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將至,快遞業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業務旺季。調整快遞費用,也成為近年來部分快遞企業迎接這場大戰的慣用手段之一。在目前單票收入走低的大環境下,快遞企業在這一節骨眼上提價固然有其考量,但能否借此提升服務質量,仍是消費者所關心的問題。 再啟漲價潮序幕 9月21日,中通快遞發布關于調整部分地區快遞費用的通知。公告稱,基于快遞行業發展現狀與趨勢,為了進一步維護服務品質和提升客戶滿意度,從今年10月1日起啟動快遞費用調節機制,調整全國到上海地區的快遞費用,具體費用調整幅度,由當地服務網點根據總部指導建議并結合各自實際情況實施。 另據多家媒體報道,韻達股份近期也向各網點發布“調整到達上海地區快件派費”通知,將各網點到達上海地區的快件派費上調0.5元/票。中通挑頭,韻達跟進,今年快遞行業的漲價潮已然拉開序幕。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7年10月的10日及11日,也有兩家快遞企業先后發布告客戶書,宣布調整快遞費用,它們正是中通快遞及韻達股份。彼時中通表示,之所以決定調整運價,是由于受運輸、人工、原材料成本增加等影響。 價格戰陰霾未散 隨著近幾年“雙11”對快遞企業帶來的運力壓力逐年俱增,借由提價以發揮市場的調節機制,緩解業務及成本的雙重壓力,漸漸成為快遞企業面臨年度大考的共識。然而在部分快遞企業選擇借提價調節經營壓力的同時,如今的快遞行業似乎仍被“價格戰”爆發的陰霾所籠罩。 從各家快遞企業此前發布的半年報來看,2018年上半年通達系的單票收入總體呈現出下降趨勢。圓通單票快遞產品收入較去年同期下降0.06元至3.57元,降幅為1.60%;韻達單票快遞業務收入則同比減少0.25元/票至1.74元。 值得注意的是,韻達、圓通都在半年報中提及,由于電子面單使用率提升等原因,導致業務收入或成本下降。可見單票收入的下降,實質上得益于快遞企業成本管控能力的增強,并由此為基層加盟商帶來了讓利空間。 具體到個別快遞企業而言,借由成本優化,進而采取低價增強競爭能力自然大有裨益,然而對行業競爭而言,這一現象則并非完全是好事。國金證券分析師蘇寶亮就曾指出,快遞單票收入處于較低水平,快遞公司所提供服務存在同質性,不排除快遞公司間進行價格戰搶占份額,降低行業盈利水平。 盡管從數據來看,得益于各家快遞企業對成本的管控能力持續增強,企業讓利于加盟商的空間也不斷擴大。然而由于快遞業的競爭格局仍未擺脫同質化僵局,類似韻達等企業選擇通過大幅降低單票價格以換取市場占有率增長,這樣的“引戰”做法,恐怕不乏在快遞末端引發價格戰的可能。 有分析認為,面對“雙11”暴增的業務壓力,韻達也開始選擇提價加以應對,對于緩解快遞行業“價格戰”而言或許起到一個良性的導向作用。不過對用戶而言,相比于價格,物流體驗已經成為最為關心的問題。如何在提價的同時提供相應價位的快遞配送服務,值得相關快遞企業思考。 文章編輯:Micronet微網 最好的微商城盡在Micronet微網 如需了解更多微商城資訊 可報名申請或撥打全國免費電話400-830-8248
聲明:本網部份文章為轉載文章,在每篇文章底部有說明,文章的觀點和立場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不代表微網立場,若是文章轉載中有侵范您的權益,請發郵件到 493149@qq.com或致電13922854199通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