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九色porn网址_亚洲综合伊人_91麻豆精品视频_免费吸乳羞羞网站视频

您好,微網歡迎您! 登錄  |  注冊
汕頭公司 |  深圳公司              咨詢熱線:400-830-8248               微網優點  |  視頻介紹 |  服務支持
開店咨詢
咨詢電話:400-830-8248
微網商學院
中國第一微商學院
網絡商學院
首頁 > 電子商務
《阿里巴巴紐交所上市專題解讀報告》全文
文章出處:微網  更新時間:2014-09-18  點擊率:
《阿里巴巴紐交所上市專題解讀報告》全文

    核心摘要

 

    一、上市原因: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分析師莫岱青表示,主要有:1、雅虎股票回購;2、公司大股東壓力;3、管理層套現壓力;4、合伙人股權結構;5、電商同行競爭壓力

 

    二、上市意義: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表示,主要意義為:1、或將刷新全球IPO紀錄;2、加速公司國際化業務進程;3、VIE模式境外上市有不同尋常意義。

 

    三、市值預測:根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100EC.CN)測算,2015財年(2014年4月1日—2015年3月31日)阿里巴巴凈利潤預計將達325-350億元;預計市值將達1850-1950億美元。

 

    四、股票受追捧原因: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表示,主要原因表現在:1、盈利能力強;2、市場份額大;3、業務布局廣4、業績持續發展等方面。

 

    五、上市對阿里自身影響:B2B業務,上市后將推動B2B在線交易業務快速發展;B2C業務,1、吸納美國資本市場資金,市場份額進一步鞏固;2、盈利能力透明化壓力,業務模式將趨于優化。

 

    六、上市對電商行業影響:1、上市公司。巨大融資額度讓市場資金吃緊,影響后面企業上市融資、阿里IPO帶動A股相關板塊投資機會;2、電商企業。電商企業抱團抵御阿里競爭,緩解帶來的沖擊;3、平臺商家。淘寶上中小賣家生存空間受擠壓,“出淘”行動或越發頻繁;4、網購用戶。上市對用戶無直接影響,消費風險降低還不一定。5、電商行業。主要表現在:1、對上市成員企業是“大樹底下好乘涼”;2、對電商行業而言,平臺上賣家日子更難過。

 

    七、上市后面臨的主要挑戰:

 

    1、團隊人才。阿里上市為持股員工帶來巨額財富的同時也將面臨著員工拋售股票離職現狀。任何新員工的加入,都需要一段較長時間的熟悉過程,這勢必對阿里整體業務的發展造成挑戰。

 

    2、移動互聯網。目前,流量入口,整合并購,移動支付工具,在這三點上,阿里并沒有展現出強勁的生存能力。這些企業已經繞道了阿里的后方,在移動端發起強有力的挑戰。

 

    3、關聯交易。馬云及阿里巴巴近年來投資并購的企業達上百家,未來阿里與這些關聯公司的交易因上市需透明化,這將加大投資者或承受雙方非規范性交易風險的可能。

 

    4、物流軟肋。阿里目前還是主要依靠和“四通一達”的合作,上市招股書中物流也是阿里提及較少的部分,是其上市軟肋。

 

    5、國際競爭對手。阿里在美國市場上直接的對手就是亞馬遜和eBay,上市后阿里靠體量與這些對手競爭是行不通的,還需要強勁的業務模式、持續的盈利能力、可觀的市場前景等。八、主要法律風險:知識產權保護法律風險、假貨、商標侵權法律風險、不正當競爭法律風險、反壟斷法律風險等。

 

《阿里巴巴紐交所上市專題解讀報告》全文

 

    一、事件概述

 

    根據紐約證券交易所官方網站最新披露的信息顯示,阿里巴巴將于美國時間9月19日在紐交所正式掛牌交易。股票代碼:“BABA”,由于投資者熱捧,阿里巴巴將股票發行指導區間價上調至66-68美元,此前的指導價為60-66美元。預計最高融資額達243億美元。如不出意外,阿里巴巴將成為美國史上融資額最大的IPO。

 

    阿里此前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的文件顯示,該公司將發售123076931股美國存托股票。瑞士信貸、德意志銀行、高盛、JP摩根、摩根士丹利和花旗銀行等6大投行擔任阿里巴巴的承銷商。

 

    二、相關數據

 

    2.1市場份額

  

    B2B市場: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100EC.CN)監測數據顯示,2014年上半年,B2B電子商務服務商營收份額中,阿里巴巴繼續排名首位,市場份額為40.5%。

 

    接下來的排名分別為:上海鋼聯、環球資源、慧聰網、焦點科技、環球市場、網盛生意寶分別位列二~七位,分別占比8.0%、5.7%、4.0%、2.3%、1.6%、1%,其他36.9%。


