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過去的春節黃金周,互聯網年味十足,網辦年貨、網絡訂餐、在線定制出游、拼車返鄉……春節消費越來越注重品質、追求時尚。事實上,春節消費熱點正反映了我國整體消費結構的變化。當下,“互聯網+”無孔不入,新型消費業態徹底改變了傳統的消費行為和消費模式,引領了消費新潮流。中國消費者正在向現代化升級,個性化消費、綠色消費、旅游休閑消費都將是消費新特點。
“互聯網+”春節消費火熱
“吃喝玩樂”幾乎是每年春節黃金周的主題,今年亦不例外。商務部發布的信息顯示,除夕至正月初六(1月27日至2月2日),全國零售和餐飲企業實現銷售額約8400億元,比去年春節黃金周增長11.4%。其中,“互聯網+”在購物、拼車返鄉、旅游等方面展現出消費升級的巨大能量。
線上置辦年貨已經成為消費者的個性化選擇。1月17日至21日“年貨節”期間,天貓平臺賣出3.8億件商品,日均成交比去年“年貨節”增長42%;在京東平臺上,酒類、堅果炒貨、生活電器在“年貨節”的銷售額分別比去年增加了119%、95%、89%。線上年貨不僅豐富還日趨時尚,諸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環,甚至VR眼鏡等新鮮玩意兒紛紛進入年貨清單。
春運壓力大,互聯網企業為消費者定制了一個“車輪上的春節”。據滴滴順風車數據顯示,在春運期間共運送420萬人次,相當于在鐵路既定運力的基礎上,增開1909列綠皮火車或者5874列8節動車組。
旅游散心被很多消費者收入春節節目清單,根據攜程數據顯示,2017年春節期間,預訂春節境內游產品的用戶占比達到62%,出境旅游人次超過600萬;另據途家在今年1月發布的《2017年春節旅行住宿趨勢報告》顯示,2017年春節,途家平臺住宿預訂比去年增長了122.62%,其中海外住宿增長超120%。
此外,APP預定年夜飯、外賣、電影票務、唱歌休閑也成為春節消費新亮點,可以說,互聯網正改變著過年的傳統,更拉動了春節經濟。
“互聯網+”成中國經濟新增長極
春節經濟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一道亮麗風景線,其中,互聯網基因功不可沒。
一方面,“互聯網+”與各行各業的融合不斷加深,新業態頻繁出現,改變了傳統的消費行為和消費模式,成為我國消費增長的新動力。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第39次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7.31億,全年共計新增網民4299萬人,互聯網普及率為53.2%。其中,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6.95億,增長率連續三年超過10%。另據國際數據公司IDC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2016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同比增長8.7%。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中國網民足不出戶,僅靠一部手機即能搞定春節多元消費。
移動互聯網發展亦推動技術革新,如剛剛興起的LBS+AR紅包在春節期間襲來,開啟了商家與客戶線下互動想象空間,帶來新市場。
另一方面,伴隨著我國整體消費結構的變化、消費者消費理念的變化,多元化消費經濟嶄露頭角。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亦指出,春節黃金周期間,電影票房、旅游市場數據表現搶眼,這些服務性消費在節假日期間集體發力充分說明,中國消費者的消費觀念正在發生轉變,精神、文化層面待釋放的巨大需求正在推進服務消費市場的快速發展,進而不斷加快消費結構升級。無獨有偶,管理咨詢公司麥肯錫不久前發布的《2016年中國消費者調查報告》認為,“中國消費者正在向現代化升級”。
網絡經濟空間潛力大
春節消費折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假日經濟更是凸顯了中國經濟潛力。
鼓勵互聯網經濟的政策利好不斷,在中央,剛剛審議通過的《“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明確提出擴展網絡經濟空間。規劃綱要草案提出,要發展現代互聯網產業體系,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促進互聯網深度廣泛應用,帶動生產模式和組織方式變革,形成網絡化、智能化、服務化、協同化的產業發展新形態。夯實互聯網應用基礎,加快多領域互聯網融合發展。
在地方,各大省份多措并舉拓展網絡經濟空間。陜西省委、省政府印發了《關于加快網絡經濟發展的意見》提出了陜西省發展網絡經濟的32條措施意見,明確了10個領域作為陜西省網絡經濟發展的重點,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產業互聯網、物聯網、電子商務皆是發力方向;“十三五”時期,重慶市將圍繞五大重點任務,實施67項重大工程,大力發展互聯網經濟。
通過網絡消費、假日經濟帶動中國經濟騰飛,互聯網新興消費未來將更加波瀾壯闊,讓我們擼起袖子加油干。
文章編輯:Micronet微網 最好的微商城系統盡在Micronet微網
如需了解更多微商城資訊 可報名申請或撥打全國免費電話400-830-8248
聲明:本網部份文章為轉載文章,在每篇文章底部有說明,文章的觀點和立場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不代表微網立場,若是文章轉載中有侵范您的權益,請發郵件到 493149@qq.com或致電13922854199通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