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假期結束,原本應是返工的高峰期,記者卻發現義烏小批發市場并沒有往日門庭若市的榮景。
作為知名的零售批發市場,浙江義烏小商品批發市場每年有上百億的訂單在這里產生,數以萬計的各類商品從這里被運往世界各地,不僅為國內的零售業提供豐富的貨源,更是國際市場上重要的商品聚集地。
而據記者了解到,這兩年義烏小商品市場發展遭遇瓶頸,如今的訂單量已大不如前,甚至出現大量商鋪倒閉、人口外流的現象,以近兩年的數據來看,每月幾乎有超過500家商鋪倒閉關門,而新開的商鋪往往也在這樣冷清的環境中步上前者的后塵。光這兩三年,倒閉商家就超過8000余家。
新興市場制造業崛起,壓縮商家原有利潤
伴隨著東南亞新興國家制造水平的提升,很多以往購買成品的外商轉而選擇購買一些價格低廉的半成品,運回國之后通過雇傭廉價的勞動力進行拼裝來降低成本,而反觀國內原材料和勞動力成本則不斷攀升,導致企業利潤被壓縮,迫使企業不得不進行轉型,在資金、技術、人才資源不足的情況下,一些小工廠也開始倒閉。
經營模式固化,仍以線下實體店為主
除此之外,固化的經營模式也是導致這一情形的重要因素。浙江義烏小商品批發市場從最初的發展模式就是以線下實體商鋪為主,大多數企業屬于非常傳統的手工作坊式企業,為勞動密集型產業,產品質量在長期的發展下卻未見明顯提升,缺乏品牌和知識產權,這也使許多企業沒有形成自己的立足點,競爭力低下,輕而易舉地就能被替代。
經歷過義烏小商品批發市場的鼎盛時期的人們仍對過去“被動式”的經營模式心存僥幸,殊不知對改變心生怯意反而成為了令企業舉步維艱的罪魁禍首。
逆境求生存,順勢而為是唯一出路
記者隨機采訪到浙江義烏小商品批發市場3樓一家經營陶瓷精品店的劉老板,劉老板對記者抱怨道:今年從初八開門到現在只開了一單,前幾年這個時間已經有很多外商排隊等著下單,但這兩年行情明顯冷淡了很多。與劉老板不同,對面商鋪的3C產品攤位卻顯得繁忙得多,攤位的店主叫佳子,開店如今已有6年,當初也是看中義烏的貨源、人口聚集效應,以及政策的扶持才選擇來到這里,不過這兩年也感覺生意大不如前。
佳子稱,正因為察覺坐以待斃不是辦法,所以2014年在一個從事電商行業的朋友介紹下,選擇通過Micronet微網品牌合作,建立了時下流量最聚集的微信商城。結合商城的“分傭模式”發展代理商,代理商為微信商城帶來訂單流量便可獲得10%-20%的提成,這些代理商為了“傭金提成”也為商城帶來了不少的訂單,現在他只需確保所有代理商的訂單發貨及團隊管理即可。剛剛記者看到佳子的攤位如此忙碌,正是因為在給代理商們安排發貨。
在整體大環境不景氣的情況下,互聯網的確給了企業新的發展機會。隨著人們對互聯網依存程度的提升,線上渠道的潛在機會也許正迎來一波新的大爆發,這也許也是義烏未來發展的最好機會。
文章編輯:Micronet微網 最好的微商城系統盡在Micronet微網
如需了解更多微商城資訊 可報名申請或撥打全國免費電話400-830-8248
聲明:本網部份文章為轉載文章,在每篇文章底部有說明,文章的觀點和立場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不代表微網立場,若是文章轉載中有侵范您的權益,請發郵件到 493149@qq.com或致電13922854199通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