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由于經營模式落后,成本持續上漲,新興業態替代、網絡購物沖擊等多因素的影響,百貨、超市等傳統零售企業關店止損現象時有發生。對于“關店潮”民間老板們喜歡歸咎于馬云,馬云之前也講“電子商務將取代實體零售”。但線下實體店狀況不好真的怪馬云嗎?事實上,馬云最近在與蘇寧合作的發布會上也改口稱電子商務與傳統線下合在一起會活的更好。浩浩蕩蕩的“互聯網+”浪潮不是新商業淘汰掉舊商業,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將是新商業模式攻堅舊模式的過程。所以傳統企業的衰敗不是馬云的問題是傳統模式和思維的問題。
實體店為何衰落?
近幾年,由于經營模式落后,成本持續上漲,新興業態替代、網絡購物沖擊等多因素的影響,百貨、超市等傳統零售企業效益下降,關店止損現象時有發生。據《2015年上半年主要零售企業關店統計》顯示,2015年上半年主要零售企業(含百貨、超市)在國內共計關閉121家。
新華社北京8月19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說,當前傳統零售業正處于加快變革、轉型的時期,既是經濟結構調整和消費需求變化的直接體現,也符合零售業發展的客觀規律。不只是中國,全世界很多國家都有這種情況。
“出路主要是靠實體零售企業自身在市場競爭中去探索、求變。”沈丹陽說,同時,商務部門也有責任來加強引導。近期商務部將從三方面加大力度,推動實體零售企業轉型創新。
一是推動經營模式轉變,支持開展品牌商品聯合采購,引導零售企業提高自營比重,發展自有品牌,從“二房東”的聯營模式向聯營、自營、自有品牌混合發展的模式轉變。
二是促進線上線下融合。引導傳統零售企業主動擁抱互聯網,發揮實體店網點和物流的優勢,發展網訂店取、網訂店送、線下體驗、線上下單、在線支付等融合發展模式。
三是引導多業態協同發展。引導百貨店、購物中心完善業態布局,豐富餐飲、教育、休閑、娛樂等服務功能,滿足不同層次的消費需求。此外,還將支持大型零售企業向社區延伸服務,大力發展社區便利店,搭載快餐簡餐、代收代繳、快遞送貨等功能,為消費者提供更為便利的服務。
對于“關店潮”民間老板們很喜歡歸咎于馬云,馬云之前也講“電子商務將取代實體零售”。但線下實體店狀況不好真的怪馬云嗎?近兩年馬云是經常在講要干掉實體店,實體店的確也死了一片,但是我看到淘寶、天貓上每天也有很多關店的。甚至一些消費者出現了回歸實體零售,去享受那種圖片根本無法替代的逛街、購物樂趣。于是馬云最近在與蘇寧合作的發布會上改口了,“電子商務活得不是很爽,既然傳統活的也不好,互聯網企業活的也不好,我覺得合在一起就應該活的很好。”是的在一起會活得更好。浩浩蕩蕩的“互聯網+”浪潮下,既不是互聯網企業淘汰傳統企業,也不是傳統企業淘汰傳統企業,而是在一起,互聯網與傳統商業結合,新商業淘汰掉舊商業,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將是新商業模式攻堅舊模式的過程。所以傳統企業的衰敗不是馬云的問題是傳統模式和思維的問題。
商務部為什么要引導企業模式轉型,線上線下融合,多業態協同發展。
因為消費者在變,在當下,人們消費心理已經從“只要有”轉變為“要我喜歡”。隨著中國過去30年制造業的狂飆式發展和十年房地產經濟,經濟的快速增長,消費者心理亦在快速變化。他們可選擇的更多,更難以伺候。一些人甚至已經不再滿足于購買國內大眾貨了,跑去買空日本桶蓋,跑到歐洲去排隊血洗奢侈品。隨著產能過剩、同質化、全球化、及人均收入提高、消費者心理訴求變化導致千篇一律的實體店不好做。同樣的問題也在天貓上存在而且更甚,一打開全是同款、爆款。天貓作為完全中心化的一個平臺,80%以上的銷量來自于20%的店鋪,而根據用戶網購的心理特征來講,在同款條件下,賣的最多的肯定是低價、包郵的。這也就意味著,這20%的商家純粹在做價格戰,而非產品創新。經營天貓的品牌在天貓上過得并不比線下好。
