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點營銷所做的,
就是引導人一直需要、永不滿足。
“宇宙的精靈,萬物的靈長”,說的是人類。
但現(xiàn)實中,人性的弱點也不少:貪婪、恐懼、嫉妒、懶惰、好色、貪慕虛榮、難抵誘惑、害怕孤獨、熱愛免費、重視等級、迷信專家、崇拜名人、喜隨波逐流……關(guān)于人性的一切弱點,正在被消費社會利用和一切營銷都是弱點營銷,針對的是我們與生俱來的人性弱點和后天養(yǎng)成的世俗判斷。想想你因為怕腎虛、怕肥胖、怕膚黑、怕生病、怕落伍而進行的消費,想想你在電商大戰(zhàn)中搶的打折貨和在歐美搶購的奢侈品——你的弱點被營銷、需求被開發(fā)、欲望被滿足,貌似雙贏。
但你為什么消費之后會失望、欲望滿足后會悔恨?
斯拉沃伊•齊澤克說:“我們需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而弱點營銷所做的,就是引導人一直需要、永不滿足。《善惡經(jīng)濟學》作者托馬斯•賽德拉切克說:“不滿足”成為讓我們進步和成長的引擎,也會讓我們自己成為一個永不滿足的引擎。
人性難改,而營銷無所不在。想不成為弱點營銷的犧牲品,必須有強大的內(nèi)心和自我認知。但真到那時,你倒能成功營銷別人的弱點了,無論你賣的是電器還是價值觀。
1、免費
只要你曾經(jīng)消費過,你就一定在各路商家的打折、免費試用活動中掉入過陷阱。雖然人人都知道天上不會掉餡餅,但是在類似“清倉、免費、大減價、五折起”的招牌下,看到有自己可能需要的東西,都難免會熱血上涌,不能自制地興奮、激動,迅速說服自己,進行原本不需要的額外、過度或者超前的消費。
“零元購機”就是在這個手機市場競爭激烈的時期針對人的貪便宜心理而出現(xiàn)的最普遍的一種營銷手段。“零元”二字有讓人血脈噴張的效果,足以讓部分人忘記在零消費的背后是你每月需要支付你原本可能用不完的話費。零元購機劃算么?其實這不重要,只要你心動得閃過這個念頭,你就已經(jīng)被商家算計了。
2、VIP
1776年,美國摘掉英屬殖民地的帽子,宣稱:所有人生而平等;上世紀80年代,還是美國人,用一句“Very important person”作為郵件的標題,從此VIP被廣泛使用,人們又被拉回了等級時代。
在商業(yè)領(lǐng)域,VIP本來指的是創(chuàng)造了80%利潤的20%人群,他們直接關(guān)系著企業(yè)的興衰,員工的飯碗。因此,企業(yè)對之悉心呵護,格外照顧:銀行的VIP不用排隊;航空公司的VIP有單獨的休息室;QQ的VIP在游戲大廳里可以隨意“踢人”。
正是這些“小特權(quán)”,成功滿足了已有VIP的優(yōu)越感,也成為企業(yè)促銷的利器 —— 潛意識里,人們總是希望自己是多數(shù)人中擁有特權(quán)的少數(shù)人,在社會階層中位列更高的等級。商家則順勢扮演著布道者,一邊以增值服務為誘餌,一邊向客戶灌輸“VIP并不是天生的,人人都可以成為VIP”。
3、 饑餓營銷
佛云人生八苦,其中之一為求不得。越是得不到的越想得到,越是難得到的花的心思越多。很多時候,“求”的過程已經(jīng)超越了“求”的結(jié)果,過程越艱辛,得到后越有成就感,越開心。
饑餓營銷就是針對這種心理,投其所好。商家有意調(diào)低供應量,以期達到調(diào)控供求關(guān)系,制造供不應求的“假象”,維持商品較高售價和利潤率,或者只是為了吸引眼球,增加人氣。
從蘋果的系列產(chǎn)品和近年來的國產(chǎn)大片可以看出,饑餓營銷的路子基本都是這樣的:在產(chǎn)品研發(fā)和影片拍攝階段就不時拋出一個又一個包袱,或以高科技為賣點,或以導演選秀為賣點,贏得消費者的持續(xù)關(guān)注。但是,最核心的東西卻嚴格保密。
