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個傳說:古代有一位皇帝,嘗盡了人間的山珍海味、奇珍異果,卻從來都不知道什么是“餓”。因此,他越來越沒有胃口。有一天,御廚提議說,有一種名曰“餓”的至味美食能夠讓皇帝食欲大開。只是它無法輕易得到,除非付出艱辛努力。皇帝當即應允,決定與御廚微服出宮,尋此美味,君臣二人跋山涉水找了一整天,在月黑風高之夜,饑寒交迫地來到一處荒郊野嶺。此刻,御廚不失時機地把事先藏好的一個饅頭呈上:“托皇上洪福,這就是我們要找的‘餓’。”而此時,已餓得累的筋疲力盡、死去活來的皇帝大喜過望,二話沒說,當即把這個又硬又冷的粗面饅頭狼吞虎咽下去,誓將其封之為世上第一美味。
盡管這個傳說無從考證,有些調侃,但是“饑餓營銷”卻被廣泛地運用到商業領域,并且取得過非常不俗的成績。
“饑餓營銷”,就是商品提供者有意調低產量,以期達到調控供求關系、制造供不應求“假象”、維持商品較高售價和利潤率。
“饑餓營銷”一般借助三類因素,一是把握市場節奏,推出適合市場、具備強大競爭力的產品;二是通過各種媒介宣傳造勢;三是產品本身具備核心競爭力,并不容易被復制仿造。
而在實際應用方面,“饑餓營銷”始終貫穿著品牌這個因素,其運作必須依靠產品強大的品牌號召力。若沒有影響力的品牌去限量限產,提高價格,不僅不符合實際,還會丟掉原來可能占有的市場份額。成功的“饑餓營銷”能提高產品的售價和利潤率,維護品牌形象,提高品牌附加值。
試想,當皇上好,還是其他什么饑腸轆轆的人也罷,將一個又硬又冷的饅頭擺在他們面前的時候,他們會做什么選擇?或許從下列行業中的“饑餓”游戲中就能找到解決問題的端倪。
手機——“餓”貫滿贏
“售完!缺貨!暫停銷售!”從第一代iPhone開始到iPhone 4S,蘋果的每一款新產品就大玩的“饑餓”游戲。
以iPhone 4S為例,2011年10月14日在美國上市后,32GB售價為749美元(按當時匯率約人民幣4774元),而比美國上市時間晚了3個多月的中國內地市場,售價卻高達5888元。
2012年1月13日,iPhone 4S上市首日,全國各地瘋搶“蘋果”,北京甚至還出現黃牛打架、驚動警察的事件,蘋果宣布取消該店發售。同時,由于備貨在首發當天就被“一搶而空”,蘋果方面還宣布暫停京滬5家內地直營店的iPhone 4S銷售。特別是率先開售iPhone 4S的中國聯通網上營業廳,繼1月13日凌晨癱瘓40分鐘后,當天上午再度癱瘓,眾多焦急購買的消費者只能望梅止渴。
此外,1月31日,為了避免內地iPhone 4S發布首日的“瘋搶”事件再度上演,蘋果香港網站宣布推出一個iPhone搖號預訂系統,規定每人最多預定兩臺。消費者每天上午9點到中午12點可提交申請,寫清自己欲購買的機型,并接等待蘋果搖號,抽中才能購買。在層出不窮的消息刺激下,消費者的胃口被越吊越高,饑餓感也越來越強。
在國內,視蘋果為其“精神導師”的小米,也在玩弄自己的“饑餓”游戲:2011年8月16日,小米手機發布;9月5日,小米手機正式開放網絡預訂,從5日13時到6日23:40兩天內預訂超30萬臺,小米網站隨即立刻宣布停止預訂并關閉了購買通道;2011年12月18日晨,小米手機開始面向普通消費者直接銷售,每人限購兩臺。在開放購買3小時后,小米網站稱12月在線銷售的10萬庫存就全部售罄;2012年1月4日下午,第二輪上線的10萬臺小米手機,在兩個小時內被搶購一空……因此,小米手機的逐步發售過程是一幕徐徐展開的劇目,從發布會緣起,到預訂發展,經歷產能不足的曲折,進而達到牢騷滿地的高潮,每一個細節都被妥帖地顧及,每一個時間點都有足夠的話題。至此,小米手機“饑餓營銷”的說法逐漸涌現。
