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財付通信用產品和業務中心高級總監吳丹在2014騰訊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表示,騰訊即將推出互聯網征信體系。據吳丹介紹,這個征信體系的基礎是建立在騰訊大數據能力上,通過分析出對用戶行為記錄,向金融機構提供用戶評級信息。目前,騰訊也已經在申請征信牌照。
除了騰訊,阿里也將推出自己的“芝麻信用”。上海維氏盾企業征信有限公司創始人潘凌佶表示,像阿里等基于電商的平臺積累了很多數據,在此基礎上做征信具有一定的先發優勢。
吳丹表示,在互聯網征信的背后,騰訊有即時通訊的信息,有消費、有社交、有媒體行為,這些數據都是通過豐富的產品渠道在和用戶進行互動,這就保證了收集數據的準確性和可靠性,這是征信的基礎。
“騰訊所做的征信,基于騰訊的數據有非常多的維度,有支付,也有社交,還有一些金融數據,我們能夠將這些數據集合在一起,發現其內在的規律,對個人的風險來進行評價,”吳丹表示,這不同于央行做的體系,通訊更多的是做一個信息的補充。
吳丹表示,目前,每天發生在騰訊平臺上的數據量已遠遠超過了金融機構和社會上的信息量,騰訊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去分析這些數據,而且騰訊的用戶覆蓋量超過8億人,包括有央行信用報告和沒有央行信用報告的人,騰訊可以提供一個新的角度來評估他們的風險。吳丹同時強調,在使用這些數據時,一定會征得信息主體的同意,不會涉及用戶隱私的問題。
吳丹表示,目前,這個體系還在進行內部測試,有為一部分戰略合作方提供這方面的數據,至于何時正式推出,暫時還沒有時間表。
據了解,隨著行業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機構已經或打算進入征信行業。此前,多家媒體報道稱,阿里即將推出自己的信用體系“芝麻信用”。
平安證券符健在此前發布的報告中表示,目前,我國征信產業恰逢信用消費持續增長和互聯網產業處于爆發式增長階段,行業大發展正當其時。而大數據征信創新信用征集模式,注重數據的相關性挖掘,在補充傳統征信的不足,擴充數據覆蓋度、豐富度的同時,提高了征信效率。
央行副行長潘功勝此前在全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會議中表示,“充分發揮市場在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中的決定性作用,培育、發展中國征信市場,積極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條件發展新業態征信,推動征信機構加強自身信用建設”。
不過,真正想要進入征信市場,企業還必須獲得征信牌照。
2013年12月,央行發布《征信機構管理辦法》,并相繼開始接受北京和上海地區企業征信機構備案和個人征信機構申請,目前首批企業征信牌照已經發出,但還沒有個人征信牌照發出。
潘凌佶表示,征信行業的發展不可估量,征信可以服務很多行業,比如最近較流行的互聯網金融行業。企業征信服務的范圍和區域是非常廣的,需要更多的公司進入這個行業,未來2~3年內應該是資本界追逐的行業。不過,個人征信的牌照可能不會放得太多。
文章編輯:微網網絡 最好的微信商城系統盡在Micronet微網
如需了解微信商城,可撥打全國免費電話400-830-8248
聲明:本網部份文章為轉載文章,在每篇文章底部有說明,文章的觀點和立場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不代表微網立場,若是文章轉載中有侵范您的權益,請發郵件到 493149@qq.com或致電13922854199通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