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君邀你,閱讀前先思考:
為什么營銷越來越重要?
如何做到快速增長?
營銷到底是什么?
Marketing是一個概念詞,隨著中國的市場化改革被引入中國后,有的叫營銷,有的叫市場營銷,在香港或臺灣的高校叫市場學,在國內高校專業被翻譯成了市場營銷。
營銷、市場營銷、市場學這些字面的差異不止是中文簡稱的差異,這背后其實意味著大家對于“marketing”,在商業實踐中的具體活動內涵,以及企業內部的職能范圍定義的差異。
我的個人理解,這個詞的核心就是“Market”。對于企業家而言,我們應該高度且一致關注的是“市場”。
這里的市場包括顧客市場與資本市場。市場是企業的自我成長與成就的根本源泉。
所以,惠普創始人曾講過:“營銷太重要了,以至于我不能只把它交給一個部門(市場部、銷售部等)”。
營和銷,包含一切有助于企業實現市場競爭成功的有力工具。它拓寬了我們對“Marketing”的內涵定義,讓我們能從實踐的角度為“Marketing”注入鮮活的發展動力。
2013年3月,可口可樂宣布Marcos de Quinto退休之后,他們將取消CMO(首席營銷官)這個職位,取而代之的是歷史上的第一位CGO(首席增長官),這時候引起了很多探討。
客觀來講,CGO不是由可口可樂公司獨創的,但是因為可口可樂的影響力,使這樣的問題讓我們市場人士產生了深入思考。
大家會說,我們的Marketing是不是走向了沒落。是不是傳統的營銷人將面臨失業呢?
他的繼任者從原來的Marekting的手中接過的全球營銷的職責,與此同時他整合了兩個非常重要的公司職能。而這些職能在我們的傳統概念中,不被包含在“MARKETING”之中:
之前由其它公司副總負責的公司戰略規劃職責也被整合入CGO的工作范圍;
第二,另一位高級副總裁負責的客戶和合作伙伴領導力的職責,也被整合進CGO的工作范圍。
所以我們從內行的角度看,到底這里面給我們的啟示是什么?
不是市場營銷被取代了,而是市場營銷真正立足于公司整體戰略的高度,去整合企業內部的各種職能,統領企業外部,也就是市場。
所以,我們今天的市場營銷是“大市場”的概念,這也是市場競爭對市場營銷專業人士的要求。市場是企業增長的第一來源。
今天的市場人面臨這樣的工作不是失業,而且對自己思維層次和工作戰略影響力的提升。
十年前,我們沒有這么多概念和理念,今天遇到很多客戶說“我兩天不刷朋友圈、微博都不好意思和大家說話了,太多的理念滿天飛”。
但我們看到穿越這些概念的“黑森林”,營銷的三大基本概念沒有發生變化:
第一,需求管理,是市場競爭的落腳點。
顧客的需求是企業存在的根本意義。企業通過滿足顧客的需求,獲得自身的發展。
認識需求,到洞察需求背后的“隱形需求”,再到創造性地滿足顧客需求。
第二,建立差異化價值。
在這個基礎上,企業需要通過差異化的價值來滿足我們的顧客需求,這個差異化包括對顧客需求的差異化的理解、通過技術的創新為顧客提供變革性的滿足方式和產品。
第三,是關系建立持續交易的基礎。
這個持續交易的基礎可以總結為我們的關系或者關系網絡,我們所做的一切市場營銷活動的目的,都應該持續地夯實企業與顧客的關系基礎。
在數字時代,關系的內涵與外延發生了重大地完善。在萬物互聯的時代,關系超越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人與物(顧客與產品或信息),物與物(產品與周邊產品)也將發生聯動。
剛才提到了三個變量,它們之間是什么關系呢?到底應該如何拆解呢?