    B2C市場: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監測數據(100EC.CN)顯示,2014年上半年,中國B2C網絡零售市場(包括開放平臺式與自營銷售式,不含品牌電商),天貓排名第一,占57.4%份額;京東名列第二,占據21.1%份額;蘇寧易購于第三,占3.6%份額。4-10位排名依次為:4-10位排名依次為:國美在線(3.3%)、唯品會(1.9%)、亞馬遜中國(1.5%)、當當網(1.2%)、騰訊電商(0.8%)、聚美優品(0.7%)、1號店(0.6%)。

 

    2.2財報數據

 

    2014年第二季度財報數據(未經特別注明均為人民幣):

  

    營收:157.71億元,同比增長46%。2014年Q1營收120.31億元,同比增長39%。

  

    國內營收:126.39億元,同比增長45.8%,國內營收占總營收比為80%。

  

    凈利潤:73億元,同比增長60%。2014年Q1凈利潤55.43億元,同比增長32%。

  

    成交規模:5010億元。其中,淘寶網的總交易額較去年同期的2570億元增長33.2%,至3420億元(約合550億美元);天貓商城的總交易額較去年同期的880億元增長80.7%,至1590億元(約合260億美元)。

  

    移動端交易額:1640億元,同比增長約300%,移動平臺交易額的占比達到32.8%;移動端的收入達到24.54億元,同比增長923%;移動端收入占比達到19.4%。

  

    活躍買家數:截止2014年第二季度末,阿里巴巴集團的總活躍買家數達到了2.79億,相比上一個季度末,僅3個月活躍買家數就增加了2400萬。

  

    三、分析點評

  

    3.1上市原因及意義

  

    3.1.1上市原因

  

    (1)雅虎股票回購

  

    雅虎股票回購剩余時間不多,上市條件成熟。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張周平表示,阿里選擇此時上市,一個重要原因是在于雅虎股權的回購。2012年,阿里巴巴集團宣布以63億美元現金和價值8億美元的阿里巴巴集團優先股回購了雅虎持有股份的1/2(占阿里股份約20%)。此外,協議規定在未來阿里巴巴集團上市時,有權以首次公開招股價回購雅虎剩余股份的1/2(2.6億股,占阿里股份約10%),條件是2015年12月前阿里巴巴集團完成IPO。

  

    (2)公司大股東壓力

  

    大股東急于套現,阿里上市股東實現價值。阿里大股東急于上市套現,投資阿里自然需要回報。近年來軟銀、雅虎發展可見一般。其中,雅虎最大的價值就體現在擁有阿里股份的這一部分。阿里的上市直接關系著雅虎和軟銀的價值,因此在股東的壓力下,阿里也不得不盡快上市。

  

    (3)管理層套現壓力

  

    管理層自我價值實現,急于套現。阿里管理層人員已經奮斗多年,之前不少管理層離開阿里。為了留住人才的需要,穩定人心,阿里需要上市。一旦阿里上市,位于權利金字塔頂端的管理者都將憑借手中股份躍身富豪級別,是對其多年工作的肯定他們在自身價值得到體現后,能夠更好的為公司效力,帶好團隊,為阿里的下一個新臺階而努力。

  

    (4)合伙人股權結構

  

    合伙人制度美國允許香港、內地都不允許。選擇美國上市,主要因素是馬云為堅持自己對阿里的控制權而推出了合伙人制度,而該制度在香港等地是拒絕的,中國的上市公司更是不認合伙人制度。同股同權是基本的資本規則,但是合伙制可以不同股同權,而美國股市是認可合伙制度的,所以阿里選擇美國上市,創始人的股份占比雖然少,但是可以擁有更高投票權,可以用少量資本控制公司管理權。在“合伙人制度”中,上市公司董事會的大多數董事人選由阿里巴巴內部老人組成的合伙人群體提名,而不是按股份多少分配董事席位。

  

    (5)電商同行競爭壓力

  

    本土競爭日益激烈,騰訊百度京東蘇寧等紛紛“施壓”。阿里雖在國內占據主導地位,但來自四面八方的挑戰從未間斷。2014年初以來在美國上市的中資企業數量不斷增多,達30多例,創下新高,特別是聚美優品、京東的成功上市,給電商行業的發展帶來新的競爭,同時蘇寧等傳統企業在電商行業的迅速發展也讓阿里不容小視。雖然阿里在零售業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但是競爭對手的搶先也給其造成壓力,為進一步提升自己,獲取更多資源,阿里需要盡快完成上市。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分析師莫岱青表示。

  

    3.1.2上市意義

  

    (1)或將刷新全球IPO紀錄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表示,若承銷商為滿足需求而執行超額配售選擇權,阿里巴巴可能創下全球最大IPO的新紀錄,最高或達到243億美元。這一數額將超過中國農業銀行2010年上市時籌得的221億美元,創下全球IPO新紀錄。中國工商銀行于2006年首次公開發行集資約219億美元,為此前全球規模最大的IPO。如此巨大的融資體量,不僅在資本市場掀起波瀾,更給中概股和中國電商帶來巨大影響。

