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種屬地型商業,社區商業充分利用與消費者的近距離,已成為社區居民采購日常生活用品的便捷場所,更為社區居民提供有價值的生活和商品信息。
同時,社區商業在發展過程中也同樣面臨著市場不甚規范,難成規模效益以及軟硬件條件欠缺,難以持續發展等諸多問題。
隨著城鎮化的快速發展,新居民社區的不斷涌現,城市賣場和百貨的飽和,社區市場必將成為刺激零售業增長的重要方向。未來又會有哪些發展機會呢?
商務部發布的《中國零售行業發展報告(2016/2017年)》指出,在宏觀經濟增速不斷放緩,場地租金攀升、企業利潤下降的大環境下,門店越開越小,儼然已成為我國實體零售不可阻擋的發展趨勢。在此背景下,便利店、精品超市、社區型購物中心等社區商業將成為零售企業尋求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社區商業進入發展的黃金期。
報告指出,伴隨著我國社區零售整合化、全渠道發展進程逐步加快,投資成本低、成熟周期短的社區零售必將成為支撐行業發展的重要推手。從長期的發展來看,“小而美”的社區化零售業態將更符合新形勢下消費市場的客觀需求。
1、城市化進程加速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社區商業的需求也越來越多。有分析統計顯示,到2030年中國城市化率將達到66%-67%,預計未來每年將有1200萬-1400萬人口進入城市,中國將形成約2萬個新的社區。為社區居民日常生活提供服務的社區商業,也必將迎來市場需求的持續攀升。
2、老齡化社會到來的必然需求
人口老齡化也將帶來新的發展契機。據中國國務院老齡委預測,至2020年中國60歲以上人口將達到2.48億;2030年超過3億人;2050年超過4億,占總人口的比重將達到30%以上,屆時中國將成為世界上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國家。
人口老齡化的“新常態”將催生“銀發經濟”。據國家社科基金《養老消費與養老產業發展研究》課題組測算,2015年中國老年市場規模達1.87萬億元,其中養老產業規模達4900億元;到2050年中國老年市場規模將達48.52萬億元,養老產業規模將達21.95萬億元。
來源:《國家人口發展戰略研究人口發展預測》課題
盡管我國人口老齡化在加劇,但是隨著國家退休金等各種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未來社區老年人的消費潛力不容忽視。
3、滿足新生代個性化需求
消費者需求和購物方式的轉變決定了企業的未來發展方向。隨著80、90后步入婚期組建家庭、開拓事業,他們已成為中國社會消費的主導力量,新一代消費階層正在崛起。
隨著收入的增加,個性化的產品與服務會越來越受到中國80后、90后新生代消費群體的青睞。而社區零售以其就近、便捷等獨有的特點已優先迎合了這一新生代消費者的喜好。
便利店和生鮮加強型社區店品牌和數量激增,已成為目前中國零售市場成長最快的業態之一。
1、便利店市場發展勢頭強勁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與波士頓咨詢聯合發布的《2018中國便利店發展報告》顯示,2017年便利店行業增速達23%,市場規模超過1900億元,門店數超過10萬家。而2016年市場增速為13%,市場規模1300億元。開店數量及同店銷售雙雙增長,且一二線城市市場空間巨大。
憑借其“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以及“便利”兩大特性,便利店逐漸區別于超市、大賣場等其他線下渠道嶄露頭角。
來源:尼爾森Nielsen
據尼爾森最新發布的《中國購物者趨勢報告-便利店》顯示,超市(10%)、小超市(9%)和便利店(14%)的數量在過去三年內保持著強勁的增長勢頭,而大賣場數量則呈現了負向增長態勢(-1%)。
來源:尼爾森Nielsen
尼爾森研究發現,“方便到達”成為購物者對于線下渠道的普遍要求。42%的超市購物者,71%的便利店購買者及56%的傳統雜貨鋪購買者均認為“方便到達”是他們選擇該渠道的首要驅動因素。其次,“省時的產品尋找”及“豐富的產品選擇”均對線上渠道及線下渠道的購物行為起到較大驅動作用。
2、 大賣場積極向“小”轉型
從大型零售商的業態轉型上也可以看出這一點。繼大賣場和山姆會員店之后,沃爾瑪在華開出智能社區超市“惠選”,截止2018年已經有8家門店。惠選超市扎根于社區中心,致力于成為社區的一部分,成為本土化的門店。
華潤萬家則推出全新品牌“萬家MART”,營業面積壓縮近一半;永輝超市也表示今年將加快小業態門店的探索步伐,目前永輝mini店已經在福州、成都、重慶等地試點。而物美2019年計劃新開260家門店,其中160家屬于小業態門店。
3、社區型門店在不同城市蓬勃發展
在一線城市北京,超市發圍繞社區服務不斷創新經營,其經營業態包括綜合超市、食品超市、社區超市和社區菜市場, “超市+菜市場”的經營模式已成為行業典范。
