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馬云將投資新媒體“Thrive”的消息吵得沸沸揚揚。商業大佬熱衷媒體并購由來已久,不過這次,人民日報罕見發聲質疑“媒資聯姻”背后的邏輯,為如火如荼的資本盛宴敲響警鐘。阿里、騰訊、萬達等商業巨頭為何偏愛媒體?納入巨頭業務版圖后的媒體是否淪為企業的營銷工具和廣告渠道?人民日報發文又有哪些深意?業內專業人士分析強調,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渠道”不再是傳統企業按傳統模式去執行把控的,而應該將“窗口”連接“渠道”,直接連接粉絲讓自由流量變現,同時也利用自身流量實現“跨界”,這才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真正垂直O2O模式。
BAT也偏愛利用媒體變身營銷工具和廣告渠道
近年來,商界巨頭收購媒體尤其是新媒體的案例屢見不鮮。近日,又傳出阿里巴巴集團主席馬云將投資新媒體“Thrive”的消息。商界巨頭們為何青睞傳媒行業?其對未來媒體發展格局又會帶來什么影響?事實上,這不是馬云第一次對媒體感興趣。去年11月,馬云洽購《南華早報》的消息就曾攪動社會輿論的一池春水。從2009年,馬云從著手架構電商平臺之外的“媒體王國”開始,阿里巴巴已經公開的傳媒并購或投資案例就達數十起,這些既包括2015年,阿里巴巴以12億元入股第一財經傳媒,也包括了對虎嗅網、36氪等新興互聯網媒體的投資,還包括了入股新浪微博等社交媒體,華數傳媒、優酷土豆等視頻網站。如今,阿里巴巴已經成功架構出一個體系完整的媒體集群。
除了馬云,許多商界大佬也都熱衷于媒體并購。去年7月,王健林領導的萬達收購瑞士盈方體育傳媒集團的交易正式完成交割。瑞士盈方為全球五大體育營銷公司之一,也是全球最大的體育電視內容制作及轉播公司。這意味著萬達掌握了世界上最頂尖的體育傳媒集團。 此外,復星與南方報業集團合資合作成立“廣東21世紀出版服務公司”,恒大收購香港的新傳媒集團,也都顯示出商業巨頭對媒體行業的巨大興趣。
利用窗口增強話語權
業內專業人士分析指出,在BAT(百度、阿里、騰訊3家企業的簡稱)中,騰訊和百度都在新聞內容領域擁有了自己的入口——騰訊新聞和百度新聞。而以電商起家的阿里則在媒體方面存在缺口,因此,其對傳媒行業的一系列收購行為某種程度上是為了補齊業務生態鏈上的媒體短板。
還有萬達也在布局“窗口”切入——盈方是世界上最好的體育電視內容制作公司之一,同時還負責國際足聯在亞洲26個國家和地區的足球賽事轉播獨家銷售權。這意味著萬達可以通過此次收購迅速找到世界體育產業的入口,實現快速切入。
從互聯網各方大佬布局“窗口”行為來看,增強話語權是他們頻頻出手的原因, 萬達對盈方體育的并購也是在這一邏輯下進行的。財團資本對媒體的投資很大程度上集中體現在財經媒體方面。目前,國內幾家財經媒體——21世紀傳媒、財新傳媒、第一財經、經濟觀察報等均已獲得國內各大財團的投資,這多少體現出財團們希望在財經輿論上掌握主動權的考量。而馬云在全世界范圍內招兵買馬,則更像在“下一盤很大的棋”。
在公眾號上發布營銷信息和用戶打開鏈接后到商家微商城
自媒體的話語權通過社交媒體成功登陸。越來越多的意見領袖從平臺中誕生,他們的觀點和作品不再受傳統媒體的限制,幾乎是井噴式的第二個戰國時代,百家爭鳴也百花齊放。而國內社群電商示范企業卻利用自身平臺幫助商家打造屬于商家自己的垂直O2O平臺,讓企業的公眾號這一對外窗口變身變現“渠道”,這便是社群電商的魅力所在。
在微信火熱發展的趨勢下,諸多企業商家都開通了屬于自己的微信公眾號,起初目的就是想要經營一個自己的天地,傳播自己的文化,但是內容傳播的時代已經進入成熟期,沒有開發的微信公眾號,僅可用作信息發布、品牌宣傳等圖文內容展示目的,不具備平臺化的功能,無法實現資源的真正轉化。在“互聯網+”成為時代主旋律的背景下,要想在巨大的現實壓力下突圍,利用O2O多用戶微信營銷系統或許就能實現。
文章編輯:Micronet微網 最好的微商城系統盡在Micronet微網
如需了解更多微商城資訊 可報名申請或撥打全國免費電話400-830-8248
聲明:本網部份文章為轉載文章,在每篇文章底部有說明,文章的觀點和立場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不代表微網立場,若是文章轉載中有侵范您的權益,請發郵件到 493149@qq.com或致電13922854199通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