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事件回顧:天津港爆炸事件2天后,河北一家化工企業負責人曾火速趕往天津港,并向公安部“812”特別重大火災爆炸事故現場指揮部透露,該公司尚有高達700噸的氰化鈉存放在事故公司瑞海國際的倉庫內,然而70噸卻是國家規定的極限標準量,如果消息屬實那么該公司氰化鈉存放量則達到國家標準10倍!
據悉,天津市環保局官員接受南方都市報采訪時未能肯定瑞海國際倉庫存放有700噸氰化鈉,稱“有待確證”,但中國企業家雜志記者從參與救援單位獲悉,這一線索已被確認,現場指揮部也于昨天晚間制定了緊急應對方案。但對于上述存量的氰化鈉的具體存放地點,及存放形態截至發稿,多方記者仍未能獲得進一步的信息。
自從8月12日這個黑色的日子過后,網絡上鋪天蓋地的都是相關信息和評論,全世界各地的網友也參與其中,或緬懷或傷感或質問?難道這樣的事故發生后,移動互聯網所能做的只是傳遞信息和發表意見么?
然而,小編看到的是移動互聯網時代技術管理的缺失。作為公民我們不知道危險品離我們有多近;更甚的是作為企業甚至對自己倉庫存放的危險品不能了如指掌。總理一直強調:“互聯網+”,可見互聯網+的并不夠深入。互聯網這個萬能工具絕對不僅僅能應用在創業上更可以應用在安全上。那么讓小編分析一下怎樣運用互聯網和大數據讓這樣悲劇的危險品事故不再重演。
一、建立危險品數據跟蹤
危險品從生產之初就要建立數據,并且數據要跟蹤到危險品的每一個環節。具體來說,每一個危險品的容器上都應該貼有條形碼,只需要掃一掃便可以了解這個容器內危險品的成分、出場時間、經過的集散地和緊急狀況注意事項等。就像在網上查快遞一樣,一個二維碼就可以看到郵件經過的所有地方,經手人等信息。這樣管理危險品可以以防危險品丟失造成生命和健康的損害。
二、危險品企業建立危險品數據倉庫
有資格存放危險品的企業必須建立數據倉庫。每一件進入倉庫的危險品都可以通過掃碼錄入/錄出信息,包括具體的體積、容積和重量等。目前倉庫有多少件產品、多少量,企業的系統都可以一目了然,當存放量達到安全標準上限時自動發出警報,停止錄入,只有轉走特定的量才可以繼續錄入危險品。
危險品企業建立危險品數據倉庫的另一個好處是,一旦事故發生,救援者可以迅速了解倉庫所存放的物質并制定救援措施,避免了二次傷害和無畏的犧牲。
三、網絡公示危險品存放地點
關于這點的可行性有待商榷,因為國家有一些危險品是需要保密的。但對于企業來說還是要把公眾安全放在第一位,尤其是人口密集地區危險品的具體存放地點可以網絡公示。市民可以登錄官方指定網站查詢附近有沒有危險品存放倉庫。
危險品存放倉庫地點事關重大,本次上千業主受到影響,傷亡慘重,最關鍵的因素是危險在我們身邊而不自知。其實人最恐懼的不是知道了而產生的害怕,人類最恐懼的是對未知的無力感。如果有一個這樣的基于LBS的網絡平臺可以讓我們知道身邊有否危險品倉庫,就可以讓城市規劃、商區建設和住房建設更加合理安全。
年初柴靜發表演講名為《蒼穹之下》的記錄片中提到的由公益組織IPE(公眾環境研究中心)發布的“污染地圖APP”其實就是一個有益的嘗試。其中有一個功能是匯總多省市廢氣污染源實時排放數據,地圖標注超標排放廢氣企業。并支持大眾隨時將信息分享到微博、來往等社交平臺,讓企業接受公眾監督。其實這個功能也完全可以應用到危險品管控方面。
結語
這個時代,互聯網在變革所有的傳統企業。而傳統企業大多有兩個表現,一個是下定決心,走向企業變革;另一種則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殊不知,危機是變革的最佳時機,是最不應該被浪費的。連線下眾多傳統的小店都在尋求用互聯網思維武裝自己,更何況是有危險品存放資格的大企業呢?可能,文中提出的觀點既不全面也不權威,但卻是一個互聯網人的思索。技術可以改變很多,我們也相信互聯網技術絕不僅僅是停留在信息的傳播上,它不僅會連接人與服務更應當連接人與安全。
悲劇已發生,但我們一定要思索改變——讓悲劇永不重演!(內容由品途網提供)
文章編輯:Micronet微網 最好的微商城系統盡在Micronet微網
如需了解更多微商城資訊 可報名申請或撥打全國免費電話400-830-8248
聲明:本網部份文章為轉載文章,在每篇文章底部有說明,文章的觀點和立場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不代表微網立場,若是文章轉載中有侵范您的權益,請發郵件到 493149@qq.com或致電13922854199通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