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消息,福布斯網站今天刊文稱,移動商務等新技術的崛起,有助于中國由出口、投資導向型經濟向國內消費導向型經濟的轉型,由占用勞動力較少的第二產業向勞動密集型的第三產業的轉型,將成為中國經濟轉型的催化劑。
以下為文章全文:
阿里巴巴創始人馬云表示,“在美國,電子商務只是在線購物;在中國,電子商務是一種生活方式。”阿里巴巴的崛起標志著中國互聯網和電子商務產業的快速增長。到2016年,中國將有7.3億網民和3.8億網購用戶,2010年時這兩個數字分別為4.6億和1.45億。
由于政府在電信基礎設施方面的巨額投資和實體零售業相對不發達,中國網絡零售業發展很快。相對而言,電子商務商品種類更多、價格更像、購物更方便。預計今年電子商務將占到中國零售總額的7.4%,覆蓋近半數的城市人口,中國將因此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子商務市場。
移動商務的迅速崛起
在電商領域,移動商務正在成為中國經濟中的一個重要部分。中國消費者還受到移動購物便利性的吸引,他們可以隨時隨地地購物,尤其是在通勤期間。69%的中國智能手機用戶曾通過智能手機購物,美國的這一比例僅為46%。另外,中國三大電信運營商也在投入巨資升級網絡。2014年7月,它們聯合公布了建設全國性4G網絡的計劃,目標是向10億用戶提供高速移動寬帶連接。
移動購物和支付是相互關聯的。中國移動支付系統日趨普及推動了移動商務的發展。自2010年6月以來,中國人民銀行向非金融機構發放了逾200個第三方支付服務牌照,并頒布了移動支付服務標準。這兩項舉措引發了中國移動支付市場的爆炸性增長,2014年第三季度移動支付交易金額達到1.43萬億元(約合2280億美元),是上年同期的5倍。
在移動設備普及率高、移動網絡連接增加、移動支付快速發展的推動下,中國移動商務市場規模由2011年的120億元(約合19億美元)增長至2014年的8280億元(約合1320億美元),占到電子商務市場的約五分之一。據咨詢公司艾瑞預測,到2016年,中國移動商務市場規模將達到2.8萬億元(約合4500億美元),占到電子商務市場的逾半數。在中國,移動將很快成為人們購買商品和服務的最重要平臺。
經濟轉型的催化劑
據摩根士丹利亞洲區主席史蒂芬•羅奇(Stephen Roach)稱,移動商務等新技術的崛起“能真正促進中國由出口、投資導向型經濟向國內消費導向型經濟的轉型”,由占用勞力較少的第二產業向勞動密集型的第三產業的轉型。
鑒于中國實體零售業相對不發達和效率低下,電子商務和移動商務將在釋放中國消費者的購買力方面起到關鍵作用,在較小的城市尤其如此。在較小的城市,移動設備是上網的主要方式,實體零售店商品種類不夠豐富。咨詢公司麥肯錫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盡管人均收入較低,四線城市消費者在電子商務方面的支出與二、三線城市消費者相當,因為他們的網購支出在可支配收入中的占比更高。
電子商務和移動商務能增加消費者的支出,因為在全部的網絡購物支出中,取代線下購物支出的部分只占61%,意味著“增量消費”占到網絡購物支出的39%。據估計,到2020年,網絡購物將推動個人消費增長7%,2011年時這一比例僅為2%。
在今年的全國人大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公布了“互聯網+”戰略,目的是使科技產業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下一個引擎。移動商務的發展將刺激就業、收入和服務產業的增長。未來數年網絡零售業將創造約300萬個高技能工作崗位,員工收入在營收中的占比也高于實體零售業,部分原因是雇傭有更多受過高等教育的員工,這有助于推動大學生就業。
根據美國和日本的研究,電子商務和移動商務產業能通過投資更高效的系統提高員工生產率。例如,在中國較大的城市,大多數快遞公司已經部署半自動化的分揀中心。網絡零售業還推動了相鄰產業的發展,例如價值13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795億元)的服務提供商產業(營銷和在線廣告、支付系統、物流、快遞和IT服務)。
由于移動設備不斷普及和移動支付系統的創新,中國移動商務產業將繼續快速增長,并最終超過實體零售業,這將有助于中國經濟向國內消費和第三產業轉型,在國內外創造增長機遇。羅奇說,“中國并非必須出口、建設實體商場,網上商城覆蓋范圍更大。”
文章源自福布斯網站 最好的微信商城系統盡在Micronet微網
如需了解微信商城,可撥打全國免費電話400-830-8248
文章轉載于:http://www.yixieshi.com/89345.html
聲明:本網部份文章為轉載文章,在每篇文章底部有說明,文章的觀點和立場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不代表微網立場,若是文章轉載中有侵范您的權益,請發郵件到 493149@qq.com或致電13922854199通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