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絡上曝光了一組“上半年鞋服品牌門店死亡”數據表。在8.38萬關閉門店中,包含了達芙妮、特步、金利來等不少大眾耳熟能詳的品牌,坐實了業內一度預測的實體寒冬。
而在邁入的2016年下半年度里,鞋服旺季的到來似乎也已經無力挽回品牌線下店掛上“轉租”的趨勢蔓延,“關閉潮”仍在繼續,并且將聲勢不小。
達芙妮·關店450家
從90年代起,專注于傳統女鞋經營的達芙妮品牌,成為了國內“第一女鞋品牌”。然而近幾年風靡的運動運動時尚潮流以及國外品牌的引入,卻造成至少20%的業績影響。同時,由于上半年頻繁暴雨、洪澇進一步影響到了消費意愿及店鋪客流。
在大量門店成本增加,特別是在三四線城市的某些門店每月都在“持續”虧損經營,最終導致品牌智能拆東墻補西墻的方式,維持經營。再三考慮下,品牌今年砍去450家門店中,其中包括400家直營,50家加盟。再加上2015年827家實體死亡數據,在短短一年半時間里,品牌已超過近1250家宣布集體死亡。
自救方式:
1. 重組經營結構:大力推行O2O舉措,投入電商業務支持發展,從而增加市場滲透率。
2. 數據統計整合:通過網絡推倉庫共享計劃,進一步降低庫存壓力,改善從庫存現狀,提升網購產品物流速度。
3. 采用多品牌、多品類經營舉措,打造產品差異化。
百麗·關店366家
在鞋類產能過剩的背景下,單純的門店擴張已無法適應市場消費變化。百麗鞋業主張通過線下百貨渠道經營方式,赤裸裸的占據女鞋市場1/4份額。然而在實體經營的下行風口中,大部分利潤又都受代理商限制,導致客流不足,消費意愿低等狀況得不到改善。
百麗集團表示,在鞋履業務上想要更好的業務拓展,則需要豐富的產品線來應對更多的市場變化,擴大平臺支撐力。
自救方式:
1. 開拓垂直鞋類B2C電商市場,大力投入“優購網”平臺。
2. 緊抓線上線下龐大的網絡銷售渠道,實現線上渠道收購,壯大零售網絡。
3. 拓展服飾品類,延展產品線,實現更多的流量變現。
金利來·關店30家
作為早期港交所上市的金利來集團,旗下業務主要包括服飾的生產、零售和物業發展。然而截至今年8月,集團收入同比去年下跌5.91%,利潤也同比下滑了3.32%。
在國內經濟下行風未見舒緩,整體市場疲憊,結束國內運營情況較差的30個終端銷售點將為集團減少不必要的成本開支。
自救方式:
1. 集團將加大下半年電商銷售業務,力求推動線上業務的發展。
2. 繼續開發高端產品市場,提升而品牌認知度,以及高端品牌所占比值。
從市場變化來講,從前我們認為的“關店潮”是商家對實體經營的無力反抗,而現今似乎卻多了幾分斷臂求存的味道。在傳統市場逐漸低迷的情況,加上租金、人工等一路走高,擠壓了商家的利潤空間,實體店面的縮減反而成了企業調整商業模式的必然之舉。
“關店潮”的來臨,歸根究底都是消費升級下的商業升級要求。要想在鞋服行業的洗牌中生存下來,除了從產品創新出發外,加速品牌轉型腳步,改造扁平化渠道,構建多渠道協調發展是當下的必然之舉。
在品牌經營上,擁有多渠道同步經營的同時,通過API接口對接品牌線下各門店數據,避免了渠道經營上的產品、庫存等信息數據上的紊亂,無疑將提升品牌的營運效率。同時Micronet微網還能幫助品牌輕松對接物流API接口,幫助公司對供應鏈各環節和零售網絡節點進行控制,以實現管理的科學化和數字化。
而在平衡銷售渠道組合,降低庫存水平上。Micronet微網同樣擁有“預售系統”,提前為新品生產做足前期市場宣傳,預先下單購物,從而提取市場需求數據進行定量生產,大幅改善品牌存貨組合,進一步接近私人定制。
其實,對于商家而言最賺錢的方式往往就是“消費者在哪,品牌就在哪”,從而回歸到產品與消費體驗的競爭本質,看誰能將這兩者做到極致。
聲明:本網部份文章為轉載文章,在每篇文章底部有說明,文章的觀點和立場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不代表微網立場,若是文章轉載中有侵范您的權益,請發郵件到 493149@qq.com或致電13922854199通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