第一個,Value(價值)。
顧客價值由顧客感知價值與顧客使用成本,共同確定。顧客價值對于企業成功而言,發揮的是從0到1的作用。
首先要全面理解感知價值。顧客感知價值大家耳熟能詳,大家關注的是顧客視角下的價值。
它不是我們企業在內部從技術和工程角度所理解的使用價值,而是基于顧客現有的知識和能力,他能否全面和友好地感受到你對他帶來的便利。
我們可以假設自己是一個小白,從0開始做起,是否可以順暢的操作。企業更要建立用戶的感知概念,顧客價值不只是包括經濟價值(購買價格和全周期使用成本),還要包括社會價值、企業形象價值。
與此相對的是顧客的使用成本,每一個價值對應的就是使用成本。
顧客付出的成本不止是購買產品所付出的價格,還包括整體使用成本、社會形象、決策風險等。這也給企業提供了差異化價值的視角:超越購買價格的單一競爭,提升至客戶價值組合的全面競爭。
第二個,客戶資產。
基于客戶價值的創建,有多少客戶在你這里購買,每年有新的客戶加入,有多少老客戶的脫離。這是企業發展的根本的所在。
不是有了客戶就有了客戶資產。在注冊會計師考試當中,對資產有一個定義,由企業過去的經營和留存的,被企業擁有和控制的,能在未來為企業帶來收益的資源,我們叫做資產。
如果你的客戶是單次的,是通過投入大量資源買過來的,而第二年,我們對他的去向和留存沒有影響就不能稱之為資產。
成功的客戶資產經營,就要把新客戶和老客戶組合建立起來,將品類型客戶轉化為品牌型客戶。
如果假設你的企業追求的是永續經營,在你第一年進入市場所瞄準的目標客戶,在20年以后是否仍然是你的客戶?
你是為每一個時期的年輕人服務?還是為某一個人的生命周期提供所有的服務?
第三個,關系杠桿。
在獲得了第一批顧客購買之后,有沒有將客戶資產成為一種放大器。你的客戶資產的社交關系裂變,你的顧客資產功能的多元化,它不只是一個購買的對象,他可以從一個購買者變成一個購買商。
今天的關系,不只是一個人與人之間進行情感交流的狀態,同樣可以為企業開展信息傳遞、產品創新,我們就稱之為參與感;而人員的招募、分銷渠道,這樣的關系就成為企業放大資源的杠桿,就會有很好的投入產出比。
舉個例子,如何將一個企業的各個工作歸并到每個變量之下?
我們以小米為例,看到顧客感知價值,在沒有傳播之前,誰也不會特別關注手機的材質,而依托奧氏體304鋼材的提出,就能讓顧客通過細節感知到價值,越具體越容易感知到。
另一方面降低了顧客使用成本,比如售價,凈利潤率不超過5%。同時通過云服務,備份你的手機,提高客戶轉換成本。
對于顧客資產來講,小米明確:因為米粉所以小米。所以小米的粉絲都會積極的向你推薦小米手機,這是非常自發自愿的。
將顧客價值與顧客資產經營成功后,你只能是獲得了入場券。要獲得發展飛躍一定要將顧客的關系杠桿進一步發揮作用。
1.數字畫像與識別
從市場競爭的角度,我們應該去識別和洞察什么?
日本的一位戰略學家大前研一提出一個3C模型,他認為這一個模型,可以覆蓋企業在進行公司戰略規劃的核心變量。
第一個是公司(Company),也就是企業自身的資源與能力。
第二個是客戶(Customer),你的目標顧客是誰?他有哪些需求沒有被你滿足,哪些是你可以進攻的藍海?
第三個是你的競爭對手。今天看到了很多的戰略學派,聽到的都是“我不需要關注我的顧客,我只需要比我的競爭對手跑快一步就可以了。”
如果你的競爭對手是向著懸崖跑的話,那你是不是比他更快一步跳到懸崖下去呢?
怎么來應用這個模型呢?你把這三個圓向中間聚攏,就會發現這三個圓發生了交集。
第一,找到顧客沒有被滿足的需求。
第二,看這個需求是否是你的能力所覆蓋的,或者是通過短期努力可以覆蓋的。
第三,最好是你的競爭對手不擅長的。
基于這樣的交集,就可以找到競爭的甜蜜點。基于這種思路,凱文凱勒提出:企業要從品牌價值的匹配點出發,建立企業品牌價值的差異點。
不管你是做公司戰略層面的戰略定位、市場傳播層面的品牌定位,還是強化獨特功能賣點,都要用這三個標準進行評判。
這是我們稱之為競爭思考的底層。
① 我們到底需要關注什么問題?
