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微信公眾平臺獲利的人很多,方式也是千百花樣。從刷粉、互推到代運營,第三方服務平臺可以說是稍顯正規的服務方式。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重視微信市場,在自身開發成本較高的情況下,第三方服務平臺開始受到青睞。從電商、餐飲、政企、娛樂、房產、旅游、汽車到代運營,微信第三方服務平臺在這些垂直領域的深度定制可以說滿足了絕大多數中小企業的需求。每月不算太高的服務費用,使得企業和個人運營者都能夠接受。對于微信運營者來說使用第三方服務讓自己的賬號更加規范、更多功能,從而引來更多粉絲,對于服務提供者可以從中得利,可以說是個雙贏的買賣。
當然,微信也推出了“微信小店”,試圖整頓第三方市場,使微信電商生態更加規范。“微信小店”的推出將會威脅第三方開發商的利益,甚至說將會有一大批第三方開發商死去。
然而,第三方平臺提供服務無非是想在微信這個聚寶盆里分得一杯羹,不少運營者選擇第三方服務平臺也是為個人利益。就拿提供電商服務的第三方平臺來說,在微信限制朋友圈營銷行為之后,不少人轉戰微信公眾平臺,借助第三方服務,一個個在微信之外的“微信小店”拔地而生。第三方服務平臺開發的類似“刮刮卡”和“幸運大抽獎”以及會員功能,極大地豐富了“微信小店”的互動性,不少人利用微店做得風生水起,賺得盆滿缽滿。
微信本身就有社交電商的打算,通過自身的微信小店和京東的接入確定了B2C的社交電商模式。另類“微信小店”的存在,一方面對騰訊自己主導的社交電商有害無益,另一方面這些小店不規范,商品優劣無法控制,買賣糾紛問題不能合理解決,從而影響了用戶體驗。這當然不是微信樂于看到的。微信和店主之間一直是一種貓捉老鼠的關系,朋友圈營銷被禁止就轉戰“微信小店”,這個再被禁止肯定會有其他形式出現。總的來說目前微信對另類“微信小店”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和店主貓捉老鼠不代表微信拿第三方服務平臺沒辦法,在自己主導的社交電商覆蓋范圍有限的情況下,微信允許這些第三方電商服務平臺的存在。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不少服務提供者選擇入駐騰訊云服務平臺,也算是拍了騰訊的馬屁,同樣騰訊也選擇性地打擊某些第三方服務商,入駐騰訊云的開發者相當于找了把保護傘。前者推廣了自己的云服務,后者求心理上的安全感,惺惺相惜。
從微信第三方服務平臺自身來說,競爭也頗為激烈,有微盟、口袋通等這些認可度較高的平臺,也有眾多不廣為人知新平臺。技術已經不是壁壘,競爭更多的在資金上,無論是廣告推廣還是服務維護,需要的是充足的資金。為了爭奪用戶不少平臺開始免費,吸引了一些嘗鮮的用戶,當然考慮穩定性和安全問題的中小企業更愿意為服務買單。不得不說,這些第三方平臺對微信依賴性太大,被動的發展必定難以壯大,如果騰訊自己提供類似服務而封殺第三方的話,對這些企業無疑是致命的打擊。
對微信的強依賴性是這些第三方服務平臺生存的根基,也是覆沒的隱患,不少平臺開始著力微博和易信,試圖降低對微信的依賴性。如果說微信是一面湖泊,這些第三方服務平臺就像是湖面上的浮萍,它們的存在使得湖面更加美麗,但只要一場大雨,一切都只是泡影。微信第三方服務平臺有著誘人的前景,但若要以此打下一份基業,投資者仍需三思。
關注微網動態,可掃描二維碼或查找微信號micronetshop
聲明:本網部份文章為轉載文章,在每篇文章底部有說明,文章的觀點和立場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不代表微網立場,若是文章轉載中有侵范您的權益,請發郵件到 493149@qq.com或致電13922854199通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