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目前最成功的移動產品,擁有海量用戶,從道理上來說微信有向任何領域拓展的可能,電商自然不當例外,就是將每月活躍用戶中的10%轉化為電商用戶就有可能令如今的電商格局發(fā)生巨變。
作為目前最成功的移動產品,擁有海量用戶,從道理上來說微信有向任何領域拓展的可能,電商自然不當例外,就是將每月活躍用戶中的10%轉化為電商用戶就有可能令如今的電商格局發(fā)生巨變。
但是想象終歸只是想象,閉環(huán)支付的形成只是微信電商邁出的第一步,也是最基礎的一步。微信電商面前有數座大山需要翻越,接下來的路才是步步驚心。
首當其沖的是如何培育用戶在微信中的購物習慣。在PC端搜索流量、社交流量向電商流量轉化的并不成功。當然在移動端,產品體系和與用戶的交互方式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革,但仍舊與消費者所習慣的購物方式和購物流程不符,這就意味著微信需要花費大量的用戶教育的時間和成本,而且能否成功并不明確。就像在國外很流行的購物搜索引擎在我國就很難得到大的發(fā)展,教育用戶、改變用戶的購物習慣絕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從整體來看,微信電商目前還是一種虛火的狀態(tài),就是圈里熱。這點和微信紅包是非常類似的,這無疑是一款非常成功的產品,但是圈內人所感知的火爆程度和實際公布的數字卻大相徑庭。在教育用戶這件事上微信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其次是購物生態(tài)的打造。百度、騰訊以及阿里在主業(yè)穩(wěn)固之后都在進行多元化的拓展,但其中的含義是不一樣的。百度、騰訊更多是從尋找下一個增長點出發(fā)的非相關多元化,而阿里則基本上是圍繞電商業(yè)務的相關多元化。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阿里的多元化非做不可,否則可能會危機生存。因為電商是一個包含多種業(yè)務的復雜業(yè)態(tài),需要形成的也是更為復雜的生態(tài)體系。作為平臺存在的大型電商需要同時服務好消費者和商家,這樣才能可持續(xù)發(fā)展。現今的兩大電商平臺阿里和京東花費數十年的時間打造了相對完善的商家管理體系、產品管理體系、供應鏈管理體系、支付體系、信用評價體系、流量分配體系、數據管理體系、營銷體系等,支撐了平臺上的購物生態(tài),其中的大部分是微信電商不能或缺的,而這其中也必然伴隨著大量的固定資產投資,包括但不限于服務器、倉儲、呼叫中心等。過去騰訊的主要商業(yè)模式很輕,基本上屬于對社交流量的變現,是躺著收錢的模式。但是電商卻是非常重的模式,上述的工作的復雜度超乎想象,騰訊也并不擅長。
電商是把雙刃劍,稍有不慎危機的是整個微信存在的基礎,那么把微信接下來對電商的探索形容為“步步驚心”并不為過吧。
關注微網動態(tài),可掃描二維碼或查找微信號micronetshop
聲明:本網部份文章為轉載文章,在每篇文章底部有說明,文章的觀點和立場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不代表微網立場,若是文章轉載中有侵范您的權益,請發(fā)郵件到 493149@qq.com或致電13922854199通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