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被上私鎖,近期隨著共享單車的出現,解決了很多人的短距離問題,也為人們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它同時也暴露了一些社會素養問題,暴露了人性的丑陋一面,比如在共享單車上上私家鎖。
共享單車被上私鎖!很多人覺得很氣憤,有市民爆料,位于麗江市區太和西路的廣源商廈內,停放的3輛小黃車被上私鎖后,不知何人打印了10余張“你的嗎?”的質問紙條。
共享單車被上私鎖
只見10余張將3輛共享單車從后輪到扶手貼得滿滿當當,每張紙條上都寫上了“公車私鎖,不要臉,你的嗎?”其中“你的嗎”3個字每張上還被重復了12遍,甚是醒目。
據爆料人稱,商廈為辦公樓,樓內公司很多,出入的人也雜,共享單車停在商廈本來就影響出行,上了私鎖后,很多人覺得很氣憤,看到有人貼出質問紙條后,不僅好笑還解恨。那么就會有人問共享單車上鎖會犯法嗎?
共享經濟也是法治經濟
各類共享單車流動在城市大街小巷的同時,對其惡意破壞、盜竊、任意占有等不法行為也在持續上升。日前,武漢警方啟動了打擊侵害共享單車違法犯罪行為的專項行動,并對相關違法犯罪案件提出法律適用指導意見。
共享單車興起之快,投放之迅猛,使用之廣泛,再次刷新了人們對新經濟成長速度的認知。僅一個武漢市,共享單車已經投放超過30萬輛,這個數字在提醒我們,共享單車已經不是少數人、少數區域的稀奇事、新鮮事,而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組成部分。充分重視這一交通出行方式中出現的侵害問題,讓打擊侵害行為“有法可依”,不僅是維護城市形象的必須,更是保障出行權益、維護公共秩序的必須。
掃碼就騎,隨騎隨走,“把方便留給下一個人”,共享單車從萌生的第一天開始,就要靠“兼顧他人權益”的意識和規則來支撐和運轉。正因為如此,當撬砸車輛、加裝私鎖、故意噴漆等問題不斷涌現,它在現實運行過程遭遇的“不規則”行為,也觸發了避免其走向“公地悲劇”的強烈呼吁。有媒體報道,在摩拜用戶當中,自發形成了一個專門舉報不文明用車行為的組織,他們自稱“摩拜獵人”。
這樣的行動昭示著,共享必須要靠共治來守護。面對共享產品遭遇各種人為的侵害,如果只有“一聲嘆息”,徒喚奈何,必然導致“破窗效應”,讓共享之路越走越窄。避免共享經濟走向無序和混亂,有賴于用戶的文明素養和道德自律,有賴于共享企業的技術手段,更有賴于法律手段劃出紅線,讓侵害共享成果的不法之徒,付出相應的違法成本,從而倒逼規則意識、文明意識的形成,更好地引導公眾共同維護共享經濟的運營秩序。
法治是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同樣也是新經濟的內在要求。新經濟生長的速度有多快,法律和監管跟進的速度就要有多快,新經濟對社會生活的影響有多深,法律和監管的介入就要有多深,這是互聯網時代給社會治理提出的一個重大考題。
現實充分表明,電子商務也好,共享經濟也好,有法可依,執法必嚴,才能興利除弊,才會有更加良性健康的運轉,秩序感和規則感才會更強。網絡社會的生活潮流勢不可擋,網絡社會的變化頻率也凸顯監管的復雜性,一步跟不上,就會步步跟不上,既沒有一勞永逸的辦法,也不能指望“一招鮮,吃遍天”。唯有保持敏銳的問題意識和法治跟進的緊迫感,才能讓互聯網更好地造福國家和人民。
兩個問題看透共享經濟
忽如一夜春風來,共享 +XX 百花開。就在科技圈還在討論共享單車是否可行的時候,各種共享 + 早已如星星之火,呈現燎原之勢。從共享充電寶、共享籃球、共享雨傘 ……,一夜之間似乎所有的物品都可以被共享 +。
如黑格爾所說 " 存在即合理 ",任何存在的事物都有其必然性。在王思聰為首的意見領袖看衰派,與陳歐為首的資本幫看漲派之間,近日來圍繞共享 + 的爭議不斷。其實總結下來,兩方討論的無非兩個問題,第一摩拜、ofo 帶來的 B2C 模式的共享 + 們是不是共享經濟?第二這些 " 共享 +" 究竟是風口還是偽需求?
