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行街,幾乎是每個城市的標志性地點。然而,現如今許多三四線城市的步行街早已不見往日的繁華,淪為擺設。上個月,記者便到了市中心的步行街進行了一次探訪。當天雖是周六,但逛街的人卻是屈指可數。 據記者回憶,12年前步行街還是市里最熱鬧的商圈,80%的人想要逛街買衣服步行街一定是首選,尤其是春節前的2個月,這里常常是人滿為患,沿街的店鋪衣服根本不愁賣,隨之也帶動租金水漲船高! 步行街之所以能吸引消費者主要得利于2大原因:一是集聚效應,足夠的商鋪匯聚在一處,消費者想要更多的選擇,就必定會來到這里;二是消費渠道的單一,當時電商雖然開始起步,但鮮有人知,電腦還是“舶來品”,人人拿的還是鍵盤機,門店消費可以說是大眾唯一的購物方式。 如今,大環境已經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綜合性百貨大廈拔地而起,智能手機普及率達到90%,加上科技推動下電商的極速發展,都帶給了消費者多樣化、個性化、便捷化的購物體驗。如此情況下,實體店自然而然被分流,而步行街這種老舊的零售業態也不再符合現在年輕人的胃口。 記者在步行街隨機采訪了一位商戶。商戶劉先生表示,自己在步行街已經開了15年的鞋店,家就住在步行街后面,見證了這里從繁華到如今門庭冷落的整個過程。2010年之前,雖然受電商影響,但幾乎可以忽略;到了2010年之后,劉先生察覺到步行街的客流遞減,每日對賬的時候更能明顯感覺到生意一日不如一日。為了把為數不多的顧客留在自己店里,許多商戶的折扣更是打破了天,導致惡性競爭的出現,人人自顧不暇。 面對門店冷淡的生意,開淘寶店成為了步行街商戶的“自救”手段。商戶劉先生向記者透露,以前這里95%的商戶都開了淘寶店,但真正做得好的賣家不超過10家。后來微信出現了,大家都扎堆做起了微商。以劉先生自己來說,以前在淘寶上競價開車,每天能有個20幾單,但從16年之后感覺成本太高,劉先生也把重心放在做微商,把以前的淘寶熟客都引到微信上,現在老劉的微信號加人額度已經滿了,不得不多買了個手機來接待線上來的顧客。 不過,一次偶然的機會,卻讓劉先生在經營上有了新的思路。當時,有位朋友分享了一個購物鏈接在朋友圈,劉先生點擊后發現是一個手表,顏色樣式劉先生都很喜歡,價格2800劉先生也能接受,又是好朋友分享的鏈接自然錯不了,于是劉先生向客服咨詢后就下了單。 奇怪的是,3天后分享手表鏈接的那位朋友主動微信了劉先生,問他最近是不是買了個手表,劉先生十分驚訝,朋友從哪里聽到的消息?難不成自己的快遞信息被泄露了? 朋友告訴劉先生,他的信息并沒有泄露,只是因為劉先生購買了自己分享的“分傭商品”,只要劉先生在該商城購買了該款產品,確認收貨后分享的人即可得到了84元,也就是訂單3%的傭金。朋友告知劉先生,現在只要他也轉發,別人通過他的鏈接購買,劉先生也能獲得傭金。 劉先生對傭金的事感興趣,但對該商城的這種經營模式更感興趣。如果通過消費者的分享流量能主動找上門,那這種推廣模式會比利用微信在一個局限的渠道進行宣傳更有效,而且傭金比例可以自主設置,成本也能控制在承受范圍。 經過了解,劉先生發現其采用的正是Micronet微網的分傭微信商城,利用微商城的經營模式,等于是在微信里開了個網店,消費者本身就是“淘寶客”,我們也稱為“微推客”,消費者在商城注冊消費即可成為“微推客”, 消費者本身即是買家也是賣家,通過推廣商品賺取傭金,帶來持續不斷的自然流量,并且相較于傳統的微商模式需要人工參與整個過程,商城模式讓消費者實現了自助購物,解放了整個購物流程。 眼下,面對銷售額每況愈下的門店,商戶劉先生在微網營銷顧問的指導下,也已經建立起與門店經營需求符合的“新零售+分傭”微商城系統,以后消費者推廣引流量將成為劉先生門店,更可以發揮門店優勢,打造“商城下單,門店體驗”、“門店關注、線上下單”等消費體驗,為門店也帶去流量。 文章編輯:Micronet微網 最好的微商城盡在Micronet微網 如需了解更多微商城資訊 可報名申請或撥打全國免費電話400-830-8248
聲明:本網部份文章為轉載文章,在每篇文章底部有說明,文章的觀點和立場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不代表微網立場,若是文章轉載中有侵范您的權益,請發郵件到 493149@qq.com或致電13922854199通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