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你是剛剛進入移動互聯網推廣的菜鳥,還是已經在這個行業摸爬滾打數年的老兵。無論哪個階段你都會碰到各種各樣的棘手的問題。從一開始的APP怎么做分發?到最后的一個月上千萬的預算怎么去花。
無論你是剛剛進入移動互聯網推廣的菜鳥,還是已經在這個行業摸爬滾打數年的老兵。無論哪個階段你都會碰到各種各樣的棘手的問題。從一開始的APP怎么做分發?到最后的一個月上千萬的預算怎么去花。這些問題無時無刻的都困擾著移動互聯網市場從業者的腦邊。更重要的是APP推廣的玩法變得太快,從一開始的應用商店到積分墻再到現在的信息流廣告,短短一兩年你會發現以前的經驗現在已經用不上了。“不進則退”是移動互聯網推廣從業者必須深刻認識到的一個問題。
APP推廣到底是干什么的?是應用商店的渠道推廣?還是媒介廣告投放推廣?還是商務合作推廣?還是公關營銷推廣?首先我們要明白互聯網公司市場部的作用,我們可以把它分為兩大類。
一、效果類營銷
任何以KPI指標跟結果為導向的推廣我們定義為“移動互聯網效果類營銷”。電商、金融等APP你的目標結果就是銷售額跟投資金額。工具類、社區類等APP你的指標就是留存率、使用時長、統稱為活躍指標。
二、品牌類營銷
以曝光量百度指數以及傳遞品牌形象為目的推廣我們定義為“移動互聯網品牌營銷”。從小到產品的slogan大到媒體TV硬廣,這些難以精確統計實際效果的事件我們定義為品牌營銷。
效果類營銷的好與壞一方面跟從業者的能力有關系,另一方面跟產品的核心競爭力有直接的關系。產品就是萬事開頭的第一位數,效果類營銷只不過是第一位數后面的加成。產品如果是0后面再加多少個0都是功虧一簣。當然對于從業者來說無論什么產品全力以赴是最基本的職業態度。
12年—13年是移動互聯網的窗口期,用戶的使用習慣是主動去應用商店搜索下載好玩的APP。基本上是哪個排名高哪個被推薦就下載什么。我們稱那個年代叫小白年代。可是就如我開頭所說的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太快了,短短幾年時間涌現出幾百萬款APP。從14年開始用戶的使用習慣已經慢慢的從去應用商店主動搜索好玩的APP,到今年的應用商店回歸渠道分發的本質。目前75%以上的用戶去應用商店都是知道自己要下載什么,下載完了就閃人不會做太多的停留。所以很多開發者會抱怨為什么現在首發只有幾百個新增、為什么買CPT的首頁Banner算下來成本這么高?為什么應用商店要開始玩有獎下載、紅包激勵?這一切的本質就是用戶的使用習慣變了。那針對以上的局勢我們需要怎么辦?
如果你的CPT投放成本很高,那么只投CPD的關鍵詞競價,做CPD的目的是降低獲取用戶的成本,另一方面也是防御性的手段,防止自己的產品名字被流量劫持。華為、小米等手機廠商隨著手機出貨量的不斷增加還可以深挖。如果一家應用商店的商業化程度越來越嚴重,那么你就要謹慎了。說明它們開始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變現,你的成本會水漲船高。所以,今年不要再把太多精力花在應用商店上面。
信息流廣告原生廣告的主分支,本質的核心就是原生廣告。我們一定要搞清楚原生廣告不是品牌廣告,核心的是靠素材跟文案去吸引用戶。如果一張素材上面你又想傳遞品牌,又想獲得好的點擊率這個非常困難。用戶更加關心是內容本身,這個是需要所有人都需要明白的最基本的道理。
如果2015年是信息流廣告的元年,那么2016年是信息流廣告的爆發年。今年如果你還不做信息流廣告你后面再做成本會非常高。從15年下半年到16年上半年越來越多的超級APP開始商業化,這是一個好消息也是一個壞消息。商業化初期對于開發者開說是紅利期,你獲取用戶的成本很低。但是一旦商業化足夠成熟那么競爭也會越來越激烈。
文章編輯:Micronet微網 最好的微商城系統盡在Micronet微網
聲明:本網部份文章為轉載文章,在每篇文章底部有說明,文章的觀點和立場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不代表微網立場,若是文章轉載中有侵范您的權益,請發郵件到 493149@qq.com或致電13922854199通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