從產品生命周期的角度看,無論怎么調整方法,都無法避免市場的衰退。饑餓營銷本質上是拉長了整個銷售周期。采取這種拉長生命周期的方式開展營銷工作,一則可以降低營銷成本,二則可以制造供不應求的假象。所以,還必須在衰退前,用新的產品或服務代替,同時把握好營銷的尺寸。這也是蘋果、小米們對“饑餓”趨之若鶩的重要原因。
汽車——“饑餓”就是利潤
在中國,將“饑餓”營銷運用到極致的是一些單價較高,不容易形成單個商品重復購買的行業。同時,產品或服務有一定的差異化或領先優勢,業已形成一定范圍的品牌黏性。汽車行業就是如此。
目前車市上海通用雪佛蘭科帕奇加價1萬元;剛上市的青年蓮花競速,短短幾天時間里預訂者已排到了三個月以后,提現車需加價5000至1萬元。在一片漲聲中,連已取消加價提車的豐田汽車也義無反顧的回到這個行列中。
比如,豐田高端MPV車型普瑞維亞在中國常年處于供不應求狀態,而豐田似乎并不想改變這種銷售策略。俗稱“大霸王”的豐田高端MPV車型普瑞維亞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已通過進口商進入中國,但通過官方進口名義引進中國還是最近才開始,中國市場對該車型的需求量不斷攀升,使得豐田一直在討論普瑞維亞國產事宜,雖然目前尚沒有具體計劃,但該車型在中國市場的受歡迎程度可見一斑。特別是在高端MPV市場上豐田普瑞維亞幾乎沒有競爭對手。這一切其實都得益于,豐臺汽車對“饑餓營銷”的合理把控。
另外一個饑餓營銷的佼佼者就是大眾途觀。上海大眾國產途觀剛上市,售價19.98萬—30.98萬元,從消費者開始接受預訂,到上市前一個多月時間里,途觀就接到4萬輛的訂單。不過,部分經銷商由于擔心預訂過多,無法確定交車期限,已經停止接受預訂。如果想提到途觀現車,需要加價3萬到5萬元。這種現象的產生,其實也得益于“饑餓營銷”。
從被引進中國市場起,幾乎每個一段時間都有所謂的新款上市。其推出“新車”的密度與力度,直讓消費者們感到“審美疲勞”。新車與新車之間,差距就是那么幾件配置,但這個小伎倆確實起到了不小的作用,至少從傳播的角度上看,它維系了車型的“新鮮感”。一定的新聞亮點又很容易抓人眼球,大眾途觀一計可謂是一箭三雕。
正因深諳此道,豐田、上海大眾等才成為了行業內擅長營銷推廣的高手。不過,在購買力不斷增長、信息龐雜的經濟時代,它們的“饑餓營銷”方式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定低價-限供量-加價賣”,就能達到擴大市場,促進銷售的預期效果。而強勢的品牌、扎實的產品、出色的營銷才是關鍵。
車市眼下競爭越來越激烈,如果按照正常的銷售套路難以取得消費者的關注,所以饑餓營銷便成為許多商家模仿和采取的方式。而目前的汽車市場上,一些強勢品牌常常借“按訂單生產”為名,實施饑餓營銷,刻意控制產量,由此直接導致市場新車供應量不足,來制造產品供不應求的氣氛,來樹立和強化品牌形象。另外,利用這種宣傳手段,促使消費者盲目跟風,經銷商們則趁機加價或變相加價銷售,從而提高利潤。
文章編輯:微網網絡 最好的微信商城系統盡在Micronet微網
掃描下面二維碼,體驗微信商城購物
文章轉載于:http://www.yixieshi.com/97548.html
聲明:本網部份文章為轉載文章,在每篇文章底部有說明,文章的觀點和立場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不代表微網立場,若是文章轉載中有侵范您的權益,請發郵件到 493149@qq.com或致電13922854199通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