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說起互聯網領域的恐龍級巨頭,恐怕只有BAT了,雖然按現在的市值來說,阿里領先,騰訊稍稍落后,百度只有阿里的1/3了,但是BAT的業務范圍都涉及很廣,第四位的京東還是固守在電商相關領域,過去十幾年的互聯網大并購、競爭也都以BAT為主,它們三個占據了國內互聯網產業的8成江山,其他的互聯網公司,要么被它們欺負,要么成了它們的關聯公司,絕少有完全獨立的。
BAT在2005年以前,基本相安無事,但是互聯網就是這么點地方,搜索、電商、游戲是三大蛋糕,必然看著別人眼紅,在用戶基礎大了之后,相互的征討也就成了必然,BAT之間的征伐戰很多,經典的就有幾場大戲,下面看看歷史曾經發生過什么。
搜索戰—雙馬夾擊,百度捍衛了尊嚴
當年搜索曾經是最大的互聯網蛋糕,百度在2005年開始,每年業績翻倍,竟然持續了七八年,現金流太豐盛了,可以說每天都在用麻袋裝錢,后來騰訊和阿里都有了億級用戶,都感覺這個買賣太掙錢了,不約而同的進軍了搜索。
05年,雅虎10億美金注資阿里巴巴,把中國雅虎也送給了阿里,中國雅虎總裁周鴻祎被逼出走,當時3721曾經跟百度抗衡,被雅虎收購后,周大炮還是有理想的,不愿屈人之下,也最終成就了360的輝煌,他回去就搞了360殺毒,不僅把3721給殺死了,還殺死跟3727類似的很多同類,當時很多亂七八糟的插件都放在瀏覽器上,你可能下載個電影,就中了木馬,瀏覽器上就會多了個按鈕,你找殺毒軟件怎么也殺不掉,后來靠這個起家的老周在憤然離開之后,又一刀切,殺死了這個黑暗江湖,報仇也好,或者做衛道士也好,反正網民受益了,可憐阿里巴巴剛拿到中國雅虎的黃金資源,也被殺的體無完膚了。
05年,我也在一家企業負責信息和互聯網業務,也在百度上投了不少錢,是他們的大客戶,參加了幾次年會,當時我跟百度的人說,馬云這么牛(當時贏在中國火了,馬云大熱),他現在說把搜索作為重心了,你們百度要小心一點啊,百度的朋友告訴我,確實有壓力,但是搜索市場這么大,百度也吃不完,分點給阿里吃,也沒有太大的問題,說明百度還是有點擔心的。
可惜馬云壯志未酬,3721先折一臂,周大炮夠狠啊,當時的中國雅虎,是新聞和搜索的混合體,最上面是搜索框,下面是新聞,馬云是大拿啊,上來一看谷歌也是搜索框占據了整個頁面,百度也是,他大手一揮,全部砍掉,只留搜索框,這樣一來,大批雅虎的老用戶就走了,還有不少過來看新聞的,為了孤注一擲,雅虎砸了不少廣告,比如車體廣告,我記得當時在上海擠公交,每天都看見范偉推中國雅虎的視頻,那是一個小故事:土豪想在祖上找個名人,說是名人后代,從而可以光宗耀祖,結果用中國雅虎一查,只有秦檜,就大擺酒席說自己是秦檜的后代,豪車上面的標志也換成了秦檜下跪的小模型。。。。。。范偉演的很好,結果呢。。。。。也沒有結果了。
后來小馬哥看著也眼紅,06年推出了soso,跟qq捆綁,上億用戶天天打開qq,上面還掛著個搜索框,當時的瀏覽器、搜索、社交工具等等都瘋狂的掛各種應用,現在都做減法了,那時候用過qq的都知道,連新聞、搜索、游戲各種能掛的都掛上去,打開qq跟雜貨鋪一樣,那種場景下,你認為大家會用soso嗎?用戶群大,不見得你推什么東西大家都接受,到了最后,soso融入了搜狗,當然搜狗也做得很一般,跟小馬哥的思維有關,放棄該放棄的邊緣化業務,主抓核心,連電商也在業務重組中扔給了京東,強化了QQ、微信、游戲、視頻和新聞等。
