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曾經的PC霸主,多年的IT領軍企業,如今的日子過得有些艱難。根據IDC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在全球PC市場,惠普的總出貨量計1310萬部,而聯想總計1230萬部,落后80萬部。這是自
2013年以來,聯想成為世界第一PC廠商之后,首次落后于自己的競爭對手,痛失霸主地位。不僅如此,聯想集團的其他業務主要業務也面臨巨大考驗。不僅如此,聯想集團的其他業務主要業務也面臨巨大考驗。聯想的2016/17財年中報顯示(聯想財年為當年4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其主要三個主營業務同時下跌:個人計算機和智能設備業務,收入同比下跌8%,移動業務同比下跌10%,數據中心業務收入同比減少4%。最新的三季報顯示,雖個人計算機和智能設備業務收入止跌微升2%,但是移動業務和數據中心業務同比分別下跌23%和20%,呈加速下滑之勢。根據聯想2月底公布的,截至
2017年3月底止的第三季業績,凈利潤只有0.98億美元,同比大幅下跌67%。收入下滑,市場萎縮,使得聯想集團在整個大聯想的業務重要性,也在逐步下降。4月6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聯想集團母公司——聯想控股的掌舵人,柳傳志這樣評價當下的聯想集團:“從去年業績來看,聯想集團僅是聯想控股旗下貢獻不到三成凈利潤的子公司。”
2016年11月,聯想集團董事長楊元慶在內部信中提到,聯想的戰略就是“吃著碗里的,看著鍋里的,種著田里的。”所謂“碗里的業務”就是個人電腦業務;“鍋里的業務”是指移動和數據中心業務;“設備+云”則是“田里的業務”。如今,碗預凈、鍋將干,而田未孰。曾經聯想,為何落到如此地步?移動業務之殤 聯想集團取得現在的成績,很大程度得力于在PC市場上的成功。
2004年,已經在亞洲市場取得25%的份額的聯想,突然對外宣布,收購IBM的PC業務。這個在當時被稱為“蛇吞象”的收購,在其后很長一段時間里,在經濟學課堂上被當做一個反面案例來介紹。理由是,出于安全擔憂,美國政府開始限制使用并購后的IBM電腦。更重要的,因對中國產品質量的一貫擔心,美國的普通用戶也開始紛紛轉向戴爾等其他美國品牌。當時的惠普CEO梅格?惠特曼表示:“聯想收購IBM x86業務四個月來,惠普已經從IBM手上贏得六百多個訂單。每天惠普的利潤都在不斷增長。”不過當時的聯想并沒被所動,而志在高遠。
通過多年的努力,2013年,聯想成了無爭議的全球PC老大,并保持至今。更重要的是,聯想PC通過IBM的收購一舉打開歐美市場,完成了聯想全球化布局。模仿總能成為成功的最短路徑。PC模式的成功,使得聯想自然而然的想在移動業務上再次重演。但是這一次,并不順利。聯想移動業務也曾輝煌過。
2012年,聯想手機的國內市場份額從前一年的4.1%猛增到11.0%,2013年,這個數字進一步提升到12.41%。當時的聯想手機在國內,座二望一,僅僅排名三星之后。楊元慶把當時聯想移動譽為:“最有希望挑戰三星和蘋果,是最有希望的聯想業務”。和PC業務一樣,在國內戰場取得成功之后,聯想移動把目光轉向了國際市場,方式依然利用國際大公司作為成功的跳板。這一次聯想的目標是通信巨頭——摩托羅拉。
