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60年代的電視節目——比如《杰森一家》(The Jetsons)——曾預測21世紀的天空將充斥著會飛的汽車和空中機器人。馬蒂·麥克弗萊(Marty McFly)于1989年拍攝的經典穿越電影《回到未來2》中,他進行時光旅行的時間點是2015年10月21日,那個他所看到的未來俘獲了數百萬人的想象力。但是今天,我們卻生活在一個由直播、智能手機和社交網絡主導的世界里——這個“未來”并沒有漫天的飛行汽車或懸浮滑板。
在短短10年甚至更短的時間里,Uber、Lyft、DoorDash、AirBnB等應用程序已經擁有了數以百萬計的用戶,幾乎每個人的智能手機上都安裝了這些應用。像Siri和Alexa這樣的個人語音助理已經成為了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如果有人說世界在過去10年里沒有改變,那他就太天真了。這種技術增長和變化的趨勢很可能在未來十年甚至更長時間內持續下去。
遙想新千年伊始之際,信息技術領域最受關注的熱點是千年蟲。“當2000年1月1日零點的鐘聲敲響十二下時,iPhone、Twitter、Facebook、4k、5G以及我們今天知道的所有其他有趣的東西都并不存在。而現在,當一個新的二十年開始時,世界會迎來什么變化呢?
2020年帶來了許多改變“世界規則”的技術變化,我們將全面迎來(或者早已接受)這些新趨勢。有些變化已然存在,并且在現代企業中很常見;而另一些新技術成為了徹底改變我們生活、工作和社交方式的“最佳選擇”。當我們所了解和喜愛的現代技術伴隨新的案例乃至應用場景而發展,我們將見證全新的機會。
在2019年10月舉行的Gartner年度信息技術研討會上,這家全球領先的信息技術研究和顧問公司對2020年做出了預測:未來主要的戰略性技術趨勢包括兩個領域——以人為本和智能空間。
超級自動化將全面提升任務自動化的層次。它是對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等先進技術的應用,以比傳統自動化更有影響力的方式實現自動化過程(不僅是任務本身)。它是多種機器學習、打包軟件和自動化工具的組合,需要多種工具配合以取代人類參與任務的部分。這一趨勢始于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 RPA),但隨著過程智能、內容智能、人工智能、光學字符識別和其他創新技術的發展,超級自動化技術將實現全面增長。
多重體驗技術實現了從二維屏幕和鍵盤界面到更加動態、多模態的“界面世界”的巨大轉變。在這樣一個世界中,我們沉浸在無處不在、無所不能的交互技術中。目前,多重體驗技術專注于使用增強現實、虛擬現實、混合現實、多通道人機界面和傳感技術帶來沉浸式體驗。
人工智能交互平臺已然改變了人們與數字世界互動的方式。而除了交互,虛擬現實、增強現實和混合現實正在改變人們對數字世界的看法。這種感知和交互的聯合轉變將導致未來的多感官、多模態體驗。在未來十年,這一趨勢將帶來所謂的環境體驗(ambient experience)。
技術民主化是指技術對于更多人而言變得更可及的過程。
這意味著讓人們可以輕松獲得技術或業務專長,無需深入且費錢的培訓。隨著“公民開發者”的興起,這一趨勢已經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從歷史上看,自動化是由信息技術管理和部署的,但機器人流程自動化和隨之出現的數字工人改變了這一點。我們現在看到了新一代的公民開發者——比如商業分析師,他們完全可以借助自動化編碼來完成分析工作。這一趨勢將集中于四個關鍵領域:應用程序開發、數據分析、設計和知識領域。根據Gartner的說法,這些工具的設計目的可能是“生成合成的訓練數據,這有助于解決機器學習模型開發的實質性障礙。”
總的來說,新技術和改進的用戶體驗將使技術行業以外的人也能夠獲得、使用技術產品和服務。
人類增強技術專注于探索如何利用技術增強人的認知和身體體驗。波士頓動力公司(Boston Dynamics)等企業已經開發出各種各樣的人類增強設備,可以在工廠乃至戰場上使用。
我們已經看到智能手機和智能可穿戴設備的普及。新的應用場景包括使用這些可穿戴設備來提高礦業工人的安全系數。在零售和旅游等其他行業,可穿戴設備可以用來提高工人的生產率和能力。
