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營銷實際上始于1960年代菲利普·科特勒提出“開發目標市場之需求、欲望和興趣”(uncovering the needs, wants and interests of target markets)的觀念。自那以后,一批又一批營銷人員都學會了以消費者為中心,并且高效地把產品的功能和好處向他們溝通到位。
但是對今天的市場營銷人員來說,一個更重要的智慧源泉是羅納德·科斯于1937年出版的名著《企業的性質》(The Nature of the Firm),其中指出:企業存在的目的在于實現交易成本的最小化,這里的成本尤其指搜尋和信息成本。這當然也是品牌的一項重要功能。
今天,數字技術已經讓搜尋和信息成本坍塌式降低。所以挑戰已經不在于如何把信息呈現在消費者面前,而是在于消費者已經被信息洪流所淹沒。因此,現在營銷人員應該念茲在茲的不是“吸引眼球”的問題,而是要學會設計豐富且無縫的界面。
我們先來回顧一個經典的故事。
新的市場是如何創造出來的
創新大師Tim Kastelle指出,新產品的早期采用者都是那些有著最大需求痛點的人。例如第一批計算機的用戶都是研究所的科學家,他們亟需利用這些機器來幫助他們處理那些大型且復雜的計算。
但是到了1970年代早期,Bob Taylor有了一個新的觀點。他發現,當計算機成本開始按指數級降低以后,它就開始演化為一種溝通設備。所以他和同事們就在施樂帕洛阿圖研究中心(PARC)開始研發一個在當時看來不可思議的機器,這個機器2/3的計算能力用在了顯示上。
這臺空前新穎的計算機名字叫做奧托(Alto)。當時市場上所有的計算機都是設計成讓多人共用的,奧托卻設計為專門供一人使用,并且有一個簡單直觀的界面,不需要是一名專家來可以使用,任何人花一個小時的時間都可以學會使用。
不久,喬布斯造訪PARC時看到奧托,馬上就被它迷住了。他從奧托那里采用了很多功能,包括鼠標、圖形界面等,但也增加了一些他自己的想法,例如一套精致的字體。1984年,蘋果公司發布Macintosh,一舉改寫了計算機市場格局。
實際上,Macintosh的計算能力并未超越同儕多少,它也并未在市場傳播上下多少額外的功夫。Macintosh成功的關鍵在于那個簡潔的界面,它讓人們空前容易地去使用計算機的潛能。
品牌作為開放API
Apple II給喬布斯帶去了財富,Macintosh讓他成為一個傳奇。縱觀喬布斯的一生,界面都是他開發產品的焦點。2001年的時候,市場上有很多數字音樂播放器,但是iPod的面世改變了整個市場格局;2007年的時候,這一幕再度在手機行業重演,iPhone重新定義了品類。
扎克伯格在2007年做的事情同樣影響巨大。那時Facebook還落后于MySpace。這時扎克伯格做了一件突破性的事情:通過應用程序接口(API)讓Facebook成為開放平臺,讓外部編程人員可以在Facebook上創在和增加功能。
這是一個革命性的舉措。在此之前,用戶體驗一直都是由網站專有控制。那年扎克伯格剛剛23歲,通過此舉完全改變了游戲規則。他開始邀請有意愿的任何人一起來提升Facebook的使用體驗,而不是一味地力圖控制。結果數以千計的程序員接受他的邀請,一起為Facebook的用戶體驗添磚加瓦。
經由這漂亮的一步棋,Facebook已經不僅僅是一個網站或一個品牌,而是成為一個平臺。到2009年5月,它已經超越MySpace成為最受歡迎的社交網站。今天,它已經有15億用戶,價值2700億美元。而MySpace則于2011年以3500萬美元的價格賣給了新聞集團。
利用平臺構建生態系統
Facebook崛起的案例鮮明地揭示了自50年前菲利普·科特勒創立現代市場營銷規則以來發生的巨大變化。50年前,所有的事情都是單向的,從供應商到生產商再到消費者。現在直線模型已經被顛覆。現在,企業不僅要考慮自己在消費者面前的定位,還要考慮在社交網絡里的定位。
當初,MySpace在財務和用戶基數方面擁有巨大的優勢,扎克伯格則發現了一個更加強有力的競爭力源泉——通過打造平臺來構建生態系統的能力。那些為Facebook平臺開發程序的獨立程序員的威力遠遠超過了MySpace內部團隊(或者其他任何內部團隊)的能力。
不久之后,控制狂的代表人物喬布斯也學會了這個玩法。2007年,蘋果公司發布App Store,開始的時候并未對外部程序員開放,但很快就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而做了調整,現在App Store已經發展為100億美元的生意。最近IBM的沃森系統也采取了同樣的開放API策略。
今天的市場營銷人員要管理的不應該只是一個簡單的直線式的鏈條,而應該是兩個方向上的生態系統,一個是合作伙伴網絡,一個是消費者網絡。切入點不再是品牌信息,而是品牌的界面。
從創造信息到創造體驗
菲利普·科特勒的一大洞察是,企業不僅通過設計、工程和生產制造創造價值,也通過與消費者的連接創造價值。因為這一理論誕生于大眾傳媒崛起的時代,所以創造正確的信息,把信息在正確的時間傳遞給正確的人群,就成為當時營銷人們的核心功課。
但是今天,Bob Taylor設想的作為溝通工具的計算機早已成為一種現實。實際上,我們隨身攜帶的設備,其計算能力已經是奧托計算機千萬倍,而我們并未意識到這一點。消費者現在開始希望品牌扮演禮賓員的角色,可以隨時隨地按需連接,提供上佳的體驗。
不幸的是,營銷人員往往會誤入歧途,他們總想操控消費者決策歷程(CDJ),結果經常是在更多的時點和地點上給消費者帶去騷擾。我們應該把關注的焦點從識別接觸點,轉移到提升全程的體驗上來。
市場營銷人員的重點需要從創造信息轉移到創造體驗,而這一切都要從設計更好的界面開始。
(本文轉自CMO媒體俱樂部,作者Greg Satell,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微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文章編輯:微網網絡 最好的微信商城系統盡在Micronet微網
如需了解預售系統,可報名申請或撥打全國免費電話400-830-8248
聲明:本網部份文章為轉載文章,在每篇文章底部有說明,文章的觀點和立場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不代表微網立場,若是文章轉載中有侵范您的權益,請發郵件到 493149@qq.com或致電13922854199通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