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電商節總體值得肯定,雖然線下零售業態也有年底打折回饋用戶的傳統,但是七到八成的電商用近一個月的時間備戰電商節,集體行動的力量聲勢浩大,也令人驚嘆。
電商節的另一面是,五折的銷售不可能常態化,電子商務的社會化分工體系和傳統商業相比還有很大差距,電商如果不創造價值,就只有“創造價格”這一條悲催的路了。
三階段驅動
UC瀏覽器CEO俞永福認為,互聯網公司發展需經歷三個階段,即產品驅動,平臺驅動和品牌驅動的階段,電商的發展路徑也是如此。
從產品驅動看,電商和線下企業的差距格外大。凡客最近經常自比于優衣庫,凡客和優衣庫相似之處在于都將生存的根基定位在服裝的基本款。而優衣庫非常注重和高科技面料的公司合作,在最常見的一些產品如內衣使用了技術含量高的新面料,讓產品更加輕薄且保暖。這種產品創新能力是優衣庫推出爆款產品屢試不鮮的打法,國內電商幾家企業可以做到?另一個例子是,凡客尚且懂得放量就要做基本款,而NOP卻為自己選擇了男裝做主要品類。男裝的需求遠不如女裝,優衣庫的變革之始就是從原來銷售男裝轉到了銷售基本款。電商在產品定位上如果不能抓住高成長的產品,而在小眾市場上做高毛利的產品,是很難發展壯大起來的。
電商的另外一條路徑就是品牌驅動,但是真正獲得成功的品牌卻屈指可數。現在做品牌有幾條路徑,一種是ZARA式的快品牌,這要求對供應鏈的掌控能力、對時尚的引導能力和連鎖化的零售業態。二是經過歲月沉淀的品牌,如法國的許多名莊酒,其工藝代代相傳,日趨精湛。三是蘋果手機式的全產業鏈品牌。四是耐克式的輕資產品牌。五是海底撈式的服務品牌。筆者不看好電商輕易走向品牌驅動的道路,因為品牌驅動都需要以時間和資源來作支撐,短期看電商要以生存為主。百麗、順豐等電商富二代一開始就有線下品牌,這類電商品牌驅動的道路會相當順暢一些,但是線下線上兩個體系是難以調和的,這是電商富二代的苦惱。
電商剩下的選擇就是平臺驅動,垂直化電商一定要做好平臺,從單打獨斗向開放模式轉型。這樣就是用群體的企業的力量是謀生存,而不是靠個體企業有限的力量去苦撐。最近和一個創業十年的朋友交流,筆者說的所有建議,他幾乎都嘗試過。他對商業風險的認識就是處處都是風險,
這是付他出代價后得到的結論。筆者在知乎上提了一個問題:對于有十年創業經驗的人最需要的是什么?其實筆者心中的答案是平臺。
垂直型電商需要補充兩個角
筆者有一個電商三角定律,即電子商務=B2C+B2B+O2O。現在的垂直型電商需要補充三角中的B2B+O2O兩角,否則無法形成良性循環的商業模式。
先說B2B。企業級市場值得高度重視,因為企業及市場一方面對專業化要求程度高,支付能力較強,能夠體現電商的專業價值;另一方面大訂單也意味著組織貨源、合同履約等更大的經營風險。團購也需要一個企業級市場來支撐,企業級市場的厚利能支持和補貼B2C、團購的薄利。而B2B的難度在于,并不是每種消費品都有一個企業級市場。同時,B2B市場要求很強的組織能力和組織資源。從這個意義上說,電商抱團取暖的時代已經到來,任何一家特立獨行的電商都可能倒在前進的路上。
再說O2O,O2O的價值不僅僅在于本地化,移動化,而在于電商一定要進入居民社區,對線下超市進行終端攔截。O2O在電商時間表上可能會領先于B2B,因為其組織難度相對較小。O2O的過程中,關鍵是對線下資源的整合。電商仍然要回到資源的原點,擴大資源要通過電商的企業社交網絡和原有的人脈資源來實現。
電商三角定律還隱含著電商業態的創新,電商互相借用彼此的銷售網絡和供應商,形成模塊化的銷售方案?傊娚炭縿撔露,這才是電商style。
文章作者:汕頭市微網網絡有限公司文章轉載于:http://www.ebrun.com/20160217/165888.shtml
聲明:本網部份文章為轉載文章,在每篇文章底部有說明,文章的觀點和立場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不代表微網立場,若是文章轉載中有侵范您的權益,請發郵件到 493149@qq.com或致電13922854199通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