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區一:做品牌就是做銷量
在很多企業營銷主管的營銷計劃中,常常一味強調銷售量的提升,把產品銷量作為企業追求的最大目標。他們大都有一個“共識”:做銷量就是做品牌,只要銷量上來了,品牌自然會得到提升。這是非常錯誤的觀點。
片面追求銷量的結果往往導致對品牌其他要素(品牌的知名度、美譽度、忠誠度、品牌聯想等)的建設視而不見。哈藥集團憑借鋪天蓋地的廣告傾泄,贏得了銷售額的增長,據稱哈藥的廣告投入每增加一倍,銷售額便要翻一番。
但是,哈藥在公眾中的品牌形象如何呢?從蓋中蓋“捐贈”希望工程事件和大大小小的報刊質疑文章中,我們不難得出結論。
一個木桶能裝多少水,取決于它最短的那塊木板。可以肯定地說,哈藥如果繼續目前的策略,而不盡快加強對其短邊的建設——美譽度、忠誠度的提升以及品牌聯想的建設,木桶的水將會慢慢地枯竭。
為了擴大銷量經常進行促銷,我們認為是對品牌的貶值。經常性的促銷會給人價格不真實的感覺,消費者更愿意等到促銷時才去購買你的產品,一些忠誠的消費者也會因為感到“受欺騙”離你而去。
廣告應該達到兩個目的:一是銷量的增長,二是品牌形象的提升和品牌資產的積累。如果只是滿足了其中一個目的,都不能說是成功的廣告。縱觀一些成功品牌,他們不僅注重銷量,更注重建立一個永續經營的品牌,可口可樂、海爾、美的等從來都是既要眼前利益,更要長遠利益;既要銷量,更要品牌積累。也只有這樣的品牌才可以縱橫馳騁、長盛不衰。
誤區二:品牌是靠廣告打出來的
目前,國內許多企業都認為:只要加大廣告投入,進行鋪天蓋地的媒體轟炸,就可以促進產品銷售,樹立一個品牌!那么,品牌真是廣告打出來的嗎?
今年哈藥集團的廣告額支出達10億元,其覆蓋面之廣、播出頻率之高、投資額之大遠勝于當年的“標王”。蓋中蓋的明星廣告,不僅引起輿論爭議、司法糾紛,更觸發了眾多消費者對蓋中蓋廣告的反感情緒。
品牌知名度可以在短期內達到,而品牌聯想卻是品牌建設的一項長期工程,是在品牌長期的運動中建立的資產;作為保持品牌穩定銷售的主要指標——品牌忠誠度,更不是短期廣告所能達成的,除了完善的品牌規劃設計和持續優良的產品品質獲得顧客滿意度外,更有品牌長期一致的傳播在消費者心中建立的價差效應(與其他品牌比較,顧客愿意做出多大程度的額外付出);同時,消費者對品牌品質的肯定更是廣告所無法做到的,它不僅需要品質恒定如一,更有對品牌在發展過程中提出的創新要求。所以,創建一個品牌,何止廣告那么簡單!
寶潔認為:消費者購買的是品牌,而非產品的功能,產品的功能是品牌的核心本體,但是品牌也有獨特的個性和特色,產生和消費者情感及信賴的聯系,以與競爭品牌區分。
在這樣一個策略指導下進行品牌的廣告運作,不僅會在廣告中提供給消費者產品功能的利益,更要傳遞給消費者品牌主張和情感利益,在品牌整體的規劃和設計之下進行的廣告運作“都是對品牌有效的投資”,貫穿所有的品牌運動,不拘時間和空間,而非短期的巨額廣告投入。
品牌的創建,廣告只是利用工具,而非依賴的法寶!于是,我們看到了飄柔、汰漬、舒膚佳、佳潔士等一大批品牌大軍,占據了我國日化用品市場的大部分江山。這樣的佳績,只憑廣告戰是做不到的,正確的品牌規劃+持續的傳播推廣才是寶潔品牌雄霸天下的真正原因!
創建一個國際大品牌,是每個中國企業的夢想,但是,只有廣告是不夠的,更需要企業冷靜的頭腦和正確創建品牌的方法。
誤區三:做產品就是做品牌
戴手表:戴時間?戴款式?戴品牌?
