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和阿里巴巴先后在上周發布了最新一季的財報,兩家營收超過500億元的互聯網公司,遠遠甩開了排名第三的百度公司。
這兩份靚麗的成績單背后,更多是大相徑庭的項目布局,透過為互聯網的基礎建設提供渠道,主動給其他行業賦能下,凸顯馬太效應成為“雙王”霸主。事到如今,不管是購物、淘票、還是城市服務,都可以通過兩家找到對接商戶。
騰訊和阿里巴巴的增長重心都來自核心業務
說到阿里巴巴主要的經濟來源,一定離不開高度集中的在線購買平臺。截至今年6月,B2C平臺核心品類的市場收入同比增長58%至430.27億元,其年度活躍消費者達4.66億,幾乎占據了國內三分之一的總人口。
同一時間里,騰訊的微信(主要是微信朋友圈及微信公眾賬號)及其他移動端應用的廣告收入增長61%至人民幣60.71億元,微信和WeChat的合并月活躍賬戶數達到9.38億,近乎覆蓋了整個中國互聯網用戶。
業務互懟促進整個電商生態平衡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騰訊和阿里巴巴核心用戶的一致性,需求方向的相似情況,導致了兩家公司長期的業務互懟。好比前不久“支付寶小程序”落地公測,細心用戶卻發現支付寶小程序的開發文檔中,出現了微信小程序開發者的名字,讓支付寶扣上了“抄襲”的帽子。但實際上,微信支付的推出又何嘗不是一次重大的抄襲事件呢?
在這場越來越同質化的撕逼大戰中,其實又隱含了整個生態圈的平衡、有序發展。其中,微信強調社交屬性,在關聯公眾號中為小程序引流,在連接內容電商、廣告變現甚至是內容付費等等方面形成閉環回流,實現鏈接線下場景的最終目標;另一方面,支付寶則透過支付領域上的絕對地位,讓其在與一些大型的企業對接時有了一定的便利,甚至是涉及到一些電信、生活支出等,實現強大的商業模塊支撐。
如果只剩下騰訊和阿里巴巴,你會選擇誰
站在商家立場上,面對騰訊和阿里巴巴這兩座差異化的互聯網大山,或許最終都將面臨站隊問題。作為一名編輯小編,實際上很難精準為商家分析未來愿景趨勢,但從主觀的角度來看,又認為騰訊略勝一籌……
第一,布局思維的廣泛性。對比來看,微信憑借9.38億用戶的社交屬性先勝一籌。同時,微信有了小程序的加成,相當于集成了無數第三方服務,應用場景大幅度拓寬,集中多種需求的用戶體驗上,提供給商家更多營銷推廣的可行性。
第二,經營模式的獨立性。不管是新零售、O2O 、共享、無人店等熱議概念,在實際運營上都需要穩定且集中的線上流量資源。透過關聯微信公眾號,達到內容電商的推廣優勢中,使用Micronet微網“分傭模式”商城系統,在無責任制引流,抓取用戶的基礎數據,實現個性推廣,套牢用戶的消費習慣。
總而言之,未來騰訊、阿里巴巴核心項目的功能只會越來越多,才能實現一個個獨立的生態環境。對于商家來講有能力雙邊布局是好事,但要在控制最低成本中,獲取最好的資源,還是需要老老實實地考慮雙邊優勢、前景哪方更接近行業需求,甚至給予你更多商業發展的可能性。
文章編輯:Micronet微網 最好的微商城系統盡在Micronet微網
如需了解更多微商城資訊 可報名申請或撥打全國免費電話400-830-8248
文章轉載于:http://net.chinabyte.com/404/13856404.shtml
聲明:本網部份文章為轉載文章,在每篇文章底部有說明,文章的觀點和立場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不代表微網立場,若是文章轉載中有侵范您的權益,請發郵件到 493149@qq.com或致電13922854199通知刪除,謝謝!