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比特幣成為全球最火爆的投資,而在過去八年里,它總共上漲了2200萬倍,今年以來累計上漲逾1,700%,一次次高升,一步步地挑戰人們的神經末梢,究竟比特幣是“何方妖怪”,都是充滿謎團,筆者就給你清點一下比特幣的三大謎團。
第一大謎團 中本聰是誰?
比特幣三大謎團:是否還會繼續上漲,到底是誰在背后操作?
比特幣風靡全球,但是其創造者的身份卻無從得知。其創造者被稱為中本聰,自稱日裔美國人,日本媒體常譯為中本哲史。
關于比特幣的創造者,已知的確鑿事實是,2008年秋,中本聰發表了一篇名為《比特幣:一種點對點式的電子現金系統》描述了一種新型數字貨幣。通過一個名為挖礦的程序,比特幣是通過“挖礦”而得到的,挖礦所耗費的勞動時間是比特幣的價值,在挖礦過程中利用計算機的運算能力,利用散列函數開發出一個包含所有交易記錄的區塊,在這個過程中曠工有機會可以得到一筆比特幣,礦工們“挖礦”行為同時也保障了整個比特幣機制的運轉,當比特幣數量接近2100萬個上限時,礦工們雖然難以通過挖礦得到報酬,但是在中本聰的設計中,礦工們維護正常運行可以在交易額中抽取1%的手續費,這保障了比特幣機制的有效持久的運行,系統最終只能創造出2100萬枚比特幣。2009年,他發布了首個比特幣軟件,并正式啟動了比特幣金融系統。2010年,他逐漸淡出并將項目移交給比特幣社區的其他成員。
在中本聰創立系統的這一過程中,一直使用電子郵件與人交流,保持他的神秘感,從未透露任何個人細節,并且拒絕電話交談或當面會晤。他的英文書寫如母語般純熟地道,卻從沒有使用過日語。用他的姓名在網上搜索,無法找到任何與這個人相關的信息。各種跡象表明,“中本聰”(“中本哲史”)可能是一個虛構身份。
中本聰在任何發言的地方,使用英式英語和美式英語來回切換,并且全天任何時間均發表過言論,這顯示他或者是有意隱瞞自己的國籍和時區,或者是賬號的背后有多人操縱。
有很多人士對比特幣這位神秘人物進行了猜測,想要揭開他的神秘面紗。
猜測一:日本數學家望月新一(Shinichi Mochizuki)
2012年5月,計算機科學家泰德•尼爾森(Ted Nelson)認為中本聰是日本數學家望月新一(Shinichi Mochizuki)。他認為望月新一頭腦聰明,研究領域包含比特幣所使用的數學算法,這種算法望月新一在其領域經常使用,望月習慣于獨自工作,發表論文后讓其他人自己理解,望月本人對這個猜測已經給予否認。
猜測二:喬治華盛頓大學教授Nick Szabo
2013年12月,Szabo熱衷于中心化貨幣,發表過一篇關于“比特黃金”(bit gold)的論文,涉及比特幣的信息,他非常熱衷于使用化名發表文章和觀點,Szabo談起比特幣創造者時表示:“在我認識的人里面,對這個想法足夠感興趣,并且能付諸實施的,本來只有我自己、戴維(Wei Dai,音譯)、Hal Finney三個人,后來發現這三人均不是中本聰本人。
猜測三: 日裔美國人多利安•中本
2014年3月6日。新聞周刊記者稱自己已經找到真正的中本,是一個居住在加利福尼亞州的日裔美國人,名叫多利安•中本,當記者去采訪時,多利安的回答好像承認了其比特幣創造人的身份:“我已經不再參與它了,不能討論它。它已經被轉交給其他人。他們現在在負責。我已經沒有任何聯系。”報道被公開后受到了包括比特幣社區在內輿論的質疑和批評,但同時也引起了媒體的巨大興趣。當天晚些時候,中本聰本人站出來否認稱:“我不是多利安•中本。”最有力的猜測也不復存在。當然,還有人猜測這個中本聰不是一個人,他可能是一個團體。記者們紛紛猜測,有人認為是芬蘭經濟學家Dr Vili Lehdonvirta和他的研究生們,有人認為是美國研究人Vladimir Oksman和他的同行們,還有人認為是多個公司合作,三星(Samsung)、東芝(Toshiba)、中道(Nakamichi)和摩托羅拉(Motorola)合作形成的,通過“中本聰”的化名來發表觀點,以上的均否認。
在所有人的猜測和記者們進行的調查中,中本聰的身份可以說變化萬千,他變成了一個巨大的謎團,就像所有人猜測的那樣,他也許是一名年輕的經濟學研究者,也許是一名歐洲的普通的程序員,也許是一名什么頭銜都沒有被我們忽視的路人。更多人認為是一個群體,這個已經登上全球富豪榜第 44 位的神秘人物,究竟他是誰,至今無人解答。
第二大謎團 比特幣會一直漲下去嗎?