找到誰是你的目標;潛在的目標顧客的需求;競爭對手的優勢;品牌差異化優勢;公司自身的優勢。
② 數字技術讓識別更像一場不停歇的“對話”
從傳統時代到數字時代發生了很大變化。之前看到的是,我們通過一些經典的研究方式,去發掘顧客到底需要什么,顧客成為我們簡單的研究對象。
后來,有的企業會認為,我比顧客更懂他自己。在今天,我們介入數字時代,可以通過數字技術的創新來更好的了解用戶。
也許到未來,我們會有一個上帝視角,基于這個視角來洞察每一個顧客,我們可以做到千人千面、精準投放。
看到是顧客之后,我們如何來判斷他們是不是我們的顧客?很多企業會明確的表示說,看顧客是否有購買意愿。那么沒有購買的就不是我們的顧客嗎?
他為什么不去購買呢?是因為他的需求不能被市面上的產品滿足?
我們從表面看到“非客戶”,其實為企業提供發現“顧客藍海”的機會,那些被競爭對手習慣性忽略的目標群體,也蘊含著巨大的市場機會。
③ 識別需求
你和你的競爭對手在不同的戰場進行競爭。不僅要從我們的顧客的購買行為入手,還要從那些沒有被競爭對手發現的顧客需求入手。
顧客的需求是非常具有層次感的,顧客會從產品的物理屬性到獲得直接的功能性結果,而功能性結果會帶來個人心理和自我價值的滿足。
比如洗衣粉廣告中提到的各種“酶”,就是產品的物理屬性,而衣物潔凈就是直接的功能性滿足,從而家庭主婦獲得了家人的認同,進而獲得了自我認知的實現。
通過這一則廣告,從不同層次給顧客創造了不同的價值。這就是市場營銷對人性的洞察與理解。
④ 如何看待我們的競爭對手,視角決定世界。
如果從產品視角入手的話,比如你是彩電生產企業,競爭對手就是長虹、TCL。
如果你從顧客的“視頻娛樂需求”需求出發,顧客不是想看電視,他是想看視頻,可能你的競爭對手就是各種基于互聯網終端的數字媒體了。
如果把這樣的需求定義為,我想要更大更全面的家庭視聽娛樂享受的話,你會發現有很多企業,比如極米提出的激光電視,提了一個無框的概念,它主打的是大尺寸,不再受液晶屏的限制了。
這對于傳統產品視角的企業來講,都是需要關注的競爭對手。
⑤ 定義你的生意觀。
最后用一個案例來跟大家探討一下,怎么定義你自己的生意觀,我們經常問企業家一個問題,你的業務本質到底是什么?你到底怎樣向別人講述你的業務?
海爾電器最開始是以家用冰箱起家并成名的。假設你作為海爾電器的決策者,你會如何來確定企業增長的方向和方式?
第一個緯度,以制冷核心能力為視角來看,那你會怎么走呢?
所有在特定空間內保持低溫的需求都是你的努力對象,比如:商用的酒柜、科考隊的樣本保存、醫院的樣本保存,都是你的努力對象,這是基于你的核心能力在延長。
第二個緯度,是以冰箱的使用場景為視角,顧客買的不是冰箱,他想買的是有電器輔助的美好生活。
這樣,所有在“家庭”這個空間內可能出現的家電就都是你的延伸對象。在這個視角下,我不是一個冰箱生產企業,我是一個物聯網時代家用電器的解決方案提供商。
這種情況下就會想到,只要是顧客在家庭需要的,而且海爾能提供和整合的,符合海爾電器品牌價格和品質定位的產品,我們就可以去延長。
我們作為企業創始人、高管,你從一開始就要想到:如何定義你的生意觀,從不同的思路理解企業的業務本質,這將從根本上決定你和競爭對手的差異和格局的大小。
2.數字覆蓋與到達
今天,所有的營銷活動就干了這么一件事,在顧客的腦子中形成認知(種草)。從產品的基本功能到感性共鳴,從認知到認可,最后到價值觀的認同,形成共鳴。
形成認知之后,你要解決觸達場景,觸及你的顧客,了解他的需求,和他發生互動。盡量要將認知的流量轉化為銷售收入。
中國市場競爭氛圍兩大流派:天派和地派。
天派的成功在于提前培育“品牌購買者”。我的顧客進入到終端,我要買的是某某品牌的洗發水,而不是“我要買洗發水”,這對應的是品類購買者。
面對這樣的競爭局面,國內的一些快消品巨頭,把競爭放到了線下終端,通過終端的人員促銷,將不堅定的品類購買者實地轉化為我的購買者。這也被稱為“決勝終端”。
3.數字建立持續交易基礎
① 數字時代顧客關系的內涵與本質
聯接賦能
我們的企業、合作伙伴與顧客共同實現一項事業或目標,這需要企業為關系設定任務與主題。
