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商發展得奇快,短短幾年已經歷了四個競爭階段。微商發展比較常見的4種模式,這4種模式不是遞進關系,也沒有因果關系,在哪個模式上做到極致、獲得機會,都有可能取得成功。
第一階段:資源性商品模式
以強需求優勢商品來吸引用戶,這里的優勢往往包括了:信息的不對等,資源的稀缺性。比如:最早的進入微信銷售的一些食材型微商,銷售海鮮、大米等具備資源優勢的商品。這是比較容易上手的模式,很快就能出效果,而且如果選擇周期性消費的商品,是可以產生一定的穩定增長。
早期微商嘗鮮者的小成功,刺激了在其他渠道已建立起競爭力的創業者。由此形成了第二階段。
第二階段:大V模式和代理模式
原本在淘寶天貓以及在傳統渠道中已經擁有一定流量或銷量的商家,帶著已經建立起來的商品資源優勢、規模成本優勢和運營能力,轉入到微信渠道。這些綜合性價比的優勢在微信這個新渠道上,利用渠道短期紅利,迅速產生效益,成為明星式的商家。
并由此刺激了更多不明就里的個人式的微信創業者,紛紛尋找各式商品,而由此形成了轟轟烈烈的代理模式。代理商無疑是急功近利的,通過朋友圈的銷售拉低了熟人社交本來的信任基礎,也刺激了理性用戶對商品獨特性和質量的關注程度。
由此產生第三個階段。
第三階段:私人化產品模式
一些能制作生產高質量商品的個體,開始銷售“相對唯一”的商品,并讓個人風格和所售商品在內涵上統一,使個人成為商品的品牌形象,用個人形象來為商品質量背書。這種模式大多是銷售價值模糊的具備引導生活形態式的商品,比如:茶葉、熏香、手工藝品、自制食品等等。
比前述模式好的是,這樣的模式重新喚回了信任感,更容易產生社交傳播效應,也可以通過個人知名度的推廣來不斷吸引到新用戶的,建立起“品牌”,從而形成超越商品層面的競爭力,并可逐步延伸產品線,對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的商家形成正面競爭。當然,這更符合了微信本身的以人為中心的社交屬性。
盡管這個模式比較容易上手,但,對經營者本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必須始終關注“品牌”形象的建設,而不能回到單純的商品層面。
但,這是個在相對比較慢的生意,于是產生了效率更高的模式。
第四階段:社群模式
架構一個以共同特點或者共同興趣愛好為核心的微社群,讓陌生人因為共性而產生強信任關系,向這個群體銷售相關商品或服務,而且這個群體可以不斷擴大,突破所謂的朋友圈概念。
在這樣的社群中,用戶可以獲得與商品關聯密切或不密切的用戶體驗。刻意地經營這些體驗,就可以建立起有粘度的強信任關系。
這種模式的經營難度較大,需要投入相應的精力,來管理社群,控制粘度。如果經營能力不夠,用戶則很可能在幾個同類社群之間游離,而失去強信任關系。最終回歸到拼產品的第一階段模式中去。
值得說明的是,有些商家也在經營社群,但,他們的社群并不能建立體驗,建立粘性,比如:大學生向本校學生微信賣水果。看起來本校學生是一個清晰的群體,但其實并沒有粘性可言,還是在拼商品。
單純用商品來架構的群體是脆弱的,除非這是個存在決策難度的商品。沒有決策難度的商品則沒有相互社交交流體驗的必要性,沒有人會因為買一盒口香糖而去和另一個買口香糖的人交流體驗。但是,如果買的是汽車或房產則很有可能參與交流。
以上這個四個階段,實際上符合了商業競爭的發展規律,單純商品稀缺性的競爭、商品性價比的競爭、品牌化的競爭、用戶體驗的競爭。
事實上所有商業競爭也就是這四個階段。微商沒有什么神秘之處,只要你洞察商業本質,你也能玩得轉。
如需了解更多微信商城資訊,可撥打全國免費電話400-830-8248
關注微網動態,可掃描二維碼或查找微信號micronetshop
文章轉載于:http://www.ebrun.com/20160401/171046.shtml
聲明:本網部份文章為轉載文章,在每篇文章底部有說明,文章的觀點和立場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不代表微網立場,若是文章轉載中有侵范您的權益,請發郵件到 493149@qq.com或致電13922854199通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