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商城運營過程中基本都會遇到這個問題:好不容易想出一個運營手段,需要產品功能的支持才能實現,但由于各種原因,沒能得到及時相應,讓自認為很好的想法不能落地,或錯過好時機。
1、產品和運營的節奏不同步
產品一般有自己的節奏和規劃,其中會有必須上線的核心功能,優先級是最高的。在這個過程中,運營肯定會和產品功能一起同步,去為新的核心功能的做內容或用戶的準備。
但產品和運營的和諧配合,一般只存在于一條主線上。除此之外,運營會有自己的節奏,從其他幾個分支出發,逐步推動項目進展。所以,肯定也會有產品功能的需求,開發量或大或小。
對于這些分支需求,在產品眼里的優先級肯定低于核心功能,所以只會在先保證高優先級功能完成開發的前提下,或有多余人力時,才會考慮分支需求,這是正常的,也是合理的。
2、需求收益小或不確定
需求永遠都是相對過剩的,開發人力都是相對緊缺的,所以要做哪些需求,要看產品戰略,要看最終收益。
不僅是收益小的需求會往后排,另外還有不能確定收益的需求,風險也很大。從把控需求的角度說,先做靠譜的、想清楚的事,這也是非常正常的。
以上兩點,就是一般情況下需求被砍或被后延的原因。作為一個運營,要理解產品需求迭代思路和方式,才能更好的把控資源,更好的規劃自己的事。
本文就要討論這種情況,在沒有產品功能支持的情況下,怎么做運營。
運營同學的思路通常是:計劃做這件事,希望產品有這樣的功能支持,就能達到這樣的效果。雖然項目的發起者是運營,但必備條件是產品功能,沒有這點就無法成行。
這相當于把自己的命運交給別人,掌控度太差。運營應具備的能力是,從現狀到最終目標,可以給出多個的途徑。如果只有一條,那風險就大了很多,只要有一個因素導致行不通,項目就直接流產。
所以,能不能先繞開產品功能,不要盲目提需求,也不要過分依賴產品。先由運營去嘗試,收益可預估并且量級夠大之后,再去推動產品開發。
靈活合理的利用運營手段,達到最基本可用的形式去替代產品功能,在核心用戶群體中嘗試,去獲得可行性印證,為之后的產品功能開發做準備,這就是“運營先行”的理念。
運營先行可以解決的問題是:
1、風險可控
當啟動產品開發時,PM和RD人力就是成本,是潑出去的水。如果上線后效果不好,那這成本就變成了損失。所以,效果可控的程度就是風險。
運營先行,就意味著不需要投入開發人力,而是通過運營手段先做嘗試,雖然落地形式不完美,但效果已經可以擺在眼前了,是靠譜的決策依據。所以可以推斷出,假設有產品功能的支持,效果理應更好。
2、把握時機
對于運營來說,借勢非常重要,借的好可以事半功倍。但如果錯過最好的時間點,這個勢就借不到了。
所以,如果希望借勢做一個運營措施,但因為需要開發功能而延后兩天,可能這件事就不能做了,因為已經錯過了最好時機。把握時機就要快速相應,就要運營先行,先想辦法盡快搞起上線再說。
3、增強信心
除非事實擺在眼前,否則任何人都有理由質疑去一個預估。
在產品功能設計和開發階段,團隊各角色都不確定上線后的效果,思路不可能完全一致,所以出現不同觀點是無法避免的。那就職能去腦爆、去PK,如果決策不順利,還會走一些彎路。
如果運營先行,先做出一些簡單的嘗試,把結果擺在團隊面前,大家就會對這件事有一個清晰的認知,更容易達成觀點一致,減少不必要的溝通和試錯成本。
運營先行也有劣勢:
1、運營人力成本增加
在不開發功能的情況下做項目,實際上是把PM和RD的人力成本轉移到運營身上了。運營同學需要搭建草臺班子做平臺,與用戶做更詳盡的溝通,線下用Excel計算更多的數據,做靜態的專題頁或帖子,用來替代產品功能。
2、用戶體驗差
運營為先可以節省開發成本,能快速啟動不錯過熱點,是因為犧牲了展現形式,傷害了用戶閱讀或操作體驗的。有得必有失,也符合自然規律,這是一個權衡利弊的結果。
3、執行水平要求高
運營為先,是運營承擔了產品功能的作用,所以這個過程對運營人員的執行能力要求很高。看似很細節的小事,但疊加起來也會決定項目的成敗,比如文案、溝通方式、推廣渠道等。
另外,除了以上三點,還有一個可能存在的問題。運營先行的基礎,是Boss和團隊是足夠信任運營的,愿意以運營的嘗試為依據,會去分析效果。否則上面說的一切就沒有意義。
運營為先是一個理念,是一種意識。在執行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1、快速嘗試
一個idea從誕生到開花結果,過程中有很多步驟,但最重要的是邁出第一步。如果僅因為沒有產品落地,不能相對完美呈現idea,就以此為由拒絕開始行動,那就沒有獲勝的可能性。
這就需要我們在做事時,具備勇于快速嘗試、披荊斬棘的精神,這是運營為先的前提。
2、靈活的思維方式
運營先行的理念,實際上是沒走尋常路,改變了原有的思維定勢和工作流程,通過迂回的方式達到最終目的。所以,要求運營人員的思維方式也是靈活的、非固化的。
另外,從起點到終點可以走陽關大道,也可以走鄉間小道,具體的選擇要看最終目的和當前條件。雖然陽關大道是正常選擇,走起來更舒坦,但如果封路不能走,那優勢也沒什么價值了。反而鄉間小道雖然泥濘,但不受封路的約束,可以快速達到終點,這就是圓滿的。
解決問題的辦法總有很多種,最理想的辦法是把它們都列出來,再選擇一個最可行的,而不是抱住一個不放。
3、關注執行過程中的細節
因為用運營手段替代了產品功能,所以運營的每一步也要想產品一樣,關注細節和用戶體驗,提升轉化率。
對產品來說,就是每個頁面的設計,是每個操作流程的體驗。對運營來說,是執行環節的文案、是與用戶溝通的技巧、是活動規則里的說明。這些很細節的因素,會影響最終的效果,所以需要非常關注。
4、選取核心用戶嘗試
運營先行的受眾用戶,應該是產品里活躍的核心用戶群體。原因:
①畢竟沒有產品功能落地,體驗差是或多或少是傷害用戶的。這部分人群量級小,也控制了傷害用戶的影響面。
②核心用戶對互聯網產品的使用更熟練,即使體驗不好,也不影響他們的完成度。
③核心用戶是最好的樣本,只要能通過他們的驗證,就會很有說服力,可復制給更多用戶。
文章轉載于:http://www.ebrun.com/20160906/190842.shtml
聲明:本網部份文章為轉載文章,在每篇文章底部有說明,文章的觀點和立場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不代表微網立場,若是文章轉載中有侵范您的權益,請發郵件到 493149@qq.com或致電13922854199通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