即使到了2011年,李彥宏的電商反擊戰失利了,馬云也開始醞釀將站內搜索獨立運營,成立了一淘網,還放言”要讓李彥宏睡不著覺“,李彥宏馬上回擊自己睡的很好。。。。。后來的一淘還是靠站內搜索,阿里徹底放棄了獨立玩大搜索的可能性。
搜索大戰,持續了好多年,最后在谷歌因為特殊原因退出中國之后,360和搜狗攪動了一點漣漪,沒有誰能再抗衡百度了。
電商大戰—百度無功而返,小馬哥虛晃一槍
阿里的電商也是大蛋糕啊,同樣被小馬哥和李彥宏同時看上,07年阿里旗下的雅虎搜索就算歇菜了,驚慌一場的李彥宏開始反攻電商,當時百度流量是淘寶的3倍左右,很多淘寶店都要做優化,甚至通過關鍵詞做百度搜索,很多品牌名和商品類目都是通過百度進入的,比如當時很多人買鞋,不是直接到淘寶上搜索,而是在百度上搜,然后再進入淘寶,很多資深老網購用戶都知道。
百度要玩電商,讓馬云吃驚不已,淘寶馬上將站內搜索作為核心戰略來抓,不要讓用戶再從百度搜索進入,這個戰略不會立即起作用,當時淘寶要分離出一個”淘寶商城“來,將來作為高品質品牌和收費的核心業務,那時候還是雛形,馬云擔心百度直接做品牌商城,因為各大品牌當時不把電商當回事,但是畢竟品牌要宣傳,都跟百度有很好的推廣合作,包括各大化妝品、服裝、電器等等,很多都是百度搜索的大客戶,百度要是直接切入到品牌電商平臺,那么淘寶商城還沒干起來,實際上就已經失敗了,那么影響到了阿里的電商戰略,還有未來收益,馬云焦急萬分的時候,傳出一個好消息,百度要做的不是品牌商城,而是類似于淘寶的C2C平臺,都是小賣家。。。。。。。估計馬云那時候天天睡覺能笑醒,百度的流量優勢和品牌合作基礎全部不在了,C類賣家,要大量的召集,還要培訓,還要慢慢建立運營體系。。。。。提褲子都來不及了,然后這個叫”百度有啊“的怪胎過了兩年就玩完了,而淘寶商城后來成了天貓,再后來錢嘩嘩嘩的進去,成就了今天的阿里帝國,百度的電商品牌和品類搜索,也從70%以上,滑落到今天的不到10%。
后來還有個小插曲,2010年,李彥宏忽然醒悟了,應該直接做B2C跟阿里的淘寶商城對抗,馬上跟日天樂天合作,成立了樂酷天,百度搜索流量大幅度支持,日本人來主導項目,百度也派了幾個算不上中層的人過去,因為可能的業務合作,我還在國藥控股打工,當時跟副總裁一起去拜訪過樂酷天的管理層,他們原來在百度的級別并不高,對電商的理解力很淺顯,只是說要實現一年幾百億的交易額,不知道里面的品類規劃、運營體系和商家管理如何運作,我當時問他們,淘寶有類似淘寶大學的機構,幫助賣家培訓運營和營銷知識,樂酷天如何跟商家對接,結果對方沒有一個人明白應該怎么做,其實當時百度對樂天的能力也持懷疑態度,流量支持上并不是很給力,樂酷天慢慢也就消失了。
百度電商失誤的原因很多,戰略失誤是主因,李彥宏在投資力度上的搖擺也是重要原因,派出來的都是對電商不理解的產品或技術類員工,摸到門道都需要一兩年,假如在商品搜索流量大的時候,哪怕對零售商的高管進行挖角,強力扶持,或者對當當或京東戰略投資,利用現金和流量重點扶持,或許天貓就不再是今天的天貓了。
擁有真正戰略高地的百度在電商里面功虧一簣,假如說騰訊在電商里的打拼歷程,可以說是一波三折,最后柳暗花明,當初QQ在線人數過億,比百度每天的搜索人群要大的多,比起為了新用戶折騰的淘寶來,更是遙遙領先,qq這個溝通工具上加載了搜索,加載了新聞,當然也加載了購物,2005年,在淘寶還在跟ebay鏖戰正酣的時候,騰訊成立了拍拍網,正式進入了C2C,模式跟淘寶一樣,但是足足落后了兩年半,為了解決支付問題,同步推出了財付通,也跟支付寶的功能差不多,用戶基數全國最大,以為這樣就可以抗衡阿里了,跟搜索一樣,用戶基數大跟實際的電商還是兩回事,電商涉及到賣家數量、產品運營、賣家培訓等各種方面,騰訊最強的是技術和產品,拍拍也一直不是很落地,在阿里四處招商、搞落地培訓的時候,拍拍還是依靠網站跟賣家交流,也就是不接地氣。
