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這一概念不知何時在互聯網流行,但通過了解,發現碎片化正在影響著我們生活當中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在個人愛好、個人習慣方面得以更充分的體現,讓我們進入了個人生活的3.0時代。順應這一趨勢,各種量身打造的APP開始問世,但是一窩蜂般的涌入,導致高淘汰率的發生,既不利于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也不利于移動互聯生態的健康發展。要想成功打造一款APP,必須理清碎片化與APP以及APP與個性需求之間的強關系。
碎片化與APP
碎片化通俗而言即“多元化”,碎片化從其產生的緣由來講,就是因為“去中心化”,既包括存在狀態的碎片化,也包括傳播途徑、傳播對象的碎片化,影響到大眾生活理念、生活方式、生活習慣、獲得信息、傳播信息等諸多方面。在碎片化的生存狀態下,互聯網用戶形成各自的交際圈、生活圈,尤其是90后作為互聯網的原住民,受到的影響更為顯著,因此也更具個性特征。
APP是英文Application的簡稱,由于iPhone智能手機的流行,現在的APP多指移動設備上的第三方應用程序。從APP的定義來看,APP其實是互聯網碎片化在智能移動端的延續,適應大眾需求而產生的服務產品。在智能移動端的范圍、數量,正呈裂變式增長的今天,不管是APP的應用廣度還是深度,都有待于進一步開發。
APP與大眾的強關系
碎片化的生活形態開拓了APP的生存空間,但并不意味著有了生存空間就會生存下去。各種APP的猝死,主要在于難以達到較高的客戶留存率,透過現象看本質,根源在于沒有處理好APP同碎片化時代大眾的強關系,運營思維尚停留在2.0時期。碎片化成就了各種APP,同時,也在改變著大眾包括心態、習慣、個性等諸多方面—碎片化生活。
首先,碎片化意味著興趣愛好的圈子化。這一點,從微博粉絲在各個行業、各個明星、各種興趣自媒體的分布可以看出,從微信公眾賬號的分類聚集也可以看出,一個是國內最大的媒體型平臺,一個是國內最大的社交型平臺,兩者的共同之處表明,大眾在互聯網上的存在更多以同趣圈子的形式存在,因此,APP在功能開發時,必然不能太泛,而是對APP用戶進行明確的劃分。
其次,碎片化時間的完美整合。地鐵上、公交上、餐桌前……隨處可以看到手持手機的身影,時間對于低頭一族而言,并非不夠,而是具體用在哪方面。小說、手游、電影、資訊等占用了他們的大部分閑余時間。如何讓他們愿意分享很小的一部分時間用于APP任務的完成,是各種APP開發者高度關注的問題。
再次,對個人能量的聚合。在自媒體當道的今天,各種大V,各種公眾號掌握著傳播的資源,他們的一聲號令,足以讓整個社交網絡震撼,因此,現在的營銷活動主要通過他們來完成,以個體出現在社交網絡中的人群,即使在分享,也不會得到報酬。
最后,碎片化環節的統一。碎片化環節的統一表現為,各種資源在同一平臺的緊密聯合。APP用戶在體驗過程中,非常糟糕的體驗就是各種環節的跳轉,在一次次跳轉中磨滅用戶的耐心,定然難以保障留存率。
事實上,在APP界面的各種感官,都可能成為APP與用戶強關系的紐帶,站在用戶的角度去細心體會、以審視者的角度來批判自己的產品、用俯視的眼光看待整個生態中的點點滴滴、從未來的角度洞察環境的變化……所做出來的APP才會贏得市場及用戶的支持和青睞。從某種程度上講,APP就像一個資源魔方,要的不僅是逗人開心,讓人著迷,更多的是能夠集結各種資源,并且讓各種資源價值魔術般得以變現。
關注微網動態,可掃描二維碼或查找微信號micronetshop
文章轉載于:http://www.chinaz.com/biz/weishang/2016/0523/533680.shtml
聲明:本網部份文章為轉載文章,在每篇文章底部有說明,文章的觀點和立場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不代表微網立場,若是文章轉載中有侵范您的權益,請發郵件到 493149@qq.com或致電13922854199通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