當消費者的胃口被充分吊起來,便是最佳的產(chǎn)品上市時機。被抑制了長久的欲望一旦有了宣泄的途徑,結(jié)果即風雨無阻,夜里排隊;哪怕票價創(chuàng)紀錄達到120元,也場場爆滿。
4、胸展
通過最直接的感官刺激,讓你乖乖掏出金錢,這是所有情色營銷的套路。問題是,在中國,大多數(shù)情色營銷的傳播路徑只跟情色相關(guān)——“情色”完全吸引了人們的注意力時,品牌反倒成了配角。
運氣好的,短時間內(nèi)能夠引起關(guān)注、制造輿論,并在某個階段稱為話題中心,長遠來看,對商業(yè)并無幫助。當一個品牌只能通過赤裸的情色營銷贏得關(guān)注時,可想而知它有多虛弱。我們知道,北京車展沒有讓人記住一輛新車,只留下一個大胸中年女的身影。Chinajoy有數(shù)百家廠商參展,但出現(xiàn)最多的照片都是童顏巨乳的90后Showgirl。
退一步說,好的情色營銷是需要技術(shù)門檻的,請把CK和杜蕾斯的廣告海報拿出來,學習構(gòu)圖、創(chuàng)意、化妝、體態(tài)以及最基本的裸露。
5、煽情
得承認,成功學對貴國的侵襲已經(jīng)深入肌理了,所以也別奇怪“男人,就應該對自己狠一點”、“混不好,我就不回來了”這類煽情的廣告詞被當做經(jīng)典文案并廣泛流傳。當然了,還有更令人潸然淚下的,比如以下這句——“我將視你如我生命中的伴侶和摯愛……視你如我的信仰,不離不棄,和你永不分離,從這一刻開始直到永遠,我愿意。XXX度,多一度熱愛”。
為什么一個體育品牌的廣告詞要跟婚禮的宣誓詞一樣?不知道我的感動已經(jīng)被《感動中國》給撐飽了,不夠給你們煽了嗎?
再來看看另一個煽情大師凡客的廣告詞,“我相信自己堅持就會是勝利,我這么做只想證明自己,向全世界證明我的實力,我是珞丹也是凡客,我只想和你在一起”。顯然,這是更聰明的做法。
同樣是煽情,它讓大明星沉下來,好讓你真覺得他們也是平凡人,它沒有傻逼兮兮地給你們打成功學的雞血,也不會兇狠地撲過來透支你的情感,它只是讓你在平淡而有力的話語中得到共鳴,從而打動你。從商業(yè)層面而言,這是直指人心的煽情,段位比那兩個晉江品牌實在高出太多。當然,這也意味著,你被營銷的概率大大增加。
6、 標題黨
這是什么 —— 巴甫洛夫認為,提問題是人類的本能。憑借著理性的大腦而產(chǎn)生的好奇心表達了人類求知的欲望。總的來說,這是一種積極向上的欲望,它使得人類了解了更多的知識和信息,不斷適應進化過程中生存環(huán)境的變化。然而,西方諺語卻說,好奇害死貓。在很多時候,如果好奇來得不合時宜或者過了頭,也會于人于己帶來麻煩,最低限度就是被標題黨利用。
究其原因,就是利用了人們的好奇心,準確地掌握了大多數(shù)網(wǎng)友的喜好。比如,某網(wǎng)站一條消息的標題是李湘在大街上被人強行拖行,實際內(nèi)容是一張圖片,一個人兩手各拿了一個印刷了李湘代言的大頭宣傳紙袋,在地上拖行。
7、民族牌
就像現(xiàn)在微博上流行的“不轉(zhuǎn)不是中國人”,90年代幾乎所有的家電品牌都打過民族牌——長虹的口號是“以產(chǎn)業(yè)報國、以民族昌盛為己任”,海爾的廣告詞是“海爾中國造”,創(chuàng)維彩電則直接說“創(chuàng)維情 中國心”。在那個“中國可以說不”的年代里,這些品牌幾乎都大獲成功。不過十多年后,當人們的選擇更單純時,這些品牌開始知難而退地舍棄民族牌了。
反倒是另外一個行業(yè)開始頻頻甩出“中國”牌。最早是娃哈哈,它把旗下的可樂直接說成是“中國人自己的可樂”——好像中國人就不應該喝其他可樂似的。接著,它把一件司空見慣的商業(yè)糾紛渲染成是民族資本和外國資本的對抗,并借此成功逼退達能,取得主動權(quán)。事后人們回過頭后卻驚奇的發(fā)現(xiàn),這個民族資本的代言人是擁有美國綠卡的。