  

    (2)加速公司國際化業務進程

  

    國際化程度來說,從阿里目前業務上來看,收入來源中國際業務板塊的跨境電商、收購的美國電商Vendio、Auctiva公司給企業營收貢獻還較小,阿里巴巴集團86%的訂單來自中國境內。而截止目前,亞馬遜在全球共有13個電子商務網站,物流配送覆蓋65個國家,全球活躍用戶超過2億。

  

    而從融資金額、股東背景、股權結構等來看,阿里是一家國際化公司。上市后,阿里也將加速公司業務的國際化進程,成為公司下一步的重點。但競爭對手亞馬遜、易貝的國際業務占到一半,而中國電商企業百分之九十來自國內業務。易貝(eBay)、亞馬遜(Amazon)在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成熟市場優勢非常明顯,中國電商企業的國際化道路會很艱難,但在一些新興的市場,中國電商企業是有機會的。

  

    (3)VIE模式境外上市有不同尋常意義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浙江六和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律師王紅燕、葉永祥認為:通過VIE模式實現境外上市對于互聯網等其它輕資產企業而言并不稀奇,也不具有特別的意義。但阿里巴巴通過VIE模式實現境外上市,卻有不同尋常的意義。

  

    2011年支付寶事件,馬云在未經雅虎和軟銀董事代表的許可情況下單方面終止了VIE協議,讓關于VIE模式的討論在全國范圍內展開。阿里巴巴以VIE模式登錄美國資本市場,無疑給其它采用VIE模式的企業注入一劑強心劑,在我國政府部門正式作出限制性規定前,VIE模式肯定將繼續被采用下去。

  

    美國資本市場還是認可VIE模式,香港資產市場也是認可VIE模式(但限于經營業務屬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中限制類使用),相反是VIE的所在區域,我國政府部門對于VIE模式卻沒有明確的態度,也這顯然不太合適。我國政府是時候對VIE模式的效力作出明確的定性并通過法律予以規制,以消除境內外資本市場、投資者及社會各界的疑慮。

  

    基于VIE模式適用現狀,以及其對互聯網行業發展壯大做出的巨大貢獻,王紅燕、葉永祥認為按照以下方式予以規制:

  

    (1)從立法上明確VIE模式的適用范圍及法律效力,對于涉及國家安全的行業嚴格禁止使用VIE模式;

  

    (2)逐步放開外資投資行業限制,減少VIE模式適用前提;

  

    (3)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適當放松本地上市融資門檻,盡量留住優秀的企業在境外上市;

  

    (4)完善采用協議控制模式的境外離岸公司后續監管問題。

  

    3.2市值預測

  

    阿里巴巴2013年凈利潤達28.5億美元;而2014Q1凈利潤為55.43億元,同比增長32%;2014Q2凈利潤為73億元,同比增長60%。


    2014Q2阿里巴巴移動端交易額超1640億元,同比增長300%,占整體交易額的32.8%,而京東同期的整體規模為630億元。未來阿里巴巴在移動端的擴張將更具想象,預計將維持30%以上運營利潤。


    根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100EC.CN)測算,2015財年(2014年4月1日—2015年3月31日)阿里巴巴凈利潤預計將達325-350億元;預計市值將達1850-1950億美元。

 

    3.3股票受追捧原因

 

    對于阿里巴巴上市股票備受股民的追捧,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表示,主要原因表現在:盈利能力強、市場份額大、業務布局廣、業績持續發展等方面。

  

    3.3.1盈利能力強

  

    8月27日,阿里巴巴再次更新招股書,更新財務狀況顯示,2014年Q2,阿里巴巴集團總營收157.71億元,同比增長達46.3%,超過了上一季度的增速38.7%。凈利潤(去除了一次性收益等)上升至73億人民幣,較去年同期的46億上升了60%。

  

    而阿里巴巴盈利能力強主要源自于在趕上市場紅利和獨特的平臺模式容易被做大。不管是阿里巴巴的B類平臺(包括:1688國內批發站、阿里巴巴國際站、阿里云),C類平臺(包括:淘寶、天貓、聚劃算、全球速賣通)等業務的開拓時間都趕上了市場紅利。作為平臺戰略,阿里以收取商家入駐費和交易傭金、出售廣告位作為主要盈利模式。該類模式作為平臺方來說吸引的商家越多,盈利能力越強。

  

    3.3.2市場份額大

  

    目前,在國內電商市場中,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B2B、B2C、C2C等各項業務在細分領域中都位居榜首。經過多年的發展,在各領域都筑起了競爭壁壘。B2C網絡零售業務,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監測數據顯示,2014年上半年,天貓以57.4%的市場份額占據第一,B2B領域,阿里巴巴市場份額為40.5%。在C2C、支付領域也占據遙遙領先的市場地位,而且這一市場格局持續時間較長,短時間內難以被打破。

  

    3.3.3業務布局廣

  

