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家便利店,里面既有顏值高、味道好的鮮食甜點,又有當地最具代表性的爆款小吃,不僅有取款、訂房等便民服務,還有微笑送出關心的店員,你會愿意經常光顧嗎?
近日,億邦動力與Today便利店相關負責人聞鶯進行了一次對話,了解了Today便利店在運營之外的獨特經營理念。
放慢擴張 推出新標準店
Today便利店“出生”于南寧,2008年創立以來,有近6年都以傳統便利店形式積累著運營經驗。直到2014年,Today便利店才真正進入資本視野,只是這一進入,便成了備受青睞的選手:
2014年6月,獲得紅杉資本、蒙牛創始人牛根生A輪5500萬投資。
2015年7月,獲得仟吉集團董事長陸偉、邢瑋等A+輪3000萬投資。
2017年11月,完成B輪2億多元融資,由信中利集團領投。
2018年5月,獲得美國泛大西洋資本集團3億元B+輪投資,估值超30億元。
……
據了解,2017年Today全年營收達7.3億元,銷售額同比增長超2倍。截至2018年底,成立10年的Today擁有約400家門店,而這些門店主要集中在武漢、南寧、長沙。
Today創始人宋迎春曾就職于蒙牛,負責西南大區業務,這是Today發源于南寧的主要原因。2014年融資之后,Today開始向外拓展,繞過已經被7-11攻占的北京和滿是全家的上海,選擇了年輕人多,炎熱時間較長的武漢。
“便利店行業有明顯的季節指數,如果全年銷售是1,那么冬天可能是0.8,夏天可能是1.2。天氣冷消費者不愿意出門,某種程度上天氣熱的地方更適合便利店的發展。” 聞鶯介紹,Today的400家門店中,300多家都在武漢,近三年來,擴張速度一直在加快。
“不過,今年我們有意放緩拓展速度,希望探究便利店究竟應該是什么樣子。” 聞鶯告訴億邦動力,區別于80㎡左右的一般門店,Today在總部樓下開了一家僅背靠一面墻,約170㎡的全開放新型門店——新標準店。
她表示,新標準店最明顯的特點包括:(1)可以承載更多低溫柜,存放更多鮮食;(2)可作為前置倉支撐線上運營。據介紹,該門店開業單日銷售破十萬,此后單日銷售約在3萬元,且至今仍保持著增長。
聞鶯稱,未來一段時間,Today將主打新標準店,一方面提升客戶體驗、提升Today在商圈場景的市場地位,同時防止小空間限制了單店極致的增長空間。“小店難以承載更多好的商品和體驗,這樣的門店數量也許不多,但每一家都是高質量。”
真正的市場空間在哪里
在聞鶯看來,更多品牌陸續進入武漢對市場是利好,因為“大家可以一起培育市場”。只是,在多品牌競爭的環境下,Today已經開始了數字化轉型。
據透露,Today于2017年成立技術中心,目前該技術團隊已有130人。2018年9月,Today自主研發的新零售云平臺在全國門店上線。該平臺融合門店終端、供應鏈體系等的實時數據,依據大數據算法,指導每家門店按所在生活圈、天氣、節令進行差異化經營,實現“千店千面”。
而在線上,Today已有半小時配送、預定自提等基于小程序的服務。“Today也會很快推出自己的App,因為App業務邊界不同,能為消費者提供更豐富、流暢的體驗,沉淀下來的數據也會更多元。”
聞鶯表示,便利店探索新零售的基礎是線下線上的結合,“容納”更多優質商品和服務,以巨大流量鏈接更多優質合作伙伴,使每家門店覆蓋周邊幾公里生活圈。
(注:2017年,Today兩年以上的既存店年坪效達到了4.2萬元,日商約1.2萬元。)
即使各方面數據已經達到平均水平以上,Today仍看到了國內便利店市場巨大的潛在空間。
“在日本,一個十字路口就會看到好幾家便利店,而且都是盈利的。”她用兩個數字說明了國內便利店的發展空間:在日本,平均一家便利店覆蓋0.2萬人即可盈利,而國內即便在武漢這樣的“年輕化城市”,也需要覆蓋上萬人。顯然,其中的差異在于人們對便利店的依賴程度。
