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點臨近,重塑商業”,由《天下網商》主辦、阿里巴巴合作支持的2015新網商峰會于9月8日晚圓滿閉幕。阿里CEO張勇、IDG資本創始合伙人熊曉鴿、小米科技總裁林斌、美的董事長方洪波、寶潔大中華區CEO馬睿思、滴滴快的總裁柳青、阿里移動事業群總裁俞永福、阿里零售事業群總裁張建鋒、阿里音樂董事長高曉松等多位大佬發表演講。
以下是新網商峰會中各位演講者分享的干貨精選:
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
對今年雙十一來講,作為一個消費者的節日,我們首先聚焦于最重要的幾個詞:
第一個詞,我們還是要積極地走向全球化,全球化是今年雙十一非常重要的重點。在過去幾年時間里邊,我們一直在探索全球化的進展,包括在今年我們已經清晰地提出了,馬總也給全體阿里人提出了,對阿里人來講,希望通過十年的時間能夠服務全球20億的消費者,如果要服務20億的消費者,一定要走向全球化,并且這個步子要非常非常大才能做到這一點,所以雙十一每年都是我們非常重要的節日。今天圍繞我們這個戰略,同時圍繞今天中國整個消費升級、整個需求升級的大的背景,全球化會是今年我們的一個主旋律。
第二點,今年雙十一會是一個數字商業和實體商業充分融合的一次大的實驗。在過去兩年當中,大家都知道阿里先擁抱了銀泰,然后又擁抱了蘇寧,這兩個我們的合作伙伴都會在今年的雙十一跟我們緊密合作,來共同為消費者提供一種全新的購物體驗。同時,我們也愿意跟千千萬萬更多的實體商業、企業來進行這樣一種合作。其實,在幾年前當時就開始跟很多企業、跟很多門店進行合作,今年當我們的團隊跟我說這件事情的時候,他們說千店同慶,我說萬店同慶小了,我覺得萬店同慶也小了,今年起碼幾十萬店同慶,甚至百萬店同慶,未來真正把雙十一打造成一個全范圍的所有商業共同的節日,對消費者共同的一種最佳的服務日。
IDG資本創始合伙人 熊曉鴿
我們的BAT也好,但是我們的主要銷售還是在國內,世界上有很多生意要去做,就像剛才張勇說到了多少年要有21億客戶用我們的服務,如果能夠達到這個目標真的不可思議,阿里巴巴能夠做到什么樣的規模。在這個環境下有非常非常多的機會,使得大家能夠成功。所以我們也非常關注移動端這方面的一些公司,還有一些生意的模式。這個非常的重要。
就是B2B,在過去我們更多談到的是2C等等的事情,但我認為B2B還有很多潛力沒有發揮出來。在這一點,我們國內可能也有很多的潛力,在這個投資領域可能會成為我們未來要關注的一個方面。
阿里音樂董事長 高曉松
雖然我們樂迷比較弱,但是我們有一個特別大的市場,就是偶像崇拜市場,大家看發獎就特別逗,我那時候剛回國,看到中國有音樂獎了,但一看全部都是給人頒獎,像什么港臺最受歡迎女歌手、大陸最受歡迎女歌手,就是沒有對音樂頒獎。當然你總要有東西把這個產業支撐住,如果未來能有更好的音樂,能有更多平等的文化,有更多多元化的音樂,從迷人到迷音樂就能實現。我們基于國情,先做做人的生意,未來盡量努力地做出一些可以把人變成音樂迷的東西,然后再向前走。
阿里媽媽總裁 俞永福
營銷的本質就是在“人”與“貨”之間找到“通道”,找對人,說對話。通過數字化、數據化、程序化和一體化,將有望實現營銷的本質。
第一,數字化。在人、貨、通道三點的數字化上,“人的數字化”無疑是最困難的。阿里大數據的獨特價值恰好是“真人”,即真實消費群體的真實消費意向。為此阿里媽媽正在通過包括達摩盤、達摩鏡等產品矩陣,對人、跨通道匹配連接、人群聚類等做著全面研究。
其次是數據化。營銷的數據化最難。為此,阿里媽媽正在通過達摩劍、直通車、鉆展等產品矩陣,實現全數據化投放、按效果購買等。
第三,程序化。盡可能減少“人為因素”,才能實現真正的程序化。為此,阿里媽媽也在為媒體提供程序化投放管理工具,也為客戶提供程序化購買工具,產品矩陣包括TANX、芒果AdsMOGO、TradingOS等。
第四,一體化。阿里媽媽提供包括達摩陣、商圈雷達等產品,幫助合作伙伴實現線上線下一體化。
滴滴快的總裁 柳青
有很多朋友都在問燒錢問題,我在這里做一個回答。怎么看這個問題呢?其實這真的就是一個規模效應的問題。比如說,在滴滴剛剛創始的時候,在2012年的那個冬天,那是一個破局的冬天,如果不是那個冬天(滴滴也是阿里巴巴的線下鐵軍過來的創始團隊),滴滴拉了1萬個司機,如果不是有這1萬個司機就不會有今天的滴滴,為什么呢?因為你必須有足夠的運力基礎才能夠有乘客叫到車,如果在北京一跑只有10輛車或者20輛車,你永遠是叫不到的。從0到1這個步驟非常難,而且叫車成本也非常高,因為你的等待時間會非常長,所以確實感謝我們的團隊。有了0—1,每個乘客等待的時間就更短一些,出行價格相對更低一些,因為有更多的司機在這個平臺上不需要靠補貼,就形成了一個正循環,訂單量也會更多,客戶留存率會更高,會滿足更多多樣化的需求。從每個司機的收入來看,他每天接單量多了,就不需要靠補貼留在這個平臺上,就是靠每小時的收入留在這個平臺上,他就會形成一個正循環。