    阿里巴巴是國內互聯網企業中業務線布局最廣的公司之一。目前除電商領域外、阿里還在物流(海爾日日順)、金融(余額寶、眾安保險)、團購(美團、聚劃算)、游戲(阿里手機游戲平臺)、教育(淘寶同學)、旅游(淘寶旅行)、醫療(中信21世紀)、體育(恒大俱樂部)、數字電視(華數)、云計算(阿里云)、社交(來往)、文化(文化中國)等領域都有布局。廣泛的業務布局,龐大的生態系統打造,各業務之間產生的閉環效應給公司未來業績帶來的影響不可預估,可讓投資者有更多的想象空間。

  

    3.3.4業績持續增長

  

    從阿里公布的財報可看出,近年來阿里業績得到持續增長。2014年Q2總營收同比增長達46.3%,超過了上一季度的增速38.7%,凈利潤同比了增長60%。2014年Q1看營收同比增39%,凈利潤比同期也增長了32%。強勁的業績增長能力與增幅,也是受投資者追捧的重要原因。

  

    3.4主要影響

  

    隨著阿里巴巴的成功上市,對公司自身業務和電子商務行業都將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對電商行業來說主要存在對國內上市及赴美上市企業影響、對平臺上的商家、對用戶的影響以及對整個電商生態影響。

  

    3.4.1對阿里自身影響

  

    (1)B2B業務影響

  

    上市后將推動B2B在線交易業務快速發展。作為發家業務的B2B業務包括國際批發與中國批發,歷經多年的高速增長已趨于平緩。由于發展速度遠不及天貓及淘寶,占營收份額逐年下降。而雖份額下降但B2B業務也算走出了停滯泥潭,上市后通過之前對一達通的收購,與阿里巴巴外貿、速賣通的協同,都將推動這塊業務的發展。上市后也將對B2B業務進行整頓,B2B在線交易的進一步實施、盈利模式的探索將更加緊迫,一旦模式探索成功對行業將帶來較大影響。

  

    (2)B2C業務影響

  

    吸納美國資本市場資金,市場份額進一步鞏固。阿里B2C業務在國內具有壓倒性優勢,占據了市場的大部分份額,一旦啟動上市,美資本市場的資金被其迅速吸納,因此其B2C業務的市場份額也將得到進一步鞏固。

  

    盈利能力透明化壓力,業務模式將趨于優化。阿里上市后,投資者將更加關注其業務的模式優劣、增長潛力及盈利能力。B2C業務經營數據的公開化,對其業務模式本身產生了一定的壓力,要持續盈利,穩中有升就必須優化現有的經營模式,從而引起投資者長期的投資熱情,為阿里上市后的整體股值貢獻更大的份額。

  

    3.4.2對電商行業影響

  

    (1)上市公司

  

    國外:巨大融資額度讓市場資金吃緊,影響后面企業上市融資。很多公司都通過加快上市進程的方法成功搶在了阿里巴巴之前實現了上市,而那些至今還沒有上市的公司未來的日子可能并不好過。阿里巴巴巨大的融資額度也會讓整個市場資金鏈吃緊,在短期內,其他電商公司如果沒有特別亮麗的表現很難吸引到足夠的資本關注,國內還沒有上市的電商相關網站受到的沖擊最大。

  

    隨著阿里巴巴的上市,美股投資者也開始重新評估自己的投資組合。有些美國投資者或許為阿里巴巴上市而拋售其他大牌公司,在這種情況下其他中概股股價或許會受到沖擊,如當當網、京東、唯品會、聚美優品、麥考林等。那么企業要如何面對這一情況是值得思考的。

  

    國內:阿里IPO帶動A股相關板塊投資機會。電商領域,由于A股相關公司的市值普遍不大且主要集中在B2B領域,特別是在大宗商品原材料領域,與阿里巴巴并無太大競爭沖突,因而阿里巴巴的上市實質帶動的是資本市場對板塊的關注和投資熱情,而前期發改委也表示在醞釀扶持電商政策,兩因素疊加相關公司有望迎來一波機會。除生意寶(002095)外,上海鋼聯(300226)已經走在了大宗商品交易平臺發展的前列,最近再度得到市場認可;相關公司還包括焦點科技(002315)、蘇寧云商(002024)。

  

    (2)電商企業

  

    電商企業抱團抵御阿里競爭緩解帶來的沖擊。在電商領域,阿里強勢的霸主地位實難撼動,這也出現了在各細分市場中電商企業紛紛抱團求發展的現象,這種現象在B2B、B2C、O2O等領域都有出現。

  

    B2C市場:阿里的在網絡零售方面的強大地位促使著其他電商企業紛紛抱團合作,與其對抗。京東與騰訊結成“戰略盟友”,蘇寧收購紅孩子、滿座網,O2O市場的萬達、百度、騰訊合作做電商,他們這些動作可看做對阿里上市前的“逼宮”。阿里上后這樣的合作、并購也不斷出現,對于中小電商來說這樣他們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下去。

