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互聯網+”?
過去這幾年來,中國已經成為一個在互聯網領域創新領先的國度,比如O2O,盡管是一個英文詞,但卻是中國人的發明創造,讓美國人也必須把他們的商業模式放在O2O概念框架里面來。去年“互聯網思維”非常火,今年我們國家又正式提出了“互聯網+”的概念,它甚至已經寫進了政府工作報告,成為國家戰略層面的概念。但是這個詞到底是什么意思,還是值得我們去思考的。
大家都知道,一家公司的營銷策略根本上還是要服從于公司的整體戰略,如果公司戰略是朝著一個方向走,而營銷是朝著另外一個方向走,這樣的營銷注定是會失敗的。現在幾乎所有的公司都在思考互“聯網+”到底是什么,都在朝著“互聯網+”的方向轉型,我們的營銷主管們也要考慮清楚“互聯網+”。
到底什么是“互聯網+”?官方的解釋是:
“互聯網+”代表一種新的經濟形態,即充分發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經濟社會各領域之中,提升實體經濟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
我們看到其中有一個詞叫“互聯網的創新成果”,在中國經濟飛速發展中,快速地創造出巨大價值的一個行業就是互聯網行業,所以我們看一下三位行業領袖各自對“互聯網+”的定義:
馬化騰:“互聯網+”是以互聯網平臺為基礎,利用信息通信技術與各行業的跨界融合,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并不斷創造出新產品、新業務與新模式,構建連接一切的新生態。
馬云:所謂“互聯網 +”就是指,以互聯網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術(包括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技術等)在經濟、社會生活各部門的擴散應用過程。
李彥宏:“互聯網+”計劃,筆者的理解是互聯網和其他傳統產業的一種結合的模式。這幾年隨著中國互聯網網民人數的增加,現在滲透率已經接近50%.尤其是移動互聯網的興起,使得互聯網在其他的產業當中能夠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力。我們很高興地看到,過去一兩年互聯網和很多產業一旦結合的話,“duang”!就變成了一個化腐朽為神奇的東西。尤其是O2O領域,比如線上和線下結合。
上面三位說的,實際上就是把各種詞匯排列組合,來講“互聯網+”到底是什么。他們講的當然都是對的,但是每位老大最后落到企業行動層面,就是號召企業多跟我們合作,多跟騰訊、百度、阿里巴巴的某一個產品或者某一個平臺來合作,來實現企業經營效率的增長。比如:來百度只要購買搜索關鍵詞,在阿里的平臺上開了電商,在微信上開通了企業賬戶,并且充分地擁抱了微信連接一切的能力,這樣企業就真正實現“互聯網+”了嗎?可能不是這么簡單。如果真的這么簡單,這個課題就很容易實現了。
基于我們在為很多行業的很多企業提供營銷服務過程中,與眾多高管的互動和溝通中發現,很多企業在努力進行互聯網+轉型以及不斷嘗試擁抱新的營銷環境和新的經濟形態的觀察,我們自己有一個感覺:“互聯網+”,核心是企業的商業模式和增長邏輯的變化。傳統企業CEO整天想的事情,歸納成一個公式就是“收入-成本=利潤”;而新模式和新邏輯下CEO想的是一個乘法公式,“用戶數量×用戶價值=企業價值”。
這兩個公式實際上在一個企業中都是客觀存在的,但是在不同企業中的優先級完全不一樣。對一個非互聯網+的企業來講,比如很多知名的手機生產廠商,過去做的就是把這個減法公式最好地實現出來,怎么樣獲得更多的收入,同時降低成本,最終實現利潤最大化。而用互聯網方式做手機的公司,例如小米、錘子、360,他們一開始的思路就是如何能夠獲取更多的用戶,每個用戶能給我帶來什么樣的價值,最終這個企業是什么樣的價值?
這兩種模式導致了很大的反差,我們看到小米賣出的手機不到1億部,市值已經達到450億美金,而那些在這之前做了十年、二十年手機的廠商盡管賣出的手機遠遠超過1億部,但是他們今天的估值可能只有小米的幾分之一而已。傳統廠商因為在生產和工藝水平上占據勢,可能對小米不屑,但小米說我是一個互聯網企業,我的估值模型跟你們不一樣,你們是在拿制造業的利潤,而且利潤是逐年下的,因為增長速度一直在放緩,但我的用戶在快速增長,而且我的每個用戶帶來的價值絕對不僅僅是今天買一部手機的錢,而是之后很多時間之內買游戲、買各種各樣手機相關的配套硬件,等等方面的錢。所以我的估值是用用戶數量×用戶價值算出來的。
我們看今天大量的傳統企業,都會發現他們面臨這樣一個分水嶺。有很多公司每年賣出去數以億套的產品,這些產品分布在我們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但是他們其實不知道自己的用戶是誰,他們也沒有一個用戶的概念,所以他們的用戶估值模型仍然停留在收入-成本的狀態。
認識一下用戶價值管理體系
移動營銷是擴大收入嗎?是降低企業成本嗎?這些當然都是,但更重要的是,我們站在如此難得的歷史和商業變革的轉折點上,每個消費者都有一個隨身攜帶的終端,來跟企業進行比過去更加豐富的交易信息互動,打破時間、空間關聯的局限時候,移動營銷還只是在擴大收入和降低成本這兩個維度上去展開嗎?
