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6日是小米公司成立5周年的紀念日,短短的五年時間,雷軍就把小米手機做到了一個世界級公司的規模,2014年銷量超過6200萬臺,2015年的銷售目標是1億臺。
作為互聯網行業的一個實物品牌,小米高居全球50大最具創新力品牌的第3名。2014年底,還沒有上市的小米,市值評估為450億美元,成為中國最值錢的私人公司。
3月23日,《美國時代周刊》甚至用長篇幅報道了雷軍和小米手機,并用“中國的手機之王”這樣的稱號高度評價雷軍,超過了國內媒體對雷軍的評價。
2015年最熱門的話題無疑是“互聯網+”,然而在大多數行業“互聯網+”依然還停留在概念和炒作階段,缺乏實踐應用和成功的案例。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商學院教授吳革,用了三年時間潛心研究小米公司成功的案例。在他看來,只有從小米的案例中才可以比較系統的解析中國企業如何實現“互聯網+”模式的落地。
小米商業模式解析
長期研究商業模式的吳革教授,對商業模式精辟地歸納為三點:賺誰的錢,如何賺錢,如何持續地賺錢。如果用這三條來分析小米的商業模式,就會清晰地看到小米到底是一家什么樣的公司。
從賺誰的錢看,小米對自己的目標人群有著清晰的定位,尤其是小米1和小米2。20~25歲,大專以上學歷,畢業不到五年,收入2000~6000元,喜歡網購,有自己的消費觀,社會地位不高,從事社會底層工作。從人群上看,小米初期定位的就是典型的 絲人群。
“無論小米1、2、3都是低價高配,2000元價位的小米手機配置幾乎可以和蘋果5、三星note3媲美,這樣的配置對于 絲人群無疑是殺手锏,擊中了他們的痛點。”吳革這樣形容小米的定位。
低價高配的市場定位讓小米無往而不利,小米以低價高配的策略進入了移動電源市場,一萬毫安的移動電源可以賣到69元,小米手環更是賣到79元,要知道市場同類產品的價格高達1000元。
從如何賺錢看,和傳統制造企業不同的是,小米是典型的輕資產的商業模式。小米不投資制造工廠,卻投入巨大的財力和人力在研發環節,是典型的眾包方式做研發,米優系統每周都會升級一次,目前已經發布了200多個版本。而在生產制造環節,小米卻選擇和采購最好的原材料和供應商,紅米都是富士康生產的,用最好的生產換來的是好的品質,和如期完成的產品,貌似成本較高,其實是降低了成本。
小米最初都是通過小米官網直接銷售,隨著定位的大眾化,小米的銷售渠道主要分為四類:小米手機官網,淘寶、京東網上商城,蘇寧、國美實體店和聯通、移動、電信的運營渠道。
小米對售后服務非常重視。第三方做客服很難做,服務不好,人員流失率高,但是小米做售后服務都是自己做,小米投入巨資創辦了“小米之家”,有1700個客服席位,2750人的售后服務隊伍,是競爭對手的10倍,優質的服務確保了小米的口碑。
“從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這四個環節看小米,就是一家典型的輕資產模式的公司,他沒有自己的工廠,不自建零售渠道和終端,卻把注意力放在兩頭,研發和售后服務環節,這就是小米與眾不同的地方。”吳革總結。
最后,從如何持續地賺錢看,傳統的工商企業主要靠技術、品牌與行業控制力。小米則更注重利用社交網絡加強品牌與行業控制力。比如2011年8月,小米1上市,雷軍在微博上“炫耀”自己用過56部手機,結果有56萬人參加互動,雷軍利用自己影響力讓他們成為小米的“粉絲”;2012年5月,雷軍又在微博上拋出一個話題:傳說人的靈魂是21克,那為什么是150克呢?引發了網友和粉絲的討論和轉發,最后揭曉:小米青春版手機的重量是150克。
“手機巨頭每年投入百億美金打廣告,但小米卻幾乎不做廣告,小米用社交媒體、自媒體、網絡媒體進行營銷,代表著非廣告時代的來臨。”吳革表示。
小米的論壇也是極其活躍的地方,每天都會新增20萬的帖子,小米會刪選出8000條反饋給工程師,每個工程師必須回復150個帖子,這等于將管理工作下放到用戶和工程師,而粉絲的回贊讓工程師也很開心。因此,小米手機30%的功能改進來自粉絲的建議。
轉型“互聯網+”的啟示
雷軍關于小米商業模式的七字訣,在業內很有名氣:專注、極致、口碑、快。對于很多傳統企業而言,轉型“互聯網+”,小米的案例具有很現實的借鑒意義,可以給傳統企業更多的啟示,體現在五個層次。
第一層次做產品。作為互聯網行業的一個實物品牌,小米做產品的戰略就是做爆品,單機絕殺市場,靠的是過硬的品質,降低成本,和良好的口碑。爆品戰略可以把營銷更多的凝結在產品中,產品本身就是廣告,不需要打廣告,這種模式也為復制提供可能。
第二層次做人。工業化時代的營銷,是推出產品,做廣告,打知名度,提升美譽度。而在“互聯網+”的時代,消費者與企業冰冷的物質關系結束了,營銷的做法完全相反,通過情感連接,先有忠誠度,然后才是美譽度,最后形成知名度,小米營銷的模式就是強調情感,不強調功能。
第三層次是復制。做出一個成功產品的商業模式,然后把他迅速地復制出去,在地產行業,萬達廣場就是這種模式,不斷地把萬達的模式復制到全國各個城市。“但是,萬達的模式非常復雜,風險大。互聯網產品就不同了,可以把產品串起來,交易成本很低。”因此,小米把這種成功的模式很快的復制到小米手環、小米盒子、小米移動電源、小米活塞耳機、小米攝像頭、小米智能血壓儀、小米家裝、小米凈水機等領域。
第四層次作生態系統。小米更厲害的地方在于,小米建立起了一個生態系統,就成為三個小米,一個小米是小米的米優系統,包括小米的內容、服務等,一個是小米的硬件,包括小米手機、小米路由器、小米電視等,第三個小米則是小米投資的1000家智能硬件,這一塊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
第五個層次就是國際化。目前小米已經進軍俄羅斯、印度、東南亞國家,據悉,在印度小米已經獲得印度塔塔公司的戰略投資。
“很多企業把‘互聯網+’當成了‘+互聯網’,這是理念的錯誤,‘互聯網+’是化學反應,‘+互聯網’是物理反應,‘+互聯網’必須打破原有的格局,小米的案例在這方面提供了很好的樣本。”吳革總結。
文章編輯:微網網絡 最好的微信商城系統盡在Micronet微網
如需了解微信商城,可撥打全國免費電話400-830-8248
聲明:本網部份文章為轉載文章,在每篇文章底部有說明,文章的觀點和立場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不代表微網立場,若是文章轉載中有侵范您的權益,請發郵件到 493149@qq.com或致電13922854199通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