有人將比特幣比喻成一輛沒裝上剎車器的火車,加密貨幣經歷爆發性的增長,2009年,比特幣在全球金融風暴后誕生,充分展現去中心化的特點,用戶之間可匿名進行交易,而且這不受任何政府或司法系統管制。自從入市以來,比特幣受到了各路人士不同的看法。
很多在金融行業赫赫有名的人物都不看好加密貨幣。摩根大通首席執行長Jamie Dimon,他是華爾街的傳奇人物,被稱為世界上最讓人敬畏的銀行家,也是全球500強最年輕的總裁,他形容比特幣是一場“騙局”。他說:“比特幣泡沫將比郁金香泡沫更糟糕。它不會有好的結局,有人會因它而喪命。”
投資大師吉姆·羅杰斯Jim Rogers,被譽為最富遠見的國際投資家,是美國證券界最成功的實踐家之一。他認為比特幣看起來就像一個泡沫。他的投資建議涵蓋了很多領域,但卻比特幣持有看跌態度。羅杰斯表示他確實錯過了比特幣,盡管如此,從技術上而言,羅杰斯依舊認為比特幣是一個泡沫。
前美國聯邦聯儲局主席珍妮特·耶倫(Janet L. Yellen),是美聯儲百年歷史上第一位女性掌門人,也是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保羅之后的首位民主黨背景的美聯儲主席,她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就目前而言,比特幣在支付體系中所扮演的角色是非常小的,它并非一種穩定的價值來源,也并未構成一種法定貨幣。它是一種極具投機性的資產。”
當然,這些金融人才的話也不能不相信。2017年5月,勒索病毒“想哭”(WannaCry)席卷全球,電腦用戶要贖回電子文件須支付比特幣,造成了大量的損失,所有投資者陷入恐慌,也加深人們對加密貨幣的負面觀點。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比特幣的價格不斷上漲,也讓它的支持者不斷涌入。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boe)和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團(CME Group)推出比特幣期貨時,將比特幣推入了另一個高峰。12月10日開始交易。上線第一天,三次觸發熔斷!12月11日,比特幣期貨正式在芝加哥期權交易所共達成約3000張合約,以18740美元收盤。
德意志銀行發布報告寫道,加密貨幣有可能日后成為新的資產類別,但這需要更多監管。他們認為加密貨幣是有潛力的,不過,如果沒有中央機制的支持,它難以獲得全球認同。”
比特幣交易商Bitcoin Exchange總裁關旨斌接受訪問時表示,近期都出現斷貨現象,購買比特幣比脫售的人還多。這些比特幣的支持者認為比特幣的存在各種優勢,比如交易成本得到了有效的降低、結算時間縮短,同時客戶的隱私得到很好的保護,他們認為部分全球商業活動最終將以比特幣結算。他們主張最終只會發行2,100萬枚比特幣,就從根本上杜絕了比特幣被貶值的可能性,比特幣的價格也應會上漲。但是,需要考慮的是,盡管比特幣供應規模有上限,但與之競爭的各種加密貨幣的總供應量是無限的,比如現在就有的比特幣現金(Bitcoin Cash)和萊特幣(litecoin)。從12月22日下午開始,虛擬代幣市場出現集體暴跌,臨近北京時間當天23時左右,包括比特幣在內的多種虛擬代幣出現全面下跌,平均跌幅超過30%。比特幣起伏不定,日后發展難以預料。
究竟比特幣是否還會繼續上漲,到底是誰在背后操作,大莊操作的背后的真實目的,我們無從得知,但是筆者認為,比特幣是風險極高并且波動性非常大的一種投資方式,想要投資,需要謹慎思考。
第三大謎團 哪種數字貨幣會再現比特幣神話?
隨著比特幣的走紅,人們開始將投資的目標定在數字貨幣上,確實數字貨幣的價格一直隨著比特幣飆升,水漲船高。萊特幣是第一種主要的比特幣替代性貨幣,萊特幣問世的時間已經夠長,并擁有足夠多的研發人員,因此似乎比一些較新的幣種更加穩定,今年以來狂飆75倍,比特幣大漲,讓投資者對數字貨幣很有信息,并且愿意投資于數字貨幣。尤其是日韓國家,加密貨幣在日本、韓國等一些國家得到很大的認可。
韓國散戶投資者推動數字貨幣價格大漲,盡管韓國政府想要打壓,韓國政府召集法務部、科技信息通信部、企劃財政部、金融委員會、國稅廳、產業部、警察廳等相關部門官員召開會議,不讓數字貨幣席卷韓國,但是這絲毫不阻礙韓國民眾購買數字貨幣的熱情。現在從老到小,韓國全民都加入到這場數字貨幣的交易中。但是這些韓國交易者,很多都是對金融知識了解甚微,有的甚至壓根就不知道什么是比特幣,什么是數字貨幣,只想要通過這個賺取高額的利潤,韓國政府對這方面表示,必須要控制比特幣等數字貨幣在韓國的繼續蔓延,減少一旦產生暴跌等問題,造成的大量損失和韓國民眾的恐慌。
當然除了萊特幣以外,還有很多比特幣的替代品,比如說以太幣、瑞波幣(Ripple)、比特幣現金(Bitcoin Cash)。目前市值超過10億美元的加密貨幣有26種。但是在2017年之前,只有比特幣和以太幣的市值超過了10億美元。所以說,這一年改變了整個數字貨幣的市場。
究竟這類的數字貨幣是否能夠像比特幣一樣,暴漲至今,這個不好說,但是伴隨著比特幣的瘋漲,這類貨幣小幅度的增長是必然的,當然這類的數字貨幣同比特幣一樣,存在著很多的不可控的風險和現在還不夠成熟的監管機制,存在著很大的泡沫,一旦比特幣崩盤,這類貨幣定會產生連鎖反應,也會出現危機,究竟數字貨幣可以作何發展,還是一個謎。
文章編輯:Micronet微網 最好的微商城盡在Micronet微網
聲明:本網部份文章為轉載文章,在每篇文章底部有說明,文章的觀點和立場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不代表微網立場,若是文章轉載中有侵范您的權益,請發郵件到 493149@qq.com或致電13922854199通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