筆者覺得企業的戰略高度要更高一些,要思考移動營銷究竟怎么樣幫助實現商業模式的變化,從減法變成乘法,搞清楚究竟誰是企業的用戶?怎么樣實現用戶的快速增長?用戶到底有什么價值?這些價值該怎么樣持續運營,而不只是一次性的交易?移動營銷給企業一個新的機會,讓企業可以通過移動設備、移動技術、移動的平臺,去和消費者建立更深的、長期的關系,并且把這個長期的關系變成長期的價值積累。為此,我們需要一個綜合的用戶價值管理體系。
我們分開來看一下這4個部分
第一,把消費者變成用戶
今天大家看到很多快消品的包裝上都有一個二維碼,這是一兩年前是不存在的事情。這是因為企業意識到消費者沒有跟自己建立關系是一種巨大的浪費,我以前號稱一年賣出一億件產品,到底其中有多少人跟品牌建立了關系,我是不知道的。而建立關系實際上是跟用戶關聯的第一步。把消費者變成用戶容易嗎?其實不簡單,這需要一整套的CRM體系。這套體系今天的大部分企業仍然是沒有的。當缺乏這樣一套體系的時候,你會發現消費者沒有動力變成你的用戶,因為他沒有看到變成用戶之后會有什么不一樣,有什么價值在等著他。
第二個把用戶價值創造的數據真正聯系起來
舉個例子,互聯網游戲公司在后臺都有一套非常復雜的用戶數據分析管理系統,因為他要知道哪些用戶進入了這款游戲,玩了多長時間,貢獻了多少收入,等等。這些數據對于游戲運營商來講具有最重要的價值。對于傳統企業來講,今天用戶給企業創造的價值,也遠遠不限于他今天買的一件產品。因為現在每個企業跟消費者之間都有著非常豐富的數字溝通渠道。我們簡單算過,任何一家稍具規模的企業,平均都有超過十個數字渠道跟消費者產生各種各樣的互動,包括電商平臺,社交平臺,企業官網,官方App,或許還有Wi-Fi的數據,甚至還可能包括在產品中植入智能功能來獲取的消費者數據。這些數據對企業來講都是一非常有價值的,也需要非常巨大的管理工作。
第三,用戶運營,如何讓用戶產生更大的價值
目前,大部分傳統企業的營銷部門中都還沒有設立運營崗位。實際上,互聯網運營是非常重要的崗位,只有通過有效的運營,才能使用戶的黏性提高,而在傳統營銷中用戶運營這個層面是不存在的,投完廣告就結束了,用戶還有什么個性化的需求沒有人去關心,這是一個很大的機會的浪費。
第四,精準地吸引來更多的用戶
第一個最有效的方式肯定是用戶帶來用戶,這很大程度上靠用戶的運營。第二個方式是定向廣告,廣告現在正在變得越來越可以精準地到達,與原來在傳統媒體上投放廣告是不同的邏輯。第三個是創意打動。趨勢上看,創意變得越來越不那么重要了。原來大家想到營銷,腦子里首先浮現的是小紅書或者非常棒的文案或者創意,這些在未來會變得越來越不重要。因為當信息可要精準到達的時候,我們用很平實的語言一樣能夠打動他們,而那種靠大創意來大面積地影響消費者的做法會變得越來越困難。
今天,很多傳統企業發現自己的競爭力越來越差,為什么很多消費者突然被一些有互聯網色彩的公司搶走了?核心的原因就是,他們到今天為止還是沒有把消費者變成用戶。這個工作為什么這么難?因為這背后需要做很多復合性的工作,包括仍然需要有非常好的內容策劃和創意的能力;同時需要管理和消費者的交互和數據,建立起一套軟件管理能力,沒有軟件就談不上數據的管理,談不上營銷的流程理。還有精準廣告的投放能力,這個能力越來越依賴于企業自身的梳理能力和使用能力。這些能力現在分布在很多種類型的企業手中,企業在營銷實踐中需要去做整合。
這就好比我們拿起一個杯子需要四根手指同時操作,這是非常困難的事情,而如果一個人去用他的手就能輕松的拿起這個杯子,所以這也是時趣在市場中和其他公司不一樣的地方。(內容由CMO俱樂部提供)
文章編輯:微網網絡 最好的微信商城系統盡在Micronet微網
如需了解微信商城,可撥打全國免費電話400-830-8248
聲明:本網部份文章為轉載文章,在每篇文章底部有說明,文章的觀點和立場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不代表微網立場,若是文章轉載中有侵范您的權益,請發郵件到 493149@qq.com或致電13922854199通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