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自古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周敦頤曾說:“誠,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意思是說誠是五常,即仁、義、禮、智、信的基礎,亦是人的各種善行的根源。在現代社會,誠信仍然應該是做人做事的基本準則,尤其體現在商業活動中,商人在簽訂合約時,都會期望對方信守合約。誠信更是各種商業活動的最佳競爭手段,是市場經濟的靈魂,是企業家的一張真正的“誠信標簽”。
隨著互聯網的普遍使用,電子商務的迅速發展引人注目。十年前,當電子商務悄然興起的時候,人們可能還無法想象,現實中的交易可以搬到虛擬的網絡上,而關于其安全性如何得到保障的問題,從最初便受到了許多人的質疑。到今天,這些問題也依舊沒有得到妥善的解決。因而也嚴重制約了電子商務的不斷發展,并且困擾了一大批電商服務公司,其中不乏像阿里巴巴這樣的電商大佬。怎樣給用戶提供一個安全的網絡環境成為了電子商務進一步發展必須解決的首要問題。
目前,網絡上充斥著各種各樣的欺詐案件。五花八門的欺詐手段讓很多網商防不勝防,也因此而吃盡了苦頭,損失重大。在各類傳統電子商務平臺上,不需要進行資質認證就可以隨意發布企業和產品信息,遠在千里之外的境外買家很難察覺,因此上當受騙的情況時有發生。如何辨別賣家的真偽一直是困擾買方的難題。要在網絡上發布企業和產品信息是一件相對容易的事情,一些不熟悉情況的買家用戶非常容易因此上當。同時現在的B2B電子商務網站與人一樣良莠不齊,一些只重利益的網站固然會曝露一系列的安全問題。據記者了解,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欺詐手段:
第一、收款不發貨。一些不法商家發布超低價的產品供應信息,借以吸引公眾購買,并在談判過程中利用各種借口拒絕使用第三方支付服務,也不愿意當面交易,在買家支付后就消失不見;第二、貨不對版。這一類不法商家同樣是發布低價供應信息,來吸引買家購買,在收取貨款后,以次充好,將質量極差的產品發送給買家,同時賣家想盡各種方法拖延時間、拒絕退貨,令買家進退兩難;第三、大額訂單欺詐。欺詐者發布虛構的大額求購信息或是大額虛假加工訂單,邀請各地企業前往當地簽訂合同,并以請客吃飯、禮品費、回扣、保證金、合同見證、外商考察費等名義詐騙錢物。
除在此類傳統電子商務平臺上普遍發生的欺詐事件外,被引入網絡搜索引擎行業的“競價排名”同樣引發了一系列的誠信危機,網民搜索到的信息,往往是因交了推廣費而排名靠前的廣告信息,而不是自己想要的內容;此外,還有一些點擊開的頁面與所搜索內容毫不相干,頁面根本就是廣告;更有甚者,排在前面的信息是不法分子提供的欺詐信息,有很多消費者因此而深受其害。類似的欺詐案件不勝枚舉,更有愈演愈烈之勢。這種只認錢不認人的低門檻準入模式,為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方便,只要給的錢足夠多,就可以排在搜索結果頁面的前面,這嚴重損害了用戶的切身利益。
據記者了解,銘萬集團在電子商務被烏云籠罩的情境下推出了B2B商業搜索,為保證用戶的合法權益,解決誠信問題,特與知名認證企業合作對搜索相關企業進行專業的誠信認證。據銘萬集團副總經理張桐銘先生介紹,目前中小企業對電子商務的需求非常越來越大,電子商務的市場空間還是非常廣闊的,如果想尋求更大的發展,就必須有效地解決誠信問題,因此,B2B商業搜索采取了第三方認證的措施,以保證提供信息的真實性,給用戶提供一個安全、放心的線上商業平臺。
無論是淘寶商城提高準入門檻,還是銘萬力推的誠信認證,我們都可以看到目前電子商務服務公司亟待解決誠信問題的決心。在一系列的打擊下,電商們已經清醒的認識到,誠信危機已經成為電子商務發展最大的攔路虎,如果不解決,勢必會嚴重阻礙電子商務在我國的進一步發展。對此,業內人士認為,電子商務誠信體系建設需要在法律制度、社會管理及企業運營等層面共同努力,實現企業、消費者和監管機構聯動、支撐,線下源頭和線上渠道并進,才能使誠信體系正確樹立。而作為電子商務的實現者,電子商務平臺應該由原來的單一資訊展示向交易服務的功能過渡。新一代電子商務平臺更應具有應用功能,為企業客戶提供解決方案,更有效地控制網絡交易的安全性,進一步提升電子商務的市場規范,讓廣大中小企業不再受網絡欺騙行為的騷擾,更安全、放心的進行交易。
文章轉載于:http://www.ebrun.com/20160410/171799.shtml
聲明:本網部份文章為轉載文章,在每篇文章底部有說明,文章的觀點和立場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不代表微網立場,若是文章轉載中有侵范您的權益,請發郵件到 493149@qq.com或致電13922854199通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