  

    電商企業通過抱團形成合力,以抵抗阿里對行業帶來的強烈影響。上市后,擁有更加充裕資金的阿里巴巴勢必會鞏固自己在電商領域的霸主地位,電商同行的抱團一定程度上能緩解對此的沖擊,給電商行業帶來更加良性的競爭格局。在B2C市場中,主要影響在表現在:

  

    大大壓縮垂直電商生存空間,下半年市場份額角逐異常激烈。雖然阿里上市對整個電商行業是絕對利好,但是其全面的品類,龐大的生態體系,將會給專注于細分領域的垂直電商一定打擊,大大壓縮垂直電商的生存空間。隨著阿里上市,以唯品會、聚美為代表的垂直電商將在下半年市場份額角逐中異常激烈。

  

    阿里“假貨門”引起法律監管垂直電商生存環境嚴苛。淘寶代購不僅打亂了市場價格體系,還頻頻曝出“假貨門”,這引起了整個市場的假貨危機,對網購商品質量的法律監管力度加強,垂直電商也免不了躺槍,生存環境嚴苛,頻繁的質量問題成為了其市場突圍的最大牽絆。

  

    美資本市場“元氣大傷”,下半年垂直電商上市熱度陷“低谷”。阿里上市抓住了投資者眼球,其強大的“吸金”能力造成了美資本市場“元氣大傷”,這對下半年即將上市的垂直電商企業造成資金桎梏,將大大降低垂直電商上市的熱度,陷入“低谷”。

  

    面對阿里上市,萬達選擇與騰訊百度合作做電商,而蘇寧也在朝著這自己的O2O之路前進,傳統零售企業的電商之路將被阿里巴巴的上市激活,這對電商行業來說也是一股不小的力量。

  

    C2C市場: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100EC.CN)監測數據顯示,我國電子商務發展前期的時候C2C占了90%,近年來得益于B2C的快速發展,C2C的比例降到60-70%。而淘寶在C2C領域占據統治地位。但隨之產生的問題也頻頻出現:假貨問題、中小賣家上演群體性事件。這些都讓淘寶C2C生態系統面臨嚴峻考驗,同時C2C市場急需規范,健康發展。

  

    莫岱青表示,新拍拍網的出現使得淘寶有了競爭對手,這種競爭利于市場的持續。任何一個行業我們都不希望一家企業獨大,百花爭鳴才會長長久久。新拍拍網現在還處于起步階段,短時間內要撼動淘寶地位還比較難,但至少我們已經看到C2C市場的新生態正在形成,淘寶C2C壟斷地位開始面臨挑戰,C2C迎來新生態變化端倪。

  

    (3)平臺賣家

  

    淘寶上中小賣家生存空間受擠壓,“出淘”行動或越發頻繁。中小賣家是淘寶成長的主要動力之一。IPO之后,透明的監管,公開的業績等,需要企業健康的經營。有觀點認為,魚龍混雜的中小賣家,可能是阿里在上市之后,需要重點治理的對象。

  

    阿里想要在美國獲得一個高的融資,就必須在財務透明丶增長預期等多方面滿足美國投資者,擴張的同時需要賺錢。賺錢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淘寶天貓。這樣一來天貓淘寶的加盟費,抽點等等可能會針對不同量級的賣家進行進一步的區別對待。另外淘寶上的推廣,無論是直通車,鉆展等會被更大力度的引導進入并使得競爭更加激烈,這樣開店的成本很有可能要提高。這樣一來淘寶上中小賣家的生存會被擠壓,生長空間也會變得越來越窄。這樣有可能造成不少賣家“出淘”。

  

    淘寶早已不再是中小賣家的“創業天堂”。有網絡大量公開披露數據表明:阿里現在所有開店的淘寶賣家有約950萬,其中300多萬賣家網店停運、倒閉或不更新,剩下的網店超過80%都虧損(虧損:指投入成本對比銷售額),還有約10%多的網店忙碌一年僅夠持平(不賺錢),而真正賺錢的只有不到百分之幾。特別是新拍拍網的上線,給中小賣家提共了機會。廣大C2C賣家現今可以“把雞蛋放在多個籃子里”,降低網銷渠道不可控風險。

  

    (4)網購用戶

  

    上市對用戶無直接影響,消費風險降低還不一定。阿里上市對用戶或沒有直接影響。天貓、淘寶售假等誠信問題是影響阿里上市的風險因素,對廣大該平臺上的消費者來說,上市是否意味著以后的消費風險將降低,答案或不一定。據了解,目前淘寶對賣家實行實名認證,履行了一定的監管義務,但是假貨、欺詐等問題依舊存在,這是阿里需要長期努力的一項工作,并不是一朝上市就可以解決的。

  

    (5)電商行業

  