后來騰訊發現阿里還搞了淘寶商城,也跟著搞了拍拍商城,這樣騰訊電商就是翻版小阿里了,阿里走一步,騰訊感覺不錯,就跟著走一步,就是騰訊電商規模始終比阿里少兩個數量級,突破是很難了,后來京東崛起,小馬哥又感覺這個做供應鏈的電商模式,也很不錯,就注資了易迅網,形成了拍拍+支付寶對抗阿里,易迅網對抗京東的體系,當然易迅跟京東打的也很艱難,雖然取得了一些進展,但是給騰訊帶來了不少虧損。
在2014年,小馬哥想明白了,把自己不占優勢的業務全部砍掉,搜索給了搜狗,同時戰略入股了搜狗,整個騰訊電商全部給了京東,騰訊又做了京東的戰略投資者,雖然搜索不溫不火,但是在騰訊巨額流量的基礎上,京東的新增用戶很猛,作為騰訊的關聯公司,京東跟天貓對抗是電商界的主旋律,小馬哥這步棋走的爽啊。
京東逐漸具備了跟天貓抗衡的資本,天貓也如臨大敵,包括菜鳥和天貓超市都在快速發展,貓也越來越像狗了,貓狗大戰從平臺對供應鏈,到了兩個走的同樣是亞馬遜的路線,就是供應鏈+開放平臺,不僅如此,因為微信的超高速發展,財付通也被激活了,化身為微信支付開始跟支付寶搶地盤,馬云很生氣,他曾經說過“以前我們搖晃金融體系,認為騰訊會搖晃運營商,結果他們搖晃我們了”,微信支付通過紅包大戰吸引了億級的用戶群,然后滲透到線下的支付場景里,讓馬云很妒忌,他是這樣說的,“兩年以前我們不如騰訊的收入,我們當然嫉妒,現在好不容易趕上來了,他們出了個微信。”
電商大戰,百度深陷泥潭,騰訊虛晃一槍,準備上演彎道超車,阿里擊退了百度,開始跟企鵝的兄弟金屬狗鏖戰,現在還在戰局之中。
不過因為騰訊用了最大殺招微信,讓支付可以一年就趕上了支付寶錢包好多年的積累,所以馬云也開始反擊了,看第三個回合:移動社交和支付大戰。
移動社交和支付大戰
在第三個階段,百度的戰略布局過于分散,游戲平臺不給力,電商也失敗了,還進軍了O2O、視頻、在線教育等幾十個產品,很多都是靠搜索輸血,但是沒有出現第二個強現金流的產品,這讓第三場BAT大戰沒有了百度的身影,移動社交和支付大戰最終由阿里和騰訊之間展開,還沒有結果。
前面說了,微信支付開始搖晃支付寶錢包,馬云憤怒了,他召集人馬,還從對手那里挖了人,搞了一個”來往“,也是打通了通訊錄,功能跟支付寶很像啊,還搞了一個”扎堆“,就是微信的群組功能,既然一模一樣,來往靠什么成功呢?阿里旗下3萬員工,每個人都分了任務,要去拉人,我也礙于面子,去下載了一個,但是里面人不多,微信的人群是逐漸積累的,還打通了QQ上的用戶,來往錯失了超越的機會,想后發制人,僅僅靠模仿是不可能的。
其實騰訊微博也曾經模仿過新浪,當時馬化騰感覺騰訊收到了威脅,跟微博比起來,QQ顯得太土了,緊急召集張小龍研發微信之前,小馬哥搞了騰訊微博,瘋了一樣推廣,暫時拖住了新浪前進的步伐,但是作為模仿者,騰訊微博注定只是過渡產品而已,我也受騰訊的朋友之托,也在上面注冊了一個,但是只是把新浪微博上的內容搬一下磚而已,后來連搬磚都懶了。
任何模仿性的產品,只有一種可能會成功,你的用戶基數是壓倒性的,而對方僅僅是個小創業公司而已,就跟好多年前的企鵝。。。。。。呵呵,不說了,畢竟企鵝現在靠的是創新。