一塊普通的手表只要幾十元、幾百元,而一塊勞力士或雷達可以高達幾千元甚至幾萬元。這10倍的價格差異僅僅是產品間的差距嗎?
不。產品與產品之間的質量、材料、款式的確有差異,但這種物理差異不可能有10倍、100倍之多,勞力士、雷達的價值主要在于品牌而不是產品。品牌不僅僅意味著產品(質量、性能、款式)的優秀,心理消費才是真正的重點。同時品牌是身份的象征,在十幾年前有一塊表就是一種榮耀,那是產品力時代,而現在是品牌力時代,僅僅產品優秀遠遠不夠。大街上幾十元、幾百元的手表很少有人問津,而價值千金的名表卻成了許多人強烈的渴望與追求。因為勞力士、雷達是體驗自我價值,體現優越感的絕佳道具。
同樣的產品,貼不貼品牌標簽,對消費者而言意義完全不一樣。產品競爭與品牌競爭完全是兩個不同層面的競爭,正如坐奔馳的人與坐夏利的人是兩個層面的人一樣,在很多“半被動消費”中,物的享受反而是其次,品牌帶給他的意義遠遠大過產品本身。消費者更愿意購買有品牌的產品和服務,并愿意付出更多的代價。品牌讓產品升華,品牌做得越久積累越多,產品則不然。
有了產品,有了市場,并不意味著有了強勢品牌。
如果品牌領先其他競爭對手的原因是產品屬性,那么將來這個品牌一定會被別的品牌所趕超。
誤區四:做廣告創意就是做品牌
一般陷入這個誤區的企業都對品牌的概念知之甚少,對怎樣創建品牌也是一知半解,他們認為:好的廣告創意就能樹立起品牌。這就陷入了一個為創意而創意的誤區,這樣的觀念是十分危險的。
一、脫離了市場背景和企業的實際情況
一個好的廣告創意,應該建立在一個正確的策略基礎之上,如目標市場、品牌狀況、競爭品牌、產品特點、目標人群、品牌定位、廣告目的、訴求重點等等,遵循這一策略發展而成的創意才是正確、有效的,任何為創意而創意、脫離策略的“好創意”,除了拿去獲獎,對品牌是不能做出有效貢獻的。最近一個摩托車的電視廣告,僅僅為了能和航空母艦搭上鉤,生硬地做出了一版關于航空母艦和摩托車的廣告,其品牌優點、品牌定位毫無體現,整個廣告讓人不知所云,甚至連品牌名都沒有讓人記住,這樣的“好創意”怎能塑造出品牌?
二、忽略了營銷其他環節的配合
品牌營銷中的每一塊“木板”,只有環環相扣、緊密配合,才能使品牌營銷發揮最大作用,僅僅依靠廣告創意這塊木板,而忽視其他方面的建設和配合,最終只會事倍功半,使“桶中的水”越來越少,品牌的創建便會成為“水中月”般的夢幻!
三、沒有考慮產品的創新、品質的提升
許多企業認為只要不斷推出好創意,品牌形象就會越來越完整,越來越豐滿,品牌就可以永遠被消費者接受,但他們往往忽略了對產品的創新、品質的提升,即使銷量下滑,他們也會認為是廣告沒有創意,而沒有想到他們的產品已經對消費者失去了吸引力。寶潔公司就將創新作為企業最重要的經營理念,它在全球擁有2500項專利,樹立了一個又一個日化用品業的里程碑,從而使創新也成為品牌認同的重要部分!
那么如何創建鮮明的品牌認同,并且讓廣告創意對品牌做出有效的投資呢?