8、外國經(jīng)驗
為什么國貨都喜歡給自個起個洋名字?洋氣啊。看看人家安妮寶貝失戀之后,立刻買了一盒洋氣的哈根達斯,“用干冰包裹起來,坐在出租車里,小心翼翼地捧著,然后不停地流淚,悲傷地想:那個愛我的人到哪兒去了?剩我獨自享用這美麗而昂貴的食物。”
郭敬明曾經(jīng)洋氣地去杭州玩兒,“去我一個很有錢的朋友(稱呼他小K)家做客,他家是別墅,庭院里有一個特別大的游泳池,那天他請了好多朋友一起玩,我和小K兩個人姿勢優(yōu)雅地涂完防曬霜,戴上了Prada的大墨鏡,我穿著D&G的泳褲,他穿著Gucci的泳褲,兩個人靠在游泳池邊上,身邊的水面上浮著個Armani的托盤里裝著各種進口的水果……”
張亞哲老師曾經(jīng)偶爾在衛(wèi)視電影臺洋氣地看《2046》,“章子怡的蔻丹腳趾甲,劉嘉玲的厚膩脂粉,梁朝偉招牌式的詭譎笑容,伴隨故意顯露的眼角皺紋,讓人再次經(jīng)歷王家衛(wèi)的野蠻布爾喬亞摧殘。謝天謝地,音樂還是博薩諾娃式的,影調(diào)還是杜可風30歲時蘭桂坊宿醉的風格,花樣年華的高棉吳哥窟結(jié)尾已經(jīng)讓所有王迷欲仙欲死。”
外國的月亮不一定是圓的,但洋名字一定是聽不懂卻能看起來很高端的。為什么總有那么多人沒有理由地買著愛著絮叨著外國或看似外國的一切?無他,裝逼耳。
9、生活外包
我們都特別忙。因為工作,我們沒空做飯。因為追劇,我們沒空洗碗。因為游戲,我們沒空帶孩子。因為朋友聚會,我們沒空打掃房間。我們坐在沙發(fā)里捧著零食窩成一塊土豆,看著掃地阿姨、幼兒保姆、飯店外賣、代駕司機在我們的生活里忙忙碌碌,來來去去。
但這都不算什么。2005年,Esquire美國版首席編輯雅各布斯曾經(jīng)在看完《世界是平的》之后,虛擬出了一篇“外包帝”自傳:他找了一家印度外包公司,讓這個頗有責任心的外包團隊幫他查稿件資料、給老婆送禮物、從網(wǎng)店里買日常用品、給兒子買玩具、交手機費、給老板發(fā)電郵、幫老婆安排生日派對、回絕不想理會的工作請求、投訴美國航空、寫郵件關(guān)心父母、給老婆賠禮道歉、編撰自己的維基百科。最后,“外包帝”把他的家庭、孩子、工作都外包給了遠在地球另一邊的印度陌生人,并抱怨有一回這群陌生人竟沒能幫他從附近的飯店叫來一份外賣。
活著所需的一切煩惱都被此“外包帝”外包掉了,甚至連寫這篇自傳也讓他覺得厭煩 —— 干脆連它的結(jié)尾也外包給印度人好了。“外包帝”從此過上了很多人夢寐以求的生活:拉上窗簾,抱著薯片,陷進沙發(fā)昏暗柔軟的中心,娛樂自己——這就是外包生活的終極形態(tài)。讓我們將懶惰最大化,把自己的銀行卡、家庭住址、工作單位、同事、友人、購買品味、飲食習慣全部交給能夠解決一切問題的陌生人。然后“外包帝”們就能活成個隱形人,從此一切都好,只缺煩惱。(文/思路網(wǎng))
如需了解更多微商城資訊 可報名申請或撥打全國免費電話400-830-8248
文章轉(zhuǎn)載于:http://www.ebrun.com/20160317/169221.shtml
聲明:本網(wǎng)部份文章為轉(zhuǎn)載文章,在每篇文章底部有說明,文章的觀點和立場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不代表微網(wǎng)立場,若是文章轉(zhuǎn)載中有侵范您的權(quán)益,請發(fā)郵件到 493149@qq.com或致電13922854199通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