消費者越來越意識到他們的個人信息是有價值的,而企業組織也認識到存儲和管理個人數據的風險越來越大。各國政府正在實施嚴格的立法來確保個人信息數據安全,而透明度和可追溯性正是支持這些數字倫理和隱私需求的關鍵因素。
未來幾年,世界各地可能會出臺更多類似歐盟《數據保護通用條例》(GDPR)的法規。
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和組織開始部署人工智能并利用機器學習代替人類做出決策,透明性和可追溯性的問題值得進一步關注,可解釋人工智能(explainable AI)和人工智能治理(AI governance)將迎來一波發展。這個趨勢需要專注于信任的六大要素:道德、誠信、開放、責任心、能力和一致性。
邊緣計算(edge computing)是一種拓撲結構,在這種結構中,信息處理和內容收集與交付被放置在更靠近信息源和使用者的地方。這樣可以減少延遲,并在邊緣設備上實現一定程度的自主化。
邊緣計算誕生于物聯網(IoT)系統的需求。來自Gartner的布萊恩·伯克(Brian Burke)表示:“隨著邊緣設備擁有越來越復雜和專業的計算資源和更多的數據存儲,它將成為幾乎所有行業和使用案例的主導因素,包括機器人、無人機、自動駕駛汽車和操作系統在內的復雜邊緣智能設備將加速這一轉變。”
這將擴大設備作為智能空間基礎的作用,并使關鍵應用程序和服務更貼近使用它們的人和設備。
到2023年,邊緣智能設備的數量可能比傳統IT設備多20倍。
大多數人認為“云”處于某個獨立的位置——它就在“空中某個地方”。然而,分布式云改變了這一印象:數據中心所在的物理位置變得越來越重要,解決監管問題和延遲問題以及諸如此類的問題也正在引發更多關注。
如今,分布式云使得數據中心可以位于任何地方,而原始的公共云服務負責服務的操作、治理、更新和演化。這代表著從大多數公共云服務的集中化模式將發生重大轉變,并將引領云計算的新時代。
自主化設備是使用人工智能來自動化執行以前由人類完成的功能的物理設備。目前最受關注的自主化設備包括機器人、無人機、自動駕駛車輛和自動家用電器。這些設備的自動化超越了嚴格的編程模型所能提供的程度,它們利用人工智能來更自然地與環境或者人類實現交互行為。
隨著技術能力的提高、法規的允許和社會接受度的增長,更多的自主化設備將被部署在開放的公共空間。
雖然區塊鏈已經存在了幾年,但是由于技術和管理上的一些問題,它的商業化部署進行得很慢。事實上,區塊鏈有潛力通過建立信任、提供透明度和跨業務生態系統的等值交換來重塑行業,從而潛在地降低成本、減少交易結算時間、改善現金和物料流動。
報告指出,區塊鏈的另一個潛在領域是身份管理。智能契約可以被編程到區塊鏈中,事件可以觸發動作;例如,付款是在收到貨物時才發放的。然而,布萊恩·伯克說,由于一系列的技術問題(包括糟糕的規模化和互操作性),部署區塊鏈對于企業來說仍然是不成熟的。他表示:“盡管存在這些挑戰,但潛在的巨大收入意味著企業組織應該開始評估區塊鏈的可行性,即使他們預計短期內不會主動采用這些技術。”
超級自動化等不斷發展的技術表明,商業世界迎來了數字轉型的機會。然而,這些技術也會通過攻擊潛在的薄弱點造成安全漏洞。未來的人工智能安全將有三個關鍵的視角:一是保護AI的驅動系統,確保人工智能訓練數據、訓練管道和機器學習模型的安全性;二是利用人工智能增強安全防御,比如利用機器學習來發現網絡安全過程中的攻擊;三是預測攻擊者惡意使用AI的過程——識別這些攻擊并防御它們。
總而言之,2020年對企業來說是機遇與挑戰并存的一年。毫無疑問,拒絕改變會讓企業落后于時代潮流;只有接受變化趨勢、采用新技術,才能在市場上始終保持競爭力。你是否有足夠的勇氣去擁抱這些改變未來的趨勢?
文章編輯:Micronet微網 最好的微商城盡在Micronet微網
如需了解更多微商城資訊 可報名申請或撥打全國免費電話400-830-8248
聲明:本網部份文章為轉載文章,在每篇文章底部有說明,文章的觀點和立場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不代表微網立場,若是文章轉載中有侵范您的權益,請發郵件到 493149@qq.com或致電13922854199通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