共享+ 是不是共享經濟?
共享經濟概念源于美國,Uber 和 Airbnb 兩大獨角獸的崛起,讓共享經濟概念橫掃全球。而國內也有滴滴、小豬短租、螞蟻短租等類似平臺,因此共享經濟 "C2C" 固有印象成型。然而共享單車的出現,讓共享經濟形成兩派,一派認為以 Uber 和 Airbnb 代表的 C2C 模式才是真正的共享經濟,其他則是偽共享。另一派認為,摩拜、ofo 與各類共享 + 后起之秀們的 B2C 模式,也屬于共享經濟的一類。
出版《共享經濟》一書的羅賓 · 蔡斯被稱為共享經濟鼻祖,她有一個重要的觀念,就是共享經濟的使用者注重的是高質量低價格的服務,使用者更愿意只為資產使用的時間買單。雖然她和伙伴聯合創立的 Zipcar,是一個標準的 C2C 汽車共享平臺,但她從未將共享經濟概念與 C2C 進行捆綁。從內涵上講,C2C 還是 B2C 都不是重點,重點是 " 使用者更愿意只為資產使用的時間買單 ",就是物權的擁有權和使用權的分離,只要符合這一標準,它就是共享經濟。
從這個角度出發,無論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共享籃球還是共享雨傘,從類別上都可以歸為共享經濟。回答了第一個問題,那么第二個問題就比較復雜。
共享+ 爆紅,風口論 PK 偽需求論
我們先回顧一下,共享 + 之所以爆紅,要感謝王思聰和陳歐有關共享充電寶能否成功的爭論。尤其是王思聰的 " 共享充電寶要是能成我吃翔,立帖為證 " 看衰言論,讓這個本來是創投、科技行業內討論的話題,通過這種娛樂性方式呈現給大眾。然而從現狀來看,有關共享 + 的觀點主要分兩種,一種是資本方的風口論,一種是輿論中占據主流的偽需求論。
先來看風口論,資本方以動輒過億的投資,以行動表明自己的態度。共享單車方面,相關數據顯示,截至 2017 年 4 月,中國共享單車行業共計融資 90 億~100 億元人民幣。共享充電寶方面,有數據顯示截止目前包含騰訊、鼎輝資本、金沙江創投等超 20 家資本巨鱷機構對共享充電寶進行高達數億規模的投資。另外,如共享籃球 " 豬了個球 " 近日也完成千萬級 Pre-A 融資,共享雨傘也相繼在廣州、合肥等地出現。
而偽需求論,已成為大部分意見領袖持有的觀點。如自媒體三表龍門陣、" 俊世太保 " 創辦人李俊加之橫跨商業、科技、娛樂多領域 " 紅人 " 的王思聰,都對共享充電寶表示不看好。這種觀念間接的影響著大部分網友,對各類共享 + 不看好的輿論已成為趨勢。
正是這種對共享 + 兩極分化的觀念沖撞,讓其迅速成為全民話題。總結下來,看衰者的觀點無非兩點,一是這些單價不高的共享物,用戶完全有能力自買,所以是偽需求。另一點是共享 + 火爆不是市場驅動,而是資本驅動,違背商業基本規律終將淪為炮灰。
而資本方的風口論支撐則主要基于兩個判斷,一是剛需市場被打開。盈動資本創始合伙人項建標認為 " 規模租賃時代正在到來,使得物權和產權的重要性不斷降低。" 二是,想象空間大。金沙江創業投資基金合伙人朱嘯虎對共享充電寶持贊同態度,他認為共享充電寶的用戶觸達時間比較長,很有想象空間。
那兩種觀念哪個接近真相呢?我個人更傾向于風口論。
共享+ 是風口:使用權消費增長的必然
關于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共享籃球、共享雨傘等模式的B2C類共享經濟,是不是大勢所趨,此前科技商業預言家凱文·凱利的一段話,早已給了答案。他預言未來擁有資源的 " 使用權 " 比擁有 " 擁有權 " 更有價值,未來將會有更多東西被共享。而無論共享 + 后面是單車、充電寶還是雨傘,都符合凱文凱利所講的趨勢。
