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的短板顯而易見,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天貓超市在全國推廣的節奏和速度。京東布局倉儲和物流多年,雖一直被詬病太重,但現階段“重”的優勢終于凸顯。不過馬云也并非沒有作為,一方面布局菜鳥網絡,另一方面跟蘇寧的合作也在努力補其短板。未來誰將問鼎“老大”寶座還尚存疑問。
近期天貓超市主打優惠補助牌,10億紅包狂砸北京市場,在廣告和紅包的刺激下,收效也是非常不錯,北京區域的銷售額同比增長740%。京東同樣將目標瞄準商超,先以43億入股了永輝超市,占有10%的股份,最近還推出了針對日常消費品的促銷活動。
網上超市的魅力為何這么大?
據尼爾森公司2015第二季度中國消費者信心指數調查顯示,約83%的鄉鎮/農村地區的消費者認為在網絡上能購買到本地買不到或較難買到的商品。對于多數鄉鎮或農村地區的消費者來說,他們很難買到那些只在一二線城市大型綜合超市以及零售店出售的商品,而電商作為一個不可或缺的平臺,為他們提供了更多商品選擇的空間。
另外,快速消費品線上購買行為調查數據也顯示,線上消費主要用來替代線下消費的人群占比在東部最高,為35%。同樣地,過去三個月經常在線上購買快速消費品(每月2次以上)的人群占比東部仍為最高,為25%。東部地區不僅推動著消費的發展,其消費方式也變得越來越數字化。
由此可見,用戶在超市的購物習慣正發生深刻變化,由線下轉移到線上的趨勢明顯,使得網上超市充滿想象空間。北京作為獨具特殊象征意義與實際意義的一個東部城市,阿里必定有心奪取之,而北京作為京東的大本營,對其也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于是,一場關于網上超市的較量在北京開啟。
阿里與京東布局網上超市誰更占優?
天貓超市推出以來相對低調,此次阿里砸10億來推,并且提出了“快速到家”和“一站式購物”等京東一直在堅持的理念,大有在京東主場打一場漂亮逆襲戰的意味。
然而,阿里若想逆襲,還需先克服一下曾經的“頑疾”才行。
一直以來天貓主打開放平臺,以邀請商家入駐的模式合作,在品控上面無法做到面面俱到,假貨風波不斷。目前天貓主推的天貓超市,表面看是與京東自營類似,實際上還是由商家推薦商品,隨后自主完成庫存管理、商品編輯、商品定價、商品汰換、商品營銷等業務作業,天貓超市只是把入駐的各商家用天貓超市的招牌統一在了一個平臺上,其實質還是與天貓商城的商家入駐類似。所以,在品控這一環還是讓人有些擔憂。
而京東對產品的品質把控一直很嚴格。除了常規的資質審核、產品的不定期篩查以及大數據的監控外,在2014年10月京東還與與第三方質檢機構Intertek天祥集團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共建一套高效、簡潔、透明的企業誠信和質量保證體系,解除消費者網購的后顧之憂。
具體到細分品類,京東在今年陸續引入了“美妝正品險”、汽車用品質量保證險,來保障產品品質和消費體驗,而隨著質量保證險在京東各品類的持續覆蓋,京東在業界和消費者心中的正品形象也將更加凸顯。
物流方面,天貓一直由于物流慢而廣受詬病,這次似乎有以天貓超市挽回顏面的架勢。然而菜鳥物流目前還處于試運行階段,全國骨干網絡與倉儲的建設完成還需要一段時間。
雖然能夠在北京市場實現次日達,但是,短期內形成全國的服務覆蓋肯定是做不到的,再加上菜鳥是需要與快遞公司協同來完成的,不可能像自營般統一,服務品質難免參差不齊。
而京東一直在自營物流方面默默耕耘。
截至今年6月30日,京東在全國范圍內擁有7大物流中心,在44座城市運營了166個大型倉庫,擁有4142個配送站和自提點,覆蓋全國范圍內的2043個區縣。在京東“211限時達”服務的配合下,當日上午11:00前提交的現貨訂單可以當日送達;夜里11:00前提交的現貨訂單,次日15:00前送達,有效提升了訂單配送速度,提高了用戶體驗。
說到底,像阿里與京東這樣的電商巨頭,其品牌與產品能力已經毋庸置疑,唯一的差別在模式上。阿里主要是做開放平臺,自己不參與商品的采購也不自建物流,雖然已經意識到了物流對于電商用戶體驗的重要性,但是短期內無法在全國完全鋪開;京東主要做自營,從源頭上把控商品品類與品質,并且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務體系,讓用戶買的安全放心的同時,還在全國建立了龐大的自營物流體系,從而在商品品質和送貨速度上有口皆碑。
阿里的短板將在很大程度上制約其天貓超市在全國推廣的節奏和速度。而京東則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打好了穩定的基礎,并且隨著入股永輝超市,其O2O服務也已經具備了向全國更多城市拓展的能力。現在看來,在網上超市領域,阿里還不足以對京東構成威脅。(文/品途網,沙水)
文章編輯:Micronet微網 最好的微商城系統盡在Micronet微網
如需了解更多O2O資訊 可報名申請或撥打全國免費電話400-830-8248
聲明:本網部份文章為轉載文章,在每篇文章底部有說明,文章的觀點和立場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不代表微網立場,若是文章轉載中有侵范您的權益,請發郵件到 493149@qq.com或致電13922854199通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