    對上市成員企業是“大樹底下好乘涼”。阿里的上市,對一起上市的成員企業、入股控股、全盤并購企業、阿里部分緊密合作伙伴,對它們來說是“大樹底下好乘涼”。有了充裕的資金,對企業的發展來說至關重要。各成員企業可借助阿里巴巴強大的資源優勢更好的發展自身企業的業務。

  

    對電商行業而言,平臺上賣家日子更難過。而對其他電子商務企業如淘寶網、天貓平臺上的廣大中小賣家而言,阿里的上市勢必是件好事。對于上市公司來說,投資者的關注,每年的業績發展至關重要。而為了獲得更多的經營業績,勢必會不斷的增加收費的項目或者盈利的手段。這對賣家來說,在本就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現狀下,日子將更加難過。

  

    3.5主要挑戰

  

    3.5.1團隊人才

  

    隨著阿里即將在美國成功上市,為持股員工帶來巨額財富的同時,另外一種局面就是員工正大量售出手中的股份并離開公司。阿里在招股書中也表示,很難保留或再激勵這部分員工,這也為阿里上市后對團隊人才造成挑戰。按照阿里規定,持股員工都為在公司工作五年及以上,這些員工對所屬崗位工作熟悉,了解過去,能更有效率的為公司作貢獻,而任何新員工的加入,都需要一段較長時間的熟悉過程,這勢必對阿里整體業務的發展造成挑戰。上市前后大量員工流失,幾乎是那些有影響力的互聯網公司所要面對的共同挑戰。

  

    3.5.2移動互聯

  

    移動電商已成為電商大佬爭搶的“蛋糕”。京東、蘇寧、當當網、唯品會、聚美等在移動端的發展促進了行業的激烈競爭。而對于BAT三家互聯網巨頭來說,最重要的三個關鍵點,流量入口,整合并購,移動支付工具,在這三點上,阿里并沒有展現出強勁的生存能力。在營收方面,百度移動營收也占到了總營收的30%,遠超阿里。

  

    這些企業已經繞道了阿里的后方,在移動端發起強有力的挑戰。因此阿里上市后,應將有更多的資金加速布局及彌補自己的“短板”在深耕現有移動端布局情況下,可以通過并購移動互聯網公司來加速發展并完善自身的產業鏈條。

  

    3.5.3關聯交易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互聯網金融部助理分析師錢海利表示,馬云及阿里巴巴近年來投資并購的企業達上百家,而這其中部分是以馬云個人名義或與其他關聯資本投資,而與史玉柱聯合收購華數傳媒的款項借自天貓;阿里投資優酷土豆、中信21世紀等均有馬云發起的云峰基金參股。

  

    未來阿里與這些關聯公司的交易因上市需透明化,但這些不在上市范圍內的公司交易行為則不受市場監督約束,尤其是看似已理清關系依然藕斷絲連的阿里小微金服,這將加大投資者或承受雙方非規范性交易風險的可能,并且阿里早前也有支付寶VIE事件的案底在身,馬云“曲線投資”后的復雜結構不可不防。

  

    3.5.4物流軟肋

  

    目前,在物流領域,阿里一直存在短板。而其菜鳥網絡的整體計劃是,在5-8年內打造遍布全國的開放式、社會化物流基礎設施,建立一張能日均支撐300億網絡零售額的智能骨干網絡,讓全中國城市的網絡包裹在24小時內送貨必達。從2013年5月至今,菜鳥網絡先后在北京、天津、上海、廣州、杭州、武漢、鄭州、重慶、成都等15個城市布點倉儲中心。

  

    2013年,布局多年的菜鳥網絡包括大家電(大型家用電器)在內,阿里系電商可以送貨入戶至全國2600多個區縣、38000多個鄉鎮,50多萬個村。2013年雙11阿里包裹量突破1億單,龐大的物流業務量,這最后一公里是阿里一直的軟肋。

  

    對此,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助理分析師姚建芳表示,物流一直是阿里巴巴的一個軟肋,尤其是每年雙十一的物流爆倉直接暴露了阿里在物流方面的不足,而單單依靠“四通一達”等民營快遞,在配送時效性、服務等方面的問題也成為影響用戶體驗的詬病。

  

    阿里一直對外宣稱不會自建物流,但從入股星辰急便、百世物流,到投資海爾日日順以及與中國郵政、上海眾萃物流的合作,可以看出阿里很早就開始從多方面彌補在大家電配送、縣域配送以及冷鏈物流上的不足。尤其阿里投資建設菜鳥網絡,搭建社會化物流平臺,提高物流運作效率和降低物流成本。然而正在布局中的菜鳥網絡自成立起就備受爭議,甚至被質疑成為圈地工具。可以看到在2013年“雙11”,物流問題依舊嚴峻,菜鳥網絡并未發揮極致的作用。

  

    可以看出,阿里目前還是主要依靠和“四通一達”的合作,上市招股書中物流也是阿里提及較少的部分,是其上市軟肋。

  

    3.5.5國際競爭對手

  