來往不順利,馬云也調整了策略,支付寶錢包必須得到捍衛,微信采用了新年紅包模式,開始幾何級數的用戶增長,這個跟熟人社交的場景是搭配的,群里還能發紅包,要想搶紅包,必須跟銀行卡捆綁啊,不到兩年時間,微信支付的用戶數就趕上了耕耘十幾年的支付寶,紅包大戰功不可沒,為了遏制微信的熟人社交紅包模式繼續發瘋,今年的春晚支付寶承包了紅包環節,下了血本,知道多少錢嗎?2.69億!小馬哥說“央視有個投標,我們輸了,對方非常拼,就這么簡單。”。
紅包大戰里,支付寶欠缺的就是熟人社交,都是陌生人,沒法相互發紅包,你甚至不知道對方是誰,現在的支付寶錢包已經改了,可以加好友,也知道好友信息了,這樣發紅包、轉賬都更方便了,還是那句話,只有高度競爭才帶來創新。
最慘烈的是打車大戰,據說當時半年燒了19億,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支付場景,為了支付大戰的拼殺,雙方都入股了國內領先的兩家打車軟件公司,滴滴和快的,結果讓這兩家創業公司短時間內就爆發了,最終成就了兩個創業團隊,開始不僅給司機補貼,還給用戶補貼,雙享補貼讓數以千萬計的人開通了微信支付和支付寶錢包,最后在打車帶來的支付紅利消散之際,大馬和小馬走在了一起,滴滴和快的合并了,騰訊和阿里也不會虧,不要說帶來的幾千萬移動支付用戶,就說滴滴的估值,給雙方還是帶來幾十倍的回報呢。
現在雙方在進行第三個階段的決斗了,都在拼命進軍線下,微信支付從商超入手建立支付場景,支付寶錢包不僅是商超,連水果店、小餐館都在滲透,甚至路邊賣油條的都推薦你使用支付寶,因為有補貼,阿里最強的就是地推團隊,這個時候,到了發揮力量的時候了。
跟線上這點量比起來,線下的支付才是大市場,騰訊戰略入股了新美大(美團和點評融合后的公司),這就意味著幾萬家餐廳都具備了支持微信支付落地的可能,這個太可怕了,阿里入股了餓了么,成了第一大股東,自身的O2O平臺口碑網也在餐廳發力,一方面O2O的未來蛋糕的確不小,更重要的是,線下支付的爭奪里,餐廳支付占據了半壁江山,假如被微信支付占了先,那么支付寶錢包恐怕就有問題了。
當然阿里也搞了釘釘,這是辦公社交化應用,已經失去了跟微信扳手腕的能力,定位更加細分了,支付寶的熟人社交更像是金融社交,知道誰是誰了,起碼轉賬和發紅包比較方便,不用擔心自己的地盤被微信搶走了。
這場社交和支付大戰,還沒有結束,或許還要打很多年。
最后一個問題,問問大家:
1、你認為在持續十幾年的BAT攻堅戰里面,誰是最后的大贏家?
2、移動社交和支付大戰,你更看好誰?
(本文轉自思路網,作者魯振旺,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微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文章編輯:微網網絡 最好的微信商城系統盡在Micronet微網
如需了解微信商城,可報名申請或撥打全國免費電話400-830-8248
文章轉載于:http://www.ebrun.com/20160718/183408.shtml
聲明:本網部份文章為轉載文章,在每篇文章底部有說明,文章的觀點和立場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不代表微網立場,若是文章轉載中有侵范您的權益,請發郵件到 493149@qq.com或致電13922854199通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