“十年來,日本很多優質單品小店都消失了,因為優質單品進入了便利店的渠道售賣。”聞鶯介紹,之所以日本的便利店特別受歡迎,是因為它“包羅萬象”,并且每個單品都可以讓消費者產生愉悅,“日本便利店冷柜很多,每一類鮮食、甜品都有自己的目標客群。”
據悉,日本部分連鎖便利店面積可達400㎡,消費者不僅可以便捷買到可口的食品,還可以隨時買到藥妝、特供的季節性商品等,店內甚至設有取款機、民宿對接等便民服務。在這些方面,國內便利店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雖然便利店行業很苦,利潤要像撿鋼镚一樣一點一滴積累,但我們很有信心,堅信便利店會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 聞鶯笑稱,當你想立刻吃到一根干凈且有品質烤腸的時候,恐怕只有便利店可以做到。
目前,Today正加大開發在地化美食,如南寧門店的卷筒粉,武漢門店的熱干面等。2015年,Today在武漢僅20余家店時就斥資數千萬元投建了系列鮮食工廠,這一當時極不利于盈利的決策,如今成為Today區別于同行的重要壁壘。
行業關鍵詞:集中和溫度
“便利店行業很特別,各家品牌的優勢都是區域性的。”聞鶯介紹,便利店要遵循“集中開店”原則,因為鮮食保鮮期短難以跨區域配送,每到一個城市就要新建鮮食工廠,限制了擴張的速度。
也正是因為“集中”的特點,便利店行業很難形成所謂的格局。為了擺脫同質化,品牌必須不斷挖掘創新點。但聞鶯認為,當下風口中的智能體驗和IP營銷都僅僅是引流工具。
“這類的創新我們也一直在做,目的是給消費者一些新鮮感,而真正要留住消費者,與消費者的距離必須足夠近,同時有好的產品和服務。”她補充道,便利店應該像水一樣,在人們的生活里流淌,而距離也是可能通過線上運營去縮短的。
“市場變化太快了,聰明的經營者應該去想什么是不變的,消費者永遠需要更好的產品、服務和更低的價格。”她分享了一個零售行業專家的故事,有一天他去便利店買咖啡,發現機械臂沖的咖啡味道就是不對,后來他發現,是因為里面少了人情味。
聞鶯認為,便利店應該是城市里溫暖的存在,是人和人之間情感的一種鏈接。“曾經有一個加盟商,她說有一天經歷了非常大的打擊,下班后整條街都是黑的,突然看到一家Today就走了進去,店員把關東煮遞給她的時候說給你加點湯吧,我看你有點冷,然后她就哭了。這就是她想要開一家Today的原因。”
她預測,便利零售將會走進辦公室等一切需要它的地方,承載它的可能是一個鮮食貨架,但并不是市面上擺著薯片的貨架,而是擺著白領們真正需要的三明治、飯團等一日三餐和即時所需的高粘性產品。在這樣的模式下,配補貨、貨損等運營成本又會成為挑戰。
“這對于原本就有門店的零售企業是一個機會,門店可以作為前置倉覆蓋一部分成本,結合線上渠道服務周邊區域。”聞鶯表示,不論市場環境如何改變,Today將始終圍繞消費者需求去深耕和探索,致力于讓城市生活更美好。
文章編輯:Micronet微網 最好的微商城盡在Micronet微網
如需了解更多微商城資訊 可報名申請或撥打全國免費電話400-830-8248
聲明:本網部份文章為轉載文章,在每篇文章底部有說明,文章的觀點和立場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不代表微網立場,若是文章轉載中有侵范您的權益,請發郵件到 493149@qq.com或致電13922854199通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