    阿里在美國市場上直接的對手就是亞馬遜和eBay。亞馬遜和eBay在美國發展多年已經形成了客戶群、流量、知名度、信譽度等。阿里作為外來者想搶占他們的地盤還會有些難度。另外阿里在國際市場上還將與歐洲zalando、印度kobo、西班牙wuaki等大批國際知名在線零售商展開直接競爭。因此上市后阿里靠體量與這些對手競爭是行不通的,還需要強勁的業務模式、持續的盈利能力、可觀的市場前景等。

  

    3.5.6其它挑戰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阿里巴巴商學院副教授裘涵表示,上市后的阿里必將從資本市場獲得后續發展的充裕資金,然其面對的挑戰還是巨大的。作為最核心業務的淘寶增速放緩、瓶頸已現,同時稅收政策還是其懸在頭頂上的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天貓B2C業務雖發展快速但面臨的競爭不小;另外在移動電商、O2O領域,當下呈現出群雄亂戰之格局,鹿死誰手還孰能難料;云計算等其他業務尚未進入快速增長的通道。當下看來,美國資本市場毫無疑問會給阿里較高的股價估值或者說市盈率,但是接下來能否持續支撐股價的不斷高企,就要看阿里接下來在全球電商行業中動態競爭的發展態勢了。

  

    3.6法律風險

  

    在法律風險上,主要存在四大風險:知識產權保護法律風險、假貨、商標侵權法律風險、不正當競爭法律風險、反壟斷法律風險。

  

    3.6.1知識產權保護法律風險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北京奕明律師事務所律師李廣興認為:

      

    ——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不直接承擔知識產權侵權的法律責任,阿里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風險并不大

  

    談到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在知識產權保護中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問題,目前沒有直接的法律對其加以規范,只能靠現行有效的其他法律規范進行法律責任分析,因此針對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在知識產權保護中的法律責任不能一概而論,而應當區分不同的情況。

  

    首先需要明確的一點是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并不是買賣交易的雙方,在電子商務平臺的買賣交易過程中涉及的知識產權保護問題,不一定和平臺有關系。無論是B2C、C2C,甚或是B2B,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所提供的僅是一個經營平臺,也可以叫做電子商鋪,電子商鋪的裝修、經營都是由經營者完成的,并不是第三方平臺本身直接完成。因此,原則上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針對電子商鋪的知識產權侵權行為不是侵權主體,也不存在主觀過錯,不應承擔法律責任。

  

    第二點,如果第三方平臺在知識產權保護問題上需要承擔法律責任。無疑就賦予了第三方平臺審查是否構成知識產權侵權的義務,而知識產權侵權的認定是法律賦予政府機關或者司法部門的權力,并沒有賦予第三方平臺,因此第三方平臺確認或處理一個經營者或者一個交易行為是否構成知識產權侵權是沒有法律依據的。但有兩種例外:

  

    第一,權利人向第三方平臺投訴并附有有效的權利證明,要求第三方平臺提供經營者準確的經營主體信息,第三方平臺不提供或者不能準確提供的;

  

    第二,政府機關或者司法機關已經明確認定了經營者的知識產權侵權行為,并且第三方平臺已經明知的情況下,仍允許經營者在第三方平臺上經營的。

  

    總得說來,阿里巴巴集團上市,天貓、淘寶作為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風險并不大。

  

    而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浙江六和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律師王紅燕認為:

  

    ——赴美上市隱藏知識產權法律風險,阿里或將在“刀尖上跳舞”

  

    阿里赴美上市隱患中的知識產權風險:選擇赴美上市,有點刀尖上跳舞的感覺,眾所周知,美國是世界上知識產權保護最嚴苛的國家,美國發表報告指出中國商業侵權問題令人極其關注,決定繼續將中國列入侵犯知識產權的“黑名單”。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RSTR)公布了年度《特別301報告》,即所謂的“知識產權黑名單”,中國、印度等國因未妥善保護美國專利、版權和其他知識產權,因而再次上榜,被列入全球10大“重點觀察”國家。這也是1989年開始公布此項報告以來,中國連續第25年被列入“重點觀察名單”。

  

    阿里目前可以對平臺上的假冒現象進行“查處,堵截和引導”,但是卻無法從根源上根除這種現象。

  

    在已披露的公告中提到“未來條件允許,我們將積極參與回歸國內資本市場”,可以說是阿里赴美上市是形勢所推動,但阿里自己也清楚其各方面的準備尤其是知識產權的準備不見得充分。美國極度注重保護知識產權,阿里旗下“萬能的淘寶”里,次貨當正品賣,假貨當真品賣。這是淘寶C2C模式面臨最大的問題之一。阿里選擇到美上市可能為此要面臨很大的訴訟風險。即使上市,之后的問題也會很麻煩,不排除國外的品牌廠商提起訴訟。針對上市公司的訴訟,在美國已經形成一個成熟的產業鏈,背后捆綁著做空機構、律所、股民的多方利益。

  