目前,實體店相比于電商增速較慢的根本原因在于,實體店互聯網手段太差了,或者說根本沒用互聯網。雖然已有一部分品牌在做天貓店,但基本所屬公司內部,電商部,和實體關系不大,就更不存在線上下線融合之說了。在大多街上實體店模塊,做得好的,也頂多是簡單的互聯網技術,比如做一個簡單的網頁或者電商網站,但后期又沒有團隊精心打理和運行,在競爭激烈的電商環境下形同虛設。又或者簡單的做微信、微商運營等。但互聯網思維又講客戶至上、內容為王。不能給客戶精心準備內容和服務,就是“然并卵”的結果咯。當然也有IT能力比較好的品牌,但往往都是管理控制思維,而很少促進互聯網思維即用戶思維。線上線下的深度融合也更難觸及。“互聯網+”對于實體店來講,一切是那么難,然而實體店不融入“互聯網+”,PK電商就會很難:假如消費者沒時間或懶得動,電商能送貨,實體店不可以;實體店營業時間只有12個小時,電商是24小時;刮風下雨酷暑,實體店沒人,電商訪問量很大。此外,經營狀況較好的線下實體店,基本都位于高租金的黃金地理位置,搶到好位置,意味著高成本,搶不到好位置,意味著低流量。所以實體店日子就會越來越難。
要怎么去改變?
三個關鍵點:
第一,互聯網思維+全渠道的O2O聚合服務體系。
第二,大數據的產品創新。這是傳統企業創新服務戰略的核心。
第三,立足核心競爭力,突破特色服務。
互聯網是一種工具,一種新的社會形態。實體店可以運用互聯網或借鑒互聯網思維來做營銷的。關注用戶本身而非企業或者產品。不要去分線上線下,要看消費者需要什么東西。借助互聯網資源、平臺來轉變自己。如傳統企業不能顛覆淘寶,所以,對傳統企業來講,這是一個渠道的平臺,利用這樣的工具可以提高效率,加強與原有消費者或周邊人群的互動的同時,營銷的要點要與傳統電商不一樣。如B2C的核心是交易,傳統企業能做的是場景化的服務。傳統企業要學會利用這些不同側重點去做營銷,來起到差異化的引流作用。
此外,大數據服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傳統企業做商業的時候不要一拍腦門,一定要看數據、了解消費習性,要看消費者對產品的評價、消費者對產品細節的關鍵詞,這是一定要關注的。這也是線下貼心話服務的一個要點。要學會管理和經營數據化;
并通過數據思考商品功能屬性外,還要考慮怎樣為消費者合理分配時間,提高效率,怎樣滿足疊加的消費需求,以及在體驗上、跨界上做更多思考,尋找升級轉型新的落腳點。
如今,傳統企業轉型,構建互聯網生態,不一定非要做成大品牌、大平臺,有更多的選擇可以走向更具核心競爭力的道路。如突出特色做好服務,就能贏得人心,吸引新客戶穩定老客戶。具體來說,就是注重購物體驗,在商品的本質上,讓消費者體驗款式和質量,還有其蘊含的文化氣質。互動上除了打折,要在反饋、導購和搭配服務上下功夫,讓客人體會到實體購物的樂趣。這就是最實用的互聯網思維。
其實電商對實體店的沖擊,更重要的是商業模式的沖擊,而不是簡單的價格戰,實體店更應發揮體驗式購物優勢。如果能夠讓消費者在商店待上幾個小時,銷售業績就不差到哪里去。(文/品途網)
文章編輯:Micronet微網 最好的微商城系統盡在Micronet微網
如需了解更多O2O資訊 可報名申請或撥打全國免費電話400-830-8248
聲明:本網部份文章為轉載文章,在每篇文章底部有說明,文章的觀點和立場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不代表微網立場,若是文章轉載中有侵范您的權益,請發郵件到 [email protected]或致電13922854199通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