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網】和周圍的朋友聊天,時常會聽到這樣的感慨。“微博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每每聽到這種悲傷的論調,筆者心里就會一陣拔涼。曾經叱咤風云的微博不到4年的時間就被微信這匹“黑馬”踢下陣來,微信的發展可謂所向披靡,大有神擋殺神,佛擋殺佛之勢。弄得業界瞠目結舌,唏噓聲一片,網友們不禁感慨,微信如此迅猛,微博還有逆襲的可能嗎?在筆者看來,微博不僅有逆襲的可能,在商業的價值上甚至有可能會超越微信。
首先,微博的傳播屬性大于微信。大家都知道微信本質上是一種封閉式的聊天工具,這是微信成功的關鍵之一,同時也是阻礙其發展的根本原因之一。某種程度來講,人們在發布一條商業信息時,理論上想的是希望每個人都能看得到。雖然微信可以通過公眾賬號和私人微信號向每位粉絲和好友推送,精準率遠高于微博,但據騰訊內部爆料,微信公眾賬號粉絲超過10萬的有3347個,真實粉絲15萬的有1562個,20萬粉絲的有573個,100萬的僅有95個,像“邏輯思維”羅胖這樣的200多萬的估計不出30個。
而相比于微博,這簡直就弱爆了,像李開復、姚晨、陳坤、韓寒等動則幾千萬的粉絲在微博上也是大有人在,很多人會說這些名人很多粉絲都是僵尸粉。不排除這種可能,即使去掉一半的粉絲,大部分也有千來萬,這是微信無法比擬的(其實微信上僵尸粉也不少)。轉化率如果按百分之一和千分之一來算,微博的轉化率也遠大于微信。不僅如此,微博還有搜索功能,從傳播上來說,微博的傳播性遠大于微信;從時效性來看,微博的媒體屬性大于微信的社交屬性,人們了解信息很少是通過朋友的閑言碎語,更多的還是通過媒體渠道。
其次,微博的商業屬性大于微信。微信的商業屬性主要體現在社交、入口和支付上,已接入微信的“大眾點評”、“京東購物”、“58同城”無不是看上微信的這一點。而微博的商業價值不僅體現在社交、入口和支付(支付寶)上,還體現在企業廣告推廣、會員充值、自媒體平臺廣告等這些增值服務上,尤其是和阿里聯姻后,阿里助其商業化的價值越來越大。
盡管目前微信的號稱7億的用戶,月活躍度近4億,微博用戶減至3億,在活躍度和用戶量上也遠低于微信,但是從大眾點評和京東購物”6.18“活動來看,微信提供入口和支付的價值表現的并不突出,盡管京東宣布在6.18當天,有25%的訂單是來自移動端。但有資料表明,京東在2014第一季度財報中顯示的移動端下單占比已經達到18%。也就是說,移動入口只為其帶來了7%的增量(還不包括京東自身的APP),這在外界看來是不及格的。
隨著微信事業群的成立,商業化不斷加劇,各種微信小店蜂擁而起,被媒體熱炒了一番之后,鮮有做得特別好的出現在公眾眼前。而不甘落伍的微博,也蠢蠢欲動了,憑借強大的支付寶作支撐,在6月底微博也已全面開放,人人都能實現微博開店。依靠成熟的阿里電商基因,對于還在培養電商生態的微信,微博彎道超車是很有可能的。
最后,微博的營銷屬性大于微信。微信營銷的精準性在于其點對點的傳播和接收,而微博的營銷屬性主要體現在點對面上。隨著微信加好友受限和粉絲增量的有限性(微信公眾賬號不斷增多,粉絲對公眾賬號就會越來越敏感,加粉也會變得越來越難),以及微信官方對朋友圈和點贊等營銷行為的打擊和壓制,微信的營銷屬性會變得越來越弱,最后很可能會變成只有少數人才玩得起的游戲。雖然微信有很好的會員卡、優惠券、大轉盤等各種營銷神器,但是有時這些形同擺設的玩具,還比不上微博上一個實實在在的投票和一次促銷活動的轉發,而微信對外界也一再強調自己不是營銷工具。
針對微博可能顛覆微信的現狀,有些微信第三方開始開發微客生活圈,將微信的社交、流量和微博的營銷和互動開始結合起來。筆者認為,雖然微博的商業價值大于微信,但想要逆襲微信,至少還有三點要做:第一、去中心化。不以明星和企業為中心;第二、過濾垃圾廣告。為用戶創造良好的購物體驗;三、扶持鼓勵一些品牌商家入駐。培養市場,規范商家行為,構造完善交易體系。唯有如此微博才有可能逆襲微信。
微網點評: 其實微博和微信,各有所長,各有所短,對于商家來說,是怎么更好的利用微博和微信為企業的營銷和電商做出貢獻,而對這方面有考慮的,在業界無疑只有Micronet公司,針對各種平臺進行跨界的整合和利用。
文章編輯:微網 中國最好的微信商城系統,盡在微網
掃描下面二維碼,獲取更多業內資訊

文章轉載于:http://www.yixieshi.com/86435.html
聲明:本網部份文章為轉載文章,在每篇文章底部有說明,文章的觀點和立場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不代表微網立場,若是文章轉載中有侵范您的權益,請發郵件到 493149@qq.com或致電13922854199通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