    3.6.2假貨、商標侵權法律風險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北京志霖律師事務所律師趙占領認為:

  

    ——淘寶假貨侵權處理機制或將影響阿里巴巴上市

  

    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寶網作為第三方交易平臺,對于賣家售假是否承擔責任,司法實踐中大多借鑒著作權領域的通知刪除規則來判斷交易平臺是否存在過錯,即當權利人發出權利被侵害的通知后,交易平臺需要在初步核實后刪除鏈接。

  

    但是,很多情況下僅僅采取刪除鏈接并不充分,交易平臺采取措施不僅要及時,還要能防止侵權的繼續發生,否則就有可能被認定為構成主觀過錯,進而承擔連帶責任。

  

    目前淘寶已經有知識產權侵權投訴處理機制,但是存在三大問題:

  

    其一,淘寶幾乎主要依賴投訴才進行處理的事后機制,在打擊假貨的事先預防方面做得不夠;

  

    其二,淘寶對于侵權投訴的處理效率非常低,通常在接到投訴后一周以上甚至十幾天才處理,按照通知刪除規則,也沒有做到“及時”;

  

    其三,對于權利人反復投訴的同一賣家的售假,淘寶僅刪除侵權鏈接,并未能防止侵權的繼續發生。

  

    3.6.3不正當競爭法律風險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北京市中銀(南京)律師事務所律師李本虎認為:

  

    ——阿里上市面臨不正當競爭法律風險,或被建議取消“雙十一”

  

    阿里赴美上市,面臨著多方面的法律風險,不正當競爭屬于其中之一。不正當競爭,是指經營者違反法律規定,損害其他經營者的合法權益,擾亂社會經濟秩序的行為。不正當競爭的形式有多種,比如“虛假宣傳”,在2013年淘寶雙十二活動中,阿里為推廣其無線產品,曾打出使用淘寶客戶端即可獲500萬元的宣傳文案,事實上這500萬只是贈與用戶的一注彩票。

  

    比較典型的還有“為排擠競爭對手而以低于成本的價格傾銷商品”,在阿里與騰訊打車補貼大戰中的倒貼返現行為,和“阿里巴巴一達通”平臺的外貿補貼行為,顯然都是在以低于成本的價格銷售。

  

    在阿里本次上市中,雙十一促銷活動面臨著不正當競爭法律風險。由于美國法律制度與國內不同,尤其是美國各州對電商的法規監管也有差異,阿里的雙十一低價促銷活動很有可能被認定為“以低于成本的價格傾銷商品”,從而觸犯到聯邦法或各州州法中類似中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的相關法律規定,導致面臨訴訟的風險。對此,阿里可能被建議取消雙十一。

  

    既然選擇在美上市,必然要遵守其游戲規則,不正當競爭只是阿里面臨的法律風險之一,阿里上市,任重道遠。

  

    3.6.4反壟斷法律風險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遼寧亞太律師事務所律師董毅智認為:

  

    ——阿里在美上市,反壟斷法律風險是絆腳石

  

    阿里的上市,反壟斷問題是不得不提及的話題。在美上市,將面臨與國內不同的法律制度,所以就不得不先對美國的反壟斷法治環境有初步了解。美國的反壟斷制度從1890年第一部反壟斷法《謝爾曼法》,經歷了百年演進,形成美國特有的壟斷與競爭并存的態勢。美國作為目前世界上最大也是最發達的經濟大國,正是這種格局給其國家經濟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創新動力,既能維護資本集中,又能保證創新能力。

  

    不過經過多年的演變,美國對待反壟斷的態度也有了變化,不再簡單地防止市場獨占、操縱價格等,而開始著眼于如何阻止專利保護以外的技術壟斷。再加上各屆政府對待反壟斷的政策取向不盡相同。小布什政府對壟斷較為寬容,而現任的奧巴馬政府對大企業的壟斷則比較嚴厲。

  

    上市之前,阿里在國際上的知名度不及Facebook、twitter等全球企業,但是也可稱之為是大企業,足夠入奧巴馬政府的法眼。阿里在反壟斷一事上的表現也不是一帆風順。最近的兩起涉嫌反壟斷事件——恒生電子并購事件和高德地圖收購案例,商務部都已介入,立案審查。此外,阿里旗下的支付寶業務在國內也有絕對壟斷的占有率。阿里在美上市,反壟斷這個絆腳石不得不慎重考慮。

 

    文章轉自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   最好的微信商城系統盡在Micronet微網

    如需了解微信商城,可撥打全國免費電話400-830-8248

聲明:本網部份文章為轉載文章,在每篇文章底部有說明,文章的觀點和立場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不代表微網立場,若是文章轉載中有侵范您的權益,請發郵件到 493149@qq.com或致電13922854199通知刪除,謝謝!

QQ咨詢  技術總監  微網顧問  陳經理  渠道經理  

免費電話 免費熱線:400-830-8248  

微信咨詢  

注冊開店

代理加盟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