在二線城市合肥,成立于2016年的生鮮傳奇,目前已成長為中國領先的生鮮社區折扣店,其選址社區最后500米,通過高性價比的生鮮和高比例的自有品牌,致力于解決家庭一日三餐一站式需求,得到消費者和資本市場的熱捧。
在三線城市濟寧,作為當地最大的零售連鎖愛客多,以生鮮為主、兼顧食品和小百貨商品經營,立足社區、努力為滿足社區居民生活之需。充分利用移動互聯網技術,不斷實現線上線下融合,到家到店服務一體,形成自己在社區商業新的經營模型。
4、發展中暴露出新的問題
不過,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不少問題。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組織編制的“中國便利店景氣指數”顯示,2018年第三季度便利店行業的發展遇到了較大的挑戰。
一方面由于國內互聯網融資平臺P2P不斷出現爆雷,受此影響一些便利店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出現資金鏈斷裂,從而引發了關店潮。另一方面,無人店及無人貨架在發展過程中的局限性也日益凸顯,其面臨的發展困境在逐步加大。再加上受季節周期性因素影響,店租、人力、水電等生產要素成本也未得到有效改善。
此外,有數據顯示,早在4年前,日本的便利店數量就已經達到了5萬家。而與日本相比,我國的人口基數遠超于它,因此從現有的門店規模情況來看,我國便利店市場還大有潛力。
目前,我國的社區商業還處于起步階段,因此未來的發展將會有更大的潛力和想象空間。
有分析認為,中國社區商業一定要基于社區的特點而建,社區商業最關鍵的是一定要貼近生活,貼近商品特性,無論是開大店還是小店,一定要關注社區人口結構、社區消費者年齡以及他們的需求特點。
同時,以居家養老為基礎,以社區養老、機構養老為依托,“商養結合”+“醫養結合”將是具有中國特色的養老體系的基礎和發展方向。
綜合來看,社區商業未來發展將主要呈現以下趨勢:
1、融合發展。社區需要商業,商業同時也為社區服務,二者互相聯系,相互促進,提升城市商業現代化和綜合競爭力。
2、業態趨于合理。目前社區商業還處于一個缺少規劃的階段,未來社區商業肯定會走上統一規劃、定位、布局、運營、管理的道路。
3、走向細分市場。人口構成越是復雜,經濟越是發達的城市或區域,其社區商業會根據不同的消費群體表現出不同類型的社區商業。特別是會出現適當比例的現代型社區商業、高檔社區商業、中高檔社區商業、大型社區商業、大學城社區商業、文化區社區商業和外國人社區商業等。社區商業逐步細分化,以適應不同類型和層次的居民需求。
4、個性化將成為一種趨勢。隨著城市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很多社區已經形成了一些自己的特色:有的可能白領比較多;有的可能是外國人比較多;有的可能是工薪階層比較多等,針對社區商業的這些變化,社區商業除了共性之外,可能還需打造一些個性的東西,這樣才有利于社區商業的良性發展。
5、便利店、生鮮超市是重要組成部分。明顯特征表現為:零售業由大超市向著社區便利店轉型,菜市場被生鮮超市所取代。零售商店、菜市場之類的商業形態歷來是社區商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過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新的商業形態不斷涌現出來。采取連鎖經營的便利店開始席卷全國,其選址主要是社區。
6、前置倉和社區團購成為新紐帶。前置倉和社區團購近來受到熱捧,其中社區團購作為一種渠道創新模式,吸引了大批資本巨頭,而前置倉被認為是整個社區商業服務模式的最優解決方案。目前包括京東、蘇寧、永輝,沃爾瑪等在內的電商以及傳統商超巨頭已經紛紛入場,競爭逐漸進入白熱化階段。
毫無疑問,在零售業迎來巨大變革的今天,“最后一公里”催生出的社區商業新模式成為新的風口,“小而美”的業態也受到眾多零售商的青睞,創新型小業態正迅速崛起。不過,零售商業也逐漸呈現多元化發展的趨勢,因此,不斷用心去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消費需求,才是零售企業經營的核心和根本。
文章編輯:Micronet微網 最好的微商城盡在Micronet微網
如需了解更多微商城資訊 可報名申請或撥打全國免費電話400-830-8248
文章轉載于:http://www.ebrun.com/20170219/216119.shtml
聲明:本網部份文章為轉載文章,在每篇文章底部有說明,文章的觀點和立場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不代表微網立場,若是文章轉載中有侵范您的權益,請發郵件到 493149@qq.com或致電13922854199通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