2014年,在收購IBM PC業務整整10年之后,聯想花費29億美元從谷歌手中買下摩托羅拉移動公司。聯想預復制PC的成功,但結果不甚理想。2014的摩托羅拉早已經失去王者地位,市場份額早已少到可憐的地步。 在全球手機生產商中只排16位,占市場的份額只有1%,幾乎到了被擠出市場的地步,即便在美國本土,摩托羅拉占有率也很低。數據顯示,2014年,摩托羅拉在美國市場占的份額只有6.8%,遠遠落后被蘋果的42.5%和三星的29%,甚至排在LG、HTC之后。很顯然,聯想借此進入歐美市場的希望落空。重要的,斥巨資29億,連摩托羅拉手中最重要的王牌——專利技術都沒有拿到。收購之后,谷歌依舊擁有摩托羅拉的專利,而聯想只是擁有使用許可而已。落后的根源 開拓國際市場受阻,而國內市場又翻了天。
2014年,正在聯想為海外事業困惑不已的時候,國內移動的市場發生了巨大變化。當時國內市場,運營商對于渠道有絕對把控權,七成以上的手機由運營商賣出。以聯想為代表的,紅極一時“中華酷聯”,因與各大運營商的良好的合作關系,輕松占據手機市場的半壁江山。過于輕易的成功,讓聯想松懈了對于市場的判斷和創新的努力。當時,國內用戶已經完成了功能機的普及教育,正向高性能、高體驗的智能機轉變。一批以小米、OPPO、vivo為首的新興力量正在興起,而聯想對此的反映明顯滯后于市場。時任中國移動終端公司總經理的穆家松對此評價:“聯想在這場轉換中幾乎沒有任何準備。”市場是殘酷的,麻木帶來后果是,聯想移動從2014年以后大幅度下滑,到2016年,銷量排名已經排到了十名開外,僅僅賣出手機300多萬臺。這其中,還包括為數不少老舊機型。有媒體報道,聯想S920——這款款2013年上市的手機,依然在聯想的京東旗艦店售賣。即便在PC領域——安身立命之本,聯想的創新也顯得扭扭捏捏。收購IBM PC13年來,Thinkpad還是那個Thinkpad,小紅點依然是那個小紅點,除了慣例的升級硬件,聯想好像更多的滿足于軟件微創新帶來的安全感。后果就是,市場逐漸被Macbook、微軟Surface、Dell xps等等蠶食。雖有聯想Yoga試圖努力挽回顏面,但是對于整個市場的影響力正越來越小。
有數據顯示,聯想過去十年累計研發投入為44.05億美元,不及同為“中華酷聯”華為2014年一年的投入。其中僅2015財年研發占比收入達到2.6%,其余年份均低于1.9%。創新,正在逐漸成為聯想集團落后的根源。試圖轉變 面對困境,聯想試圖轉變。
2016底,楊元慶宣布了聯想新的戰略目標:短期內將加大PC產品研發力度,為PC加入智慧和云服務的新元素,形成“PC+云”的新常態。中期目標是移動業務和數據中心業務。長期目標是,打造基于人工智能技術和云服務的新型智能終端,發力“設備+云”領域。也就是說,未來的聯想準備在即將到來的萬物互聯時代再次一試身手。其實說到底,聯想在中國互聯網的前兩次大潮的征戰中,戰略上一直高人一籌:PC時代無可非議的一哥,移動互聯網時代也布局甚早,只不過,一度輝煌,多年的霸主,讓其在成功光環下,忽視了自己因龐大而成的陰影,變得有些麻木,步履蹣跚。這一次,聯想瞄準人工智能、萬物互聯,再次站在戰略發展的制高點上。但是,如何忘掉王者身份,立足當下,以人為本,創新為根,完成破局,還要看聯想自己。只不過,留給聯想的時間還多嗎?
文章編輯:Micronet微網 最好的微商城系統盡在Micronet微網
如需了解更多微商城資訊 可報名申請或撥打全國免費電話400-830-8248
文章轉載于:http://www.yixieshi.com/87965.html
聲明:本網部份文章為轉載文章,在每篇文章底部有說明,文章的觀點和立場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不代表微網立場,若是文章轉載中有侵范您的權益,請發郵件到 493149@qq.com或致電13922854199通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