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是受到阿里上市的刺激,微信竟于短短一周內連續推出三大商業化舉措:取消微信支付保證金,推出微信刷卡功能,發布微信企業號。顯然,微信正在提速進軍電商。而當前微信電商也出現了以京東微店為代表的 “中心化”和以眾多第三方微信商城為代表的“去中心化”兩種模式。那么,這兩種模式現狀如何?
京東微店壟斷流量 轉化卻難產
當初,騰訊聲勢浩大地入股京東,給了京東在微信端的一級入口,名為“購物”,外界紛紛表示騰訊給干兒子京東帶去的是超級流量特權。
微信流量幾乎被被京東壟斷。這讓一些寄希望于微信建立有效流量分配機制的第三方微信商城覺得不公平,甚至擔心:或許在移動端也是那些當年在PC端取得成功的巨頭們廝殺的天下,不會給后來者機會。
然而,在第二屆京東思享會上京東CMO藍燁卻對外公布:“大家都太高看微信入口的能量了,微信的轉化率不是很高。”
采訪中多位商家也表示,現在微信入口的轉化大概是京東商城里面的1/30,轉化率非常低。有商家透露,在618大促中,數據之所以漂亮是因為各平臺都在PC端擠壓消費者手機下單,并不是消費者自生的購物行為。因為在618期間發放的京東紅包,只能夠在微信端消費。“以后數據可能就沒這么好看了。有商家擔憂。
也有商家認為,加入京東微店并不是一個明智的決定。由于平臺中的產品過多,商戶需要投入大量推廣費用才能不被其他商品淹沒,平臺也無法為任何一個商戶背書,商戶最后還是只能靠買廣告位來引流和轉化。
第三方微信商城運營狀況現兩大極端
相比京東微店的高流量低轉化,第三方微信商城的運營狀況出現兩大極端。一端處境堪憂,苦苦找流量而轉化難于上青天,另一端是那些已找對運營方法輕松獲取流量和實現轉化的商家,并且敢于喊出“流量特權算個啥”這種不屑的言論。
從調查得知,那些運營不佳的商家大部分還沿用著到處掛二維碼,送贈品加粉的老方法,加進來一堆跟自己的定位毫無關系的粉絲,試圖通過打折促銷轉化,最后只落得對著稀疏幾個訂單空唏噓。
某互聯網分析人士對此指出流量獲取和轉化難的原因:微信平臺上的一個個微信商城,其實就像是一座座流量孤島,微信并沒有一個專門整合這些微信商城的平臺,這也意味著消費者和商家是彼此找不到對方的。所以即便發布產品信息,也僅有一小部分人能看到。而在轉化上,由于微信店鋪名譽以及缺乏信任機制,容易導致消費者拍的多付款的少。
而某微信代運營公司認為,微信電商是一個新鮮的東西,很多商家還不懂得挖掘微信的社交化價值,發布的信息未能激起粉絲的分享動力,再加上人手不夠,推廣傳播渠道不多,產品信息最終的傳播范圍很有限。
微信商城深度挖掘朋友圈 流量轉化順利
以上問題,那些運營效果較為理想的商家也早已意識到。而他們的應對措施竟然是:重新挖掘那個早已被玩壞了的朋友圈,并創造了比京東微店還要高的轉化率。
一位商家向記者透露,他在Micronet微網那開通了微信商城后就利用分傭系統,也就是用傭金的形式“收買”客戶,讓老客戶推薦新客戶。目前商城大部分流量是從客戶的朋友圈過來的,而且因為是老客戶推薦,轉化也很順利。具體操作很簡單,老客戶申請成為商城成員后,將微信商城里商品鏈接分享到自己的朋友圈、微博、QQ等社交平臺上。如果有朋友通過這些鏈接購買,這位老客戶就可以得到傭金。這位商家也曾于本月發起了一次9.9包郵活動,很多客戶分享的同時也順手下了單。三天活動下來,比以前做的活動多了近5倍的訂單。
那么對于剛開通根本沒有積累老客戶的微信店鋪來說,這種方法不就失靈了嗎?一位已是過來人的商家給出的建議是:從身邊人開始營銷。先將企業內部人員的朋友圈和積攢的微信平臺粉絲利用起來,利用送試用品讓有興趣參與分傭的人成為第一批客戶,再由他們傳播開來,逐漸吸引更多的推廣人員和新客戶。
客戶推薦為什么更容易成交?專家指出,現在的消費者注重的是購買到好產品,而不再迷信大平臺,而朋友圈熟人推薦熟人沒有信任障礙,所以能有效將6億微信用戶的流量商機得以變現。而且如此一來,第三方微信商城也不再是流量孤島,而是與6億朋友圈相聯結的聚流池。
文章編輯:微網網絡 最好的微信商城系統盡在Micronet微網
如需了解微信商城分傭系統,可撥打全國免費電話400-830-8248
文章轉載于:http://www.ebrun.com/20160708/182350.shtml
聲明:本網部份文章為轉載文章,在每篇文章底部有說明,文章的觀點和立場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不代表微網立場,若是文章轉載中有侵范您的權益,請發郵件到 493149@qq.com或致電13922854199通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