想要理解這個趨勢,首要要理解共享經濟模式和傳統經濟模式的最大區別,就是共享經濟帶來了物權的 " 擁有權 " 和 " 使用權 " 分離。傳統經濟模式中,想要使用一個物品,你要先購買獲得了 " 擁有權 ",然后才有使用權。在傳統經濟模式下,大量的購買行為是被浪費的。因此造成了兩種困境,一是家里買來的 " 無用 " 物品越來越多,二是為了省錢只好放棄部分低頻物品的 " 擁有權 ",進而導致喪失 " 使用權 "。
一個推銷界的經典段子,可以幫助我們很好的理解傳統經濟的這一弊端。
史上最牛的推銷員,一單賣出30萬元。百貨老板問推銷員如何做到的,推銷員解釋:" 一個男士進來買東西,我先賣給他一個小號的魚鉤 ,然后中號的魚鉤,最后大號的魚鉤。接著,我賣給他小號的魚線,中號的魚線,最后是大號的魚線。我問他上哪兒釣魚,他說海邊。我建議他買條船,所以我帶他到賣船的專柜 ,賣給他長 20 英尺有兩個發動機的縱帆船。然后他說他的大眾牌汽車可能拖不動這么大的船。我于是帶他去汽車銷售區,賣給他一輛豐田新款豪華型‘巡洋艦’。"
在傳統經濟的模式下,你想痛快的釣個魚,可能要花費30萬美元的代價。而共享經濟模式下,這位男士只需開著自己的大眾車到海邊,并再花費幾百美元 " 共享 " 個船和好魚竿就可以完成這種享受,而不必花費 30 萬買來一大堆并不常用的物品,這就是共享經濟的優勢所在。
共享經濟的出現,簡單來講,最大的價值是讓 " 使用權 " 的門檻降低。而且傳統的使用權和擁有權的捆綁,還限制了人類所有物的使用范圍。比如說,為了保護所有財產的安全,大家的做法是將所有物集中在家里或倉庫中。而交通便利解放了人活動半徑后,人在家里的時間越來越短,除了隨身攜帶的所有物(手機、鑰匙、錢包等),大部分場景下我們因物理距離原因,并不能隨地使用我們已經購買的大部分產品,就是說即使我們家里擁有充電寶、籃球、雨傘等物品,在其他場景中我們仍有 " 使用權 " 消費的需求。
去年,58 同城發布了《2016 上半年租房市場報告》,結果顯示:64% 的 90 后受訪者表示,平均在家中 ( 出租房 ) 每天只能待少于 10 小時的時間,扣除睡眠時間,居家時長更是少之又少。這種居家時間變短的情況,導致即使我們有足夠的錢購買很多產品,依然因為物理距離無法使用它們。那么,這就讓 " 使用權 " 消費需求被激發,而唯一能夠滿足用戶 " 使用權 " 消費只有共享經濟,無論 C2C 還是 B2C,滿足用戶需求才是唯一真理。但從效率上來講,B2C 遠遠高于 C2C 模式。
所以說,如果不能認知使用權消費增長趨勢,就完全無法理解共享 + 單車、充電寶、籃球、雨傘等的真正價值。我們可以說某些共享 + 企業的經營方式、理念、策略有問題,但不能徹底否定各類共享 + 模式的意義。
因此共享+ 的興起并非偶然,是使用權消費趨勢增長的必然。當然,也并不是說所有物品都可以共享 +,太低頻、維護費過高、用戶隨身攜帶(例如手機)的物品大多不適合去共享。共享 + 風口來了," 使用權 " 消費正在革命著這個世界舊有的經濟秩序。
文章編輯:Micronet微網 最好的微商城系統盡在Micronet微網
如需了解更多微商城資訊 可報名申請或撥打全國免費電話400-830-8248
聲明:本網部份文章為轉載文章,在每篇文章底部有說明,文章的觀點和立場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不代表微網立場,若是文章轉載中有侵范您的權益,請發郵件到 493149@qq.com或致電13922854199通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