科技會縮短人們的注意力。微軟使用取樣調查和腦部掃描來進行研究,結果表明,人類的平均注意力從2000年的12秒下降到2013年的8秒。同時智能手機和過多的資訊內容是罪魁禍首。
由于用戶的挑剔和注意力下降,便捷性成為企業在產品屬性的一大趨勢,一個設計復雜步驟繁多的產品是想獲得消費者忠實度與癡人說夢別無兩樣。中小企業發展不求大不求全,但是在所屬領域里能便捷的滿足用戶需求同樣可以撐起一片市場。就像商超里的沃爾瑪和屈臣氏,沃爾瑪雖然品種齊全價格低廉,但是耗時耗力,屈臣氏雖然規模偏小價格較高,仍然能持續發展。
四、建立數據化思維,趕超BAT戰略規劃產品功能
這是一個個性張揚的時代,每個人對事物都有著獨到的見解,即便是吃飯這種稀松平常的小事,不同的人都有著不同的個性化需求。O2O作為連接用戶線上線下需求的互聯網模式,毫無疑問大數據的收集應用會成為市場成熟后的主要突破點。
收集用戶行為數據,分析數據,判斷數據后隱藏的偏好數據,為用戶提供精準化服務,推薦甚至打造專屬的產品,合理配置資源,才能夠真正滿足用戶提升服務效率和服務質量。
BAT的強大眾所周知,和專注在在某一區域某一領域的中小企業務不同,BAT的目標絕對是在全國乃至國際性的發展。
話說船小好調頭,中小企業務必及早意識數據分析的重要性,盡早預見用戶的潛在需求戰略化規劃產品發展階段,在BAT規模化發展之際及早更迭產品功能,滿足不同用戶的差異化需求,實現和用戶之間的相互引導和促進,不斷搶先用戶的忠誠和品牌的美譽。
結語
因此,沒有BAT背景的企業在面對巨頭入侵時切忌自亂陣腳,正確定位深入發展,同時利用好營銷和數據兩把利劍,同樣可以收獲一泓甘泉。(文/品途網,朱冰鴻)
文章編輯:Micronet微網 最好的微商城系統盡在Micronet微網
如需了解更多微商城資訊 可報名申請或撥打全國免費電話400-830-8248
聲明:本網部份文章為轉載文章,在每篇文章底部有說明,文章的觀點和立場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不代表微網立場,若是文章轉載中有侵范您的權益,請發郵件到 [email protected]或致電13922854199通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