首先,應進行策略性的品牌分析,包括顧客分析、競爭者分析和自我品牌分析。在這里應當注意,是品牌分析,而非市場分析。品牌分析涉及品牌形象、品牌策略、品牌遺產、企業組織價值、品牌力等關于品牌方面的內容,和市場分析有很大的區別。其次,在品牌分析的基礎上,建立一套完整的品牌認同系統,包括基本認同和延伸認同,必須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創建:產品、企業、性格、符號。雖然這是四個完全不同的概念,但是它們卻有一個共同的目的,就是利用這些不同的層面,建立更清晰、更豐富、更與眾不同的品牌認同。然后,根據認同中能提供比較利益的點進行品牌定位,并針對某個目標群進行積極的傳播。在這一過程中,作為最后傳播表現的廣告創意地位的確舉足輕重,但是,也必須在正確的策略之下進行,而非無的放矢、“為創意而創意”。當然,在品牌廣告執行之后,應當隨時進行效果追蹤。
圣象的品牌整合策劃時,提出了“讓生命與生命更近些”的理念作為圣象的品牌核心認同。這一理念的提出,基于對品牌的策略性分析。我們的目標是使圣象成為地板行業的第一品牌,所以,這一具有深刻人文內涵的品牌理念,區別于所有競爭對手,并力求引起目標消費群的共鳴,品牌廣告片表現以此為創意而展開,運用品牌的符號——大象演繹出一幅壯觀、感人的畫面,同時,為圣象塑造了“關心人、愛護人、自由、和諧、博大”的品牌個性。這樣的理念和個性,使廣告創意富有張力,并有廣闊的創作空間,每一次廣告創作,都加強了同一個理念,都對品牌資產做出了有效的投資!
廣告創意,作為策略的重要部分,能使你的品牌發出耀眼的光芒,但如果過分迷信廣告創意的威力,必將使你的品牌成為一個無法成長的幼童,迷失在市場的潮流中。
品牌的核心價值是品牌的精髓。
堅持統一的品牌形象是一些國際品牌走向成功的不二法門。
為了尋找或驗證一個想法,國際大公司習慣進行大規模的市場調研,中國企業則更多地傾向于拍腦袋做決定。
誤區五:缺乏品牌的核心價值
品牌的核心價值是品牌的精髓,一個品牌最獨一無二且最有價值的部分通常會表現在核心價值上。海爾的核心價值是“真誠”,品牌口號是“真誠到永遠”,其星級服務、產品研發都是對這一理念的詮釋和延展;諾基亞的核心價值是“科技以人為本”,同樣,諾基亞不斷推出新產品及以人為本的設計來打造其高科技形象。
全力維護和宣揚品牌核心價值已成為許多國際一流品牌的共識,是創造百年金字招牌的秘訣。
可口可樂、雪碧的品牌個性承載著美國文化中“樂觀奔放、積極向上、勇于面對困難”的精神內涵與價值觀。盡管可口可樂、雪碧的廣告經常變化,甚至大相徑庭,人物、廣告語、情節都會有很大改變,但任何一個廣告都會體現其品牌個性,就像張惠妹主演的雪碧廣告,以“我終于可以做一回自己了”、“表達真的我”、“我就是我,雪碧”等極為煽情的廣告語演繹著雪碧“張揚自我、獨立掌握自己命運”的品牌價值與內涵。
反觀我們國內的很多品牌,幾乎不存在對品牌核心價值的定位,廣告十分隨意,訴求主題月月新、年年變,成了信天游。盡管大量的廣告投入能促進產品銷售,但幾年下來卻發現品牌資產沒有得到有效積累。
紅塔山雖有很高的知名度,但我們冷靜的思考一下,它的核心價值到底是什么?從“天外有天,紅塔集團”的形象廣告看,可以總結為輝煌、壯觀。那么,它的所有廣告是否都在堅持這一路線呢?從“紅塔名品賀千禧”的廣告中,我們看不出它的輝煌與壯觀。
企業產品多樣化后,一般都是通過品牌延伸,新老產品共用已打響的品牌。這時,經營品牌核心價值就顯得更為重要了。其實,國際范圍內眾多家電企業麾下的幾百種家電產品都用同一個品牌,主要是因為消費者對冰箱、洗衣機、彩電、音響等產品產生信賴的原因都可以歸結為一個共同點,即對這一品牌在技術、品質、服務、親和力上的高度認同。如果缺乏這種認同,整個品牌體系將會混亂無序。
文章編輯:微網網絡 最好的微信商城系統盡在Micronet微網
如需了解微商城,可報名申請或撥打全國免費電話400-830-8248
文章轉載于:http://www.yixieshi.com/89299.html
聲明:本網部份文章為轉載文章,在每篇文章底部有說明,文章的觀點和立場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不代表微網立場,若是文章轉載中有侵范您的權益,請發郵件到 493149@qq.com或致電13922854199通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