分享使能
今天的一切無社交無產品,無分享不活動,我們看到越分享越快樂,同時分享也能使我們獲利更多。
融入創能
如果你的產品是低頻率購買的產品,那你一定要想到如何將你的產品融入周邊的場景當中。
比如你是一家彩電企業,那不可能每年都買一臺彩電吧,那你就要融入看顧客視頻的場景與他進行互動,幫助他“更好實現視頻享受”。
② 什么是好的關系,作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系。
四個標準:
第一,記得住。能記住你的品牌名稱,進而記住你的價值主張是什么,用戶可以把價值觀和你的品牌名稱進行聯系。
第二,找得到。用戶可以很輕松的找到你的公司、產品和產品使用的相關信息,這個需要大量細致的內容創造和內容發布工作。
第三,穩得住。這是相當關鍵,你和他的客戶是購買后就一拍兩散還是持續的交流,并促進下次購買。
第四,帶得動,能帶來新客戶,同時能帶動你的產品和服務的銷售。
今天企業做客群關系,可以參照這四個標準去考察和定義我們的活動。
今天不只是人與人之間才有關系,包括我們的產品和信息都是關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一,產品。產品已經成為我們的入口了,是信息的入口,是情感共贏的平臺,是社交活動的背景。
第二,人。要讓我們的企業形象更加被人感知,今天,企業明星比我們任何一個時代都要多,不管是傳統時代還是互聯網的英雄都是這樣的。
第三,信息。買賣很重要,但建立關系更重要,你買不買都不重要,你和我發生關系很重要,你不買可能會變成信息的擴散者。
企業圍繞顧客的使用方式和場景創造的信息,并鼓勵顧客自身去創造個性化的內容。這同樣是企業重要的產出物。
4.數字實現交易與回報
在完成前三者之后如何實現回報?在這里總結為四方面的收獲方式。
第一,通過客戶流量實現回報。
穩固與持續的顧客資產基礎,創造了穩固和持續擴大的顧客關注流量。這些流量體現為線上的注意力獲取,以及線下的持續客流量;
第二,粉絲的留存,從顧客流量到粉絲留存。
首先要找到天使用戶,基于這幫鐵桿粉絲,從小眾變成大眾,形成更廣泛和牢固的粉絲群體。
這里的粉絲不是簡單的微信關注者,而是真正的擁護者與參與者,這是企業流量池背后的源頭——顧客池。
第三,通過心智資源和價值觀獲得用戶的信任,甚至和顧客某種情緒的連接,比如焦慮感,包括需要去控制參與的感覺,都可以獲得企業的收入。
第四,企業網絡化,不止是企業的內部的能力才叫能力,你所能鏈接的顧客和外部資源都成為你的能力來源。
突破狹義的組織概念,去鏈接和整合外部資源,形成資源網絡。
海爾集團在最近的企業變革中,就提出了“世界是我的人力資源部”,通過創新的組織機制,將廣泛的人才資源聚合在企業周邊。
網絡化平臺的搭建,將改變企業的研發、傳播活動,甚至在更深入的商業模式層面為企業的變革提出廣闊的發展空間。
最后想跟大家說,基于這樣的變化,未來我們的企業可能要向這四個方向去發展:
第一,要像一家媒體公司,致力于為顧客提供友好、有趣、有用的信息;
第二,要變成娛樂公司,讓企業與顧客的關系變得有魅力和趣味;
第三,要客戶服務公司,圍繞顧客的需求滿足,提供各種所需的服務,而非簡單的產品銷售和使用;
第四,變成連接型公司。顧客能夠通過你接觸到他所不能接觸到的信息和人,成為顧客賦能的平臺。
最后我想用這句話來結束今天的分享:“營銷是我們給顧客的一個承諾,我們鏈接與整合所有的行為和資源去持續的實現它。”
文章編輯:Micronet微網 最好的微商城盡在Micronet微網
如需了解更多微商城資訊 可報名申請或撥打全國免費電話400-830-8248
聲明:本網部份文章為轉載文章,在每篇文章底部有說明,文章的觀點和立場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不代表微網立場,若是文章轉載中有侵范您的權益,請發郵件到 493149@qq.com或致電13922854199通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