如果這個平臺規模不夠大的話,這個業務是不可持續的,從用戶體驗來講也是非常差的。為什么一定要做那么大,為什么一定要做那么多,就是為了用戶的體驗。所以做出行平臺,一定要靠高規模,這樣才能拉動整個平臺的效率。
銀泰商業董事CEO陳曉東
今后線上和線下的結合一定不是現在線上的模樣,也一定不是現在線下的模樣,是什么樣子?可能是只怪獸,那只怪獸長什么樣子,我們現在都說不太清楚,所以目前我們養出來的這些叫做小怪獸,它應該是完全圍繞著顧客的需求,完全圍繞著顧客的需求,無所不能,又很親善,又很和藹,是這么一個東西。
要培養我們未來的顧客,需求是可以引領的,但是這些習慣在他們沒有發現有這個功能之前,是不會有這種需求的,發現我們的未來顧客、收獲我們未來的顧客,這兩個也是我們要做的,不管什么都是應該圍繞你的顧客。為什么現在好似做生意不太容易了?是因為現在的年輕人變化的太快了,就是現在你要面對的可能過幾年會成為你主力客群的那些人,變化得太快了。
寶潔大中華區CEO馬睿思
在長期的實踐過程中,寶潔摸索出了一套獨特的真理時刻法則,能夠讓老板、讓消費者開心的時刻:首先先有一個第0真理時刻,所謂第0真理時刻,也就是最初接觸到我們的品牌和產品。然后有第1真理時刻,就是消費者來到了商店,并且看到貨架上的商品,最終作出了購買選擇。另外還有我們所說的第2真理時刻,也就是把這個產品買回家,并且開始真正地使用。
在網絡消費新時代,這套真理時刻法則同樣適用,并且新增加了1.5時刻,即是在第1真理時刻和第2真理時刻之間,也就是下單購買到真正收貨使用之間的過程,也就是快遞過程。
阿里巴巴集團零售事業群總裁 張建鋒
“中國最早的百貨業態與全球第一家百貨相差了48年;從1984年屈臣氏集團旗下的百佳超市進入中國內地算起,中國與超市這一業態久違了54年。也是在1984年,皮爾卡丹在中國開店,此時中國距離世界上第一家連鎖商業、美國的大西洋與太平洋茶葉公司足足晚了100多年……”
歷史的軌跡在電子商務出現后發生了變化,中國追上了世界的步伐,甚至開始嘗試超越。張建鋒表示中國將引領新一輪的零售商業革命:“這一波電子商務的興起當中,中國只比美國晚了幾年,出現了淘寶網等標志性的電商平臺,而且在很多方面超過美國,比如我們有數億移動購物用戶,有強大的物流體系。”當下用戶向移動端轉移的趨勢已經十分清晰,在接下來的移動購物,以及線上線下融合的大趨勢中,中國占得了先機。
小米科技總裁 林斌
我們非常看好智能硬件和智能家居這個行業,這也是促成我們和美的結合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未來的設備,只要帶電,都可以被智能化。美的每年生產兩三億臺設備,如果與小米乃至整個業界合作,實現全部智能化,對消費者是一個莫大的驚喜。我們愿意跟業界公司合作,做好自己擅長的手機,開放全部接口,提供小米云服務,協助合作伙伴接入服務,并跟整個行業一起推動智能化的發展。
最合適形容小米的運動效果應該是鐵人三項。也就是軟件要做好,硬件要做好,還要把移動互聯網做好,三者結合,該硬則硬,該軟則軟。
美的集團董事長 方洪波
傳統企業過去形成的思維模式、能力模型、路徑依賴等,已經面臨新時代的沖突,必須要改造、顛覆。作為一個傳統企業,什么都可以改變。目前我們的思維、組織、結構、薪酬、團隊都發生了劇烈優化,尤其是團隊:要從外部吸引大量的人員,包括中層與高層。總而言之,方方面面都要改變,否則無論是“+互聯網”還是“互聯網+”,都推行不了。
美的會選十項全能。我們現在不僅要做硬件,也得做軟件;不僅要在中國市場行,到國際市場也要行;不僅要在傳統業務上轉型,同時還要搞創新。
魅力惠CEO韋奕博
可能我們所賣的產品和其它網店賣的奢侈品沒有太大品類上的差異,但是我們有更好的視覺陳列,讓合適的產品更好的吸引到自己對應的目標消費群體。另外我們也非常強調要去帶來獨一無二的產品,這個獨一無二或者就是有特價優惠,或者就是它的設計,是其它店里很難買到的,這就是體現出我們奢華和少量化供應的獨家感。在最近的一個月當中,我們看到70%的營業額來自于移動終端,也就是像手機的下單購買,目前有80%的回頭客,也就是至少購買過兩次的,目前穩定的回頭客數量也是在不斷開張。這也感謝和阿里巴巴的合作,我們從阿里巴巴獲得了很多客戶、渠道和點擊資源。(文/天下網商)
文章編輯:微網網絡 最好的微信商城系統盡在Micronet微網
如需了解微信商城,可報名申請或撥打全國免費電話400-830-8248
文章轉載于:http://www.ebrun.com/20151126/157013.shtml
聲明:本網部份文章為轉載文章,在每篇文章底部有說明,文章的觀點和立場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不代表微網立場,若是文章轉載中有侵范您的權益,請發郵